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与儿童心理发展的探究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游戏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目前,游戏教学在我国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把游戏和幼儿教学相结合,让幼儿在整个幼儿早期教育活动中都能感受到快乐和快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幼儿园游戏教学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游戏教学相结合。
关键词:游戏;幼儿;心理发展
前言
游戏是把游戏与玩结合起来,使玩成为一种娱乐,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游戏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根据游戏的本质特征和形式,科学地设计幼儿园的教学,以游戏的方式化教育观念。
一、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一)情感因素
情感问题是一种由多种情感、思想、行为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系列的主观认识体验。在幼儿期,情感问题是最常见和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容易产生愤怒、恐惧、嫉妒、羞愧等不良情绪,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哭、闹、畏畏缩缩等[1]。然而,家长和老师往往忽视孩子的情感,仅仅从孩子的情感表现中看出他们的情感,从而给他们贴上标签。
(二)与人的关系
人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必须经常与人接触,方能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得以维持。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幼儿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单一,许多孩子没有了玩伴,与家人、长辈打交道的机会也多,因此,他们在与他人相处时会遇到一些困难。
二、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与幼儿心理发展的融合教学
(一)提高幼儿教师玩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要对老师进行游戏式的专业训练,以提高其教学能力。幼儿教师应清楚地理解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并意识到游戏与教学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整体。教师的游戏教学能力是指游戏环境的创建、游戏教学资源的整合、游戏教学的组织与扩展、幼儿体验的培养。对幼儿来说,游戏化的教学环境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挑战,能使他们有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就感;通过对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主动性、协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在游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和游戏教学资源的优势。幼师应具备组织、实施游戏式教学的能力,并能透过每日细心、耐心地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与能力,建构幼儿体验。
(二)争取父母的支持
幼儿早期教育的成功实施需要父母的大力支持,因此,家庭协作在早期幼儿早期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达到游戏化的教学目的,就需要父母的大力支持。首先,要让父母认识到游戏教学的科学性,从教育理念上改变父母对游戏的成见;幼儿园应持续地对父母进行游戏教育,使父母理解、接受游戏学习,并利用互联网、资讯科技,将教学结果及时反馈给父母,使父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获得父母的认同与支持。其次,让父母在游戏教学中扮演管理者的角色,让父母参与制定教学方案,让父母参与到游戏中去,让父母从自己的经验中发掘出游戏的价值。
(三)利用游戏仔细观察幼儿的心理状态和情感状态
幼儿的语言能力相对较弱,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当孩子遇到心理问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通过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演,我们可以深入到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情感和心理。比如,有些孩子在做建筑游戏的时候,他们的房子里没有窗户,他们喜欢把房子围起来,不愿意和别的孩子一起盖房子,而是把这些房子当成自己的领地,不让别人去碰。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都比较弱,很少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在观察到此类幼儿后,教师一方面要对其行为进行详细地记录,并对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指导策略,使之与他人进行更多的沟通与交流,使之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四)利用游戏,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由于缺乏经验、害怕输、害怕游戏失败等原因,有些孩子会出现胆怯、被动等问题,这也是他们缺乏自信的一个原因。而且,在其他的一些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变得被动和胆怯。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减少游戏的难度,设计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游戏,让他们克服自己的怯懦,让他们在游戏中顺利地取得胜利,让他们体会到胜利的喜悦,并逐渐建立起自信。详细讲解游戏规则,让孩子清楚地理解游戏的内容,理解自己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要学习的技巧,并为之做好充分的准备[2]。例如,小班的球宝寻找朋友活动,老师要向孩子解释游戏的规则:相同颜色的球类是最好的朋友,例如,红球和红球是最好的朋友,他们生活在红房子里,而白球和白球是最好的朋友,他们就住在白色的屋子里。现在,我们来做一场比赛,把球宝带回家,看看哪一家的球宝最多。这样,孩子们就可以清楚地理解游戏的规则,按照规则将不同颜色的小球放入不同颜色的盒子中,然后老师会表扬他们:我看见你带着这么多的小球回家,你真是太棒了。游戏非常简单,孩子们通过简单的游戏,可以获得一种满足感,并能提高他们的自信。
(五)通过游戏减轻幼儿的消极情绪和减轻其心理问题
每个孩子的性格和情感都不一样,但不管是哪一种,他们都会有一些消极的情绪,或者说,他们的心理上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老师要通过游戏来减轻孩子的消极情感,并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一些小问题。例如,活泼的孩子,可以让他扮演安静、冷静的医生、交警等;独来独往的孩子,可以参与更多的团体活动,也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个团队,让他们慢慢地释放自己,让他们融入到团队之中,按照他们的性格,给他们最合适的角色。
三、结论
游戏教学能使幼儿以游戏的形式了解周围的环境,发展自己的认知。把游戏与教育结合起来,把游戏的工具与精神价值结合起来,是指导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同时,游戏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幼儿园要不断提升游戏教学质量,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燕妮.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心理健康[J]. 文存阅刊,2021(19):81.
[2]张婷. 关于幼儿自主游戏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J]. 读与写,2021,18(18):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