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人物纪录片中的形象塑造和叙事策略
人物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的纪录片类型。近些年,平凡人物的纪录片层出不穷,不同于名人或英雄,本类纪录片侧重于对于普通人的呈现,用真实的事件引发人们的思考,让受众更加关注平凡人物社会群体。优秀的基层人物纪录片代表作品主要有:《柴米油盐之上》《我们是第一书记》《我为群众办实事之基层报道》等等。
人物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是一部反映中国家庭变迁和普通百姓生活的纪录片。该片通过多位来自不同地区、职业、阶层和年龄的人物,展现了他们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的生活状态和态度。其由两届奥斯卡获得者——英国导演柯文思执导,其将镜头对准平凡人物,该片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时间节点,讲述了一系列鲜活的中国基层人物逐梦小康的故事。影片共分为四集,每集时长30分钟左右,主角分别为基层村总支书记、待扶贫搬迁农民、卡车司机、杂技演员、民营企业家等。在这部纪录片中,每位被记录下来的人物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和故事,他们的形象塑造也非常丰富多彩。
一、《柴米油盐之上》人物形象塑造
通过《柴米油盐之上》观众可以看到该片中的人物形象呈现了多样性。其中既有老一辈的劳动者,如某煤矿工人,某农民等;也有新一代的年轻人,如某大学生,某公务员等。这些人物背景和经历的不同,使得观众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变化。该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十分真实自然。片中的人物并没有被渲染成什么英雄或反派,而是真实地呈现出他们的日常生活、思想感情和处境困境。例如第一集《开勇》讲述了一位在云南省贫困山区的村支书常开勇的故事。片中描绘了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村家庭,在柴米油盐这些日常生活中挣扎求生的故事,以及一个退休矿工在改革开放后失去工作、被迫转行、面对病痛和经济困难的生活现状。第一集《开勇》常开勇劝导待脱贫农民搬迁作为故事的主线,围绕本条主线同时展现了他在村中日常工作和其家庭生活。作为中国最基层的干部,他不仅要向百姓传递政策,还要耐心处理村民因不理解而产生的埋怨和冲突。在家庭生活中,常开勇因为多顾及自己的工作而常常忽略自己的家庭,而自己微薄的收入更是让自己原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对此,常开勇的妻子面对镜头时更是直言不讳的说到“我要是他的贫困户该有多好”。本片在选题上有非常高的社会价值,侧面反映出常开勇作为村中的党支部书记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导演全集选用了平缓而又朴实的纪实风格,忠实地记录着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以及常开勇身上舍己为人、质朴、勤劳的品质和精神。这种真实的人物呈现方式让观众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也更能够理解中国社会中各个群体的生存状态。
该片通过多位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示了当下中国社会的多元性和变迁。一方面,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给普通人带来的巨大机遇,从而有了一些新的阶层和经济机制。另一方面,也能够看到传统文化、家庭关系等方面受到消解的影响,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和新的挑战。
二、《柴米油盐之上》叙事策略
人物记录片《柴米油盐之上》的叙事策略同样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本片总体上采用“真实记录”手法,《柴米油盐之上》中的人物故事都是真实的,这种真实记录的手法能够让观众更加贴近生活和现实,并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纪录片制作者对真相的尊重。其次本片通过叙述不同的人物故事来展现社会变革。在本纪录片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背景和故事,从而呈现出来各自的人生轨迹和社会阶层。通过这些个人故事的细节,纪录片描绘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涉及到的各种社会问题及其造成的影响,比如农村土地改革、城市化进程、职业转型等等。
本片也采用了“融入式”的叙事方式。该纪录片中,导演采用的是“融入式”的叙事方式,即摄像机跟随着人物的生活,让观众能够亲身感受到被记录下来的人物所经历的生活场景。这种叙事方式不仅让观众更好地接受了记录下来的内容,也让纪录片具有了更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运用隐喻手法来加深情感共鸣。除了纪实手法之外,该片还采用了一些隐喻手法,以便让观众更好地透视社会变革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例如,片中描写的一个老煤矿工的故事,既能够呈现出煤矿工人的日常工作环境和生活状态,也能够表达出对于中国社会中底层劳动者在改革开放后命运转折的关注和思考。
综上所述,首先,人物记录片《柴米油盐之上》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成功,通过多样性、真实自然和多元性等手法,使得观众获得了全方位的认识和感知,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其次,《柴米油盐之上》的叙事策略非常成功,通过真实记录、融入式叙事、隐喻手法等多个方面,让观众深刻领悟到了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李玉巧,李霞.人文社会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的跨文化叙事探析[J].今古文创,2023,163(19):79-81.
[2]唐定,舒安淇.时代语境下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对中国形象的塑造[J].视听,2022,188(12):135-138.
[3]刘彤,张莉.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对外传播的创新策略研究[J].新闻世界,2022,375(07):83-86.
作者简介:刘子涵(1999—),女,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电影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