•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

山海经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基于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机械类专业建设进行全面衡量、重新审视,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改进为目标,设计构建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凸显特色的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教学改革和产教融合的更多可能性,探索专业建设质量的常态保障机制,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机械类专业建设;专业评价指标体系

一、基于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机械类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首个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通过强化标准和质量意识,来引导理念更新,推动新工科建设。基于此,要在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出导向、突出持续改进三原则基础上,构建多维度、协同化、立体式的机械类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把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学科发展需求与企业、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一级指标综合考虑学校定位、地区差异及专业特点,包含专业定位及目标、教学资源、师资队伍、质量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专业特色等指标。二级指标是一级指标的细化,可以参考工程专业认证中对应用型专业的建设要求设立。

二、机械类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重点

在指标体系构建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明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将之贯穿在评价指标和观测点选取中,加大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评价比重。

在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中,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组织基础、队伍保障、凝聚合力、条件支撑、实施路径等方面下功夫,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专业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符合学校以及专业定位的基础上,建立“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的“双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加深产教融合,实现校、企、政三方共同发展。围绕学生设计、创新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将创新创业作为一个重要观测点,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各类竞赛平台,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机械类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以评促建,重在建设

(一)基于0BE理念的“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双方以OBE理念为指导,以结果为导向,反向设计和构建教学体系,修订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在新的培养方案中,每种核心能力都有对应的课程;针对实操性较强的课程,聘请企业工程师授课同时,委派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到企业任职锻炼。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定期互动和深入交流,使产学研紧密结合。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平台共建

与合作企业共建智能实训室,在校内和企业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采用校企结合的生产实习新模式,将生产实习习划分为两个阶段:①企业实习实操阶段;②校内实验室实习阶段。毕业设计也充分与企业合作,将学生分派到企业生产现场,由企业指派高级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结合企业实际问题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三)校企共建师资队伍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内容主要由理论教学、校内实训、企业实习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都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指导。将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组成混编教师团队,由企业工程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的实践环节教学,鼓励校方教师参与企业方课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入落实“双导师”制教学。

(四)以“项目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开展了以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为主要对象的教学方法改革。目前《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及其课程设计》、《数控技术技术及编程》、《数控设备故障诊断及维修》、《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工程图学》等多门课程已实现项目导向式教学方法改革。

(五)基于学科竞赛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

平台以课程教学为基础,以竞赛活动为依托,以选拔培育为手段,以实践创新为目的。采用按年级逐层递进的培育模式:大一宣传动员,每班配置竞赛指导教师,收集学生创意,指导制作实物,参加校级竞赛;大二、大三分类分流,指导学生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工程训练、挑战杯、互联网+等省级竞赛;大四毕业设计对作品进行进一步分析、总结和改进,力争省级优秀论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琦.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建设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科研,2020(08):54-56.

[2] 胡坤,王爽,李德永.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评估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07):70-71,74.

[3] 曹海燕.基于OBE理念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产业创新研究,2022(21):187-189.

[4] 李康举,梁爽,赵元.应用型本科校企多方协同新工科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沈阳工学院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134-141.

[5] 刘兴友,章亚东,丰贵鹏,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新乡学院为例[J].管理学刊,2022(35):136-145.

基金项目: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院级教研项目“基于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机制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编号:X2018003)成果。

作者简介:张磊(1982—),女,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