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茶名英译策略探究
摘要:中国是茶树的故乡,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的命名方式通常能够展现茶的特性,体现茶的文化内涵。因此,准确、生动地翻译中国茶名对于传播中国茶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探究中国茶名的英译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中国茶名;英译
一、中国茶命名方式
中国茶的命名纷繁复杂,以下是常见的六种中国茶命名方式。
(一)以颜色命名
以茶色或汤色命名是一种常见的中国茶命名方式。我们所熟知的“六大茶类”就是以颜色来命名的,分别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六大茶类不同颜色的呈现其实是与其发酵程度和制作工艺相关。其中,绿茶是不发酵茶,白茶和黄茶属于轻发酵茶,青茶是半发酵茶,红茶是全发酵茶,黑茶属于后发酵茶。
(二)以原料命名
部分中国茶在命名的时候是以泡茶的材料命名的,这种命名方式能够直观地体现出茶的原料。如莲子茶、枣茶、橘皮茶、参茶等。
(三)以茶叶形态命名
有些中国茶是以茶叶的外形命名的,这种命名方式中多含比喻的修辞方式。常见的以茶叶形态命名的茶有瓜片、松针、雀舌等。以雀舌茶为例,雀舌茶的茶叶形状小巧,形态像极了雀的舌头,此茶因而得名。
(四)以茶树品种命名
部分中国茶的命名跟茶树的种类相关,茶叶的名字即是茶树的名字,如水仙茶、金牡丹茶等。该类命名方式的特点是较为直观、一名两用。
(五)以采茶时间命名
部分中国茶的命名能够体现茶叶的采摘时间,如明前茶、雨前茶、春茶、夏茶、秋茶、冬茶等。
(六)以典故命名
部分中国茶的命名来源于历史典故和传说,富有文化内涵。以“大红袍”为例,“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品质较优的茶品,其命名方式与一历史典故相关,传说有一秀才要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了,被一方丈用一碗茶治好了。后来秀才高中状元,回武夷山谢恩时,看见峭壁上生长的三棵高大的茶树,后通过方丈了解到,自己当时犯鼓胀病就是由此茶治好。该秀才又将此茶进献给皇上,治好了皇后的鼓胀病,皇上龙颜大悦,将一件大红袍赏赐给武夷山。掀开大红袍时,三棵茶树闪现红光,众人认为是大红袍染红的,“大红袍”茶因此得名。
二、中国茶名英译方法
中国茶的命名方式丰富多样,文化内涵丰富。在翻译时既需要注意翻译的准确性,又需要保留其文化内涵。在对中国茶名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对应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
直译简单来说,就是在翻译的时候既保留原文的内容,又保留原文的形式。在中国茶命名分类中,以颜色和原料命名的茶叶种类可以采取直译的翻译方法。
因为这两种命名方式较为简单直观,适合直译。如以颜色命名的绿茶可直译为green tea,黑茶可直译为dark tea。以颜色命名的茶类中,有一种茶比较特殊,在翻译的时候没有遵从直译的原则,那就是红茶,其被译为black tea,而非red tea。
以原料命名的如莲子茶可直译为lotus seed-heart tea,枣茶可直译为date tea。
(二)意译法
意译简单来说就是保留原文的意思,但是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中国茶命名中,以茶叶形态命名的茶叶品种适合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因为该类命名中多含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果直译的话常常会让人感到不知所云。如雀舌茶如果直译为“Sparrow tongue ”,就是让人疑惑这难道是雀的舌头泡的茶。所以此时就需要采用意译的方法,雀舌茶可译为bird’s tongue-shaped tea。
(三)借助注释、图片进行翻译
有些中国茶名在英译时单靠文字无法翻译其准确意思,此时可借助注释、图片进行翻译。以典故、茶叶形态、茶叶采摘时间命名的茶叶品种均可借助注释或图片进行翻译。如以典故命名的大红袍茶,在英译时可先音译为Dahongpao tea,然后在其旁边加上注释,说明其名字典故。以茶叶形态命名的如松针茶可先直译为pine needle tea, 然后在旁边加上茶叶图片,这样就能避免很多理解上的疑惑。以茶叶采摘时间命名的如明前茶可先直译为Mingqian tea, 然后在其旁边注释Tea harvested before Qingming Festival。
总之,中国茶名英译时应注意中西文化的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翻译,以更好地传播中国茶文化。
参考文献:
[1]程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陕西茯茶品牌外宣现状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22):41-42.
[2]邓娟.茶文化对外传播中英语翻译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22,44(03):188-190.
[3]丁玲玲.中西方茶文化差异下茶语言的翻译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11):255.
[4]黄银霞. 《茶道—从喝茶到懂茶》翻译实践报告[D].信阳师范学院,2018.
[5]刘枫.谈对外贸易视角下各类茶叶品名的翻译技巧[J].福建茶叶,2016,38(10):33-34.
[6]龙桃先.“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普洱茶英译研究——基于归化与异化策略[J].海外英语,2018(11):126-127.
[7]王爽.跨国贸易中茶叶专有词汇英语翻译研究[J].福建茶叶,2016,38(01):46+95.
[8]魏凌岩.目的论视角下《红楼梦》茶文化英译比较研究[J].福建茶叶,2016,38(11):352-353.
[9]张素娜.茶叶名称英译与文化语境关系研究[J].福建茶叶,2016,38(06):266-267.
[10]赵萍,谭正新.外宣翻译之特点在《云南普洱茶》英译中的体现与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05):113-117.
作者简介:
李翠翠(1994—),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河北传媒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