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业财一体化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构建

大丰媒体号
身份证号:372324198109185723

摘要:预算是国家现阶段发展策略和政策规划的重要体现,与事业单位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效率,节约发展成本,本文对业财一体化的基础性作用进行研究,指出在事业单位中进行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进而提出能够在业财一体化基础上促进预算管理体系完善的具体措施,供从业人员参考,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业财一体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系

引言:预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面管理预算工作包含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控预算、考核预算等环节。在业财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是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行为的重要举措。

一、业财一体化的作用

业财一体化指的是将业务工作和财务工作相结合,要求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目标,管理好财务方面的各项任务,同时也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根据自身的运营状况对掌握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除此之外,业务部门的工作也不是独立的,在各项任务开展的过程中,业务部门需要密切联系多方工作人员,尤其是财务部门的人员,对各项财务决策进行积极的沟通,提出一些专业性的意见,完善决策系统。由于我国的经济已进入新常态阶段,在这一背景之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自身的预算进行全面管理,将业财一体化作为预算管理的核心,这样才能够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与效率。

二、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1、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事业单位的运行过程中,全面管理自身预算能够使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落到实处,从而促进执行力向计划的要求靠近,为工作人员指明努力的方向,完善运营目标的工作框架,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

2、提高事业单位的运作效率

经过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对预算进行全面管理,可以弱化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壁垒,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促使各项工作的协调开展,还能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与风险,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3、防范内部风险

因为在对预算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对预算方案的制定进行量化考察。这样就可以量化单位的运营环境、资源配置和发展目标。促进这三者的均衡发展,使得内部工作更加协调,及时对内部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与控制,避免严重损失的产生。

三、业财一体化背景下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措施

1、进行四级管理

四级管理方式是指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预算管理体系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预算委员会、财务部门、归口管理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具体来说,首先,预算委员会由单位领导和科室负责人组成,这一部门是预算管理的第一负责人。其次,在预算管理体系中,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组织和协调的工作,收集部门发展的预算情况,并根据各项准确数据来制定实际的预算细则,再形成具体的预算报告,进一步提交给预算委员会进行审批。再次,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工程项目和成本费用进行审核,工程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创新等等。成本费用包括:办公费用、薪酬福利等等。最后,预算执行部门则是需要落实以上三个部门的预算,进行具体执行。

2、对预算管理业务计划进行细化

首先要使成本管理的各项条目更加精细,保障业务部门的开支要有相应的预算管理计划,如果没有明确的计划,则不对该部门进行预算的支付,这样能够改进传统的粗放式预算管理模式,精细预算的流出。二是可以利用资金调度各个环节中的监控系统,对编制、审批、执行等各个环节中的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查,做到全程监管。三是要对资金去向进行全方位的审批,严格按照预算管理业务计划进行,这样才能够保障业务预算数据的真实性。

3、加强预算管控

管控预算首先需要完善相关实施细则,为预算的支出提供明确的规范与标准,这样就可以提高预算使用和结算的效率。福利性开支以及对生产工具进行维修所产生的费用这两方面是在制定这类细则时需要着重考虑的要点,对其进行更加详细的规定。除此之外,在预算管理细则较为完善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要规范预算的执行,促进预算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为了更好地控制预算偏差,根据月度预算考核制度将偏差控制在10%以内,这样就可以对多种预算变动情况提出较为稳妥的解决方案。另外,预算的均衡性也十分重要,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对采购、合同、结算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跟踪调查,保证预算能够落到实处,协调这些环节中的预算使用的均衡性。最后,财务部的工作人员要及时对预算进行结算,防止预算滞后状况的发生,及时整理数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建立标准化成本

标准化的成本数据能够使行政单位运行过程中各个环节所需要的预算得到更好的规范,减少预算的浪费,提高预算的使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在业务计划、项目准入、标准作业等环节中,标准成本库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为各项业务的展开提供更加科学的发展结构。例如,在为日常维护费提供预算时,在招投标阶段就需要根据市场标准面积来设定预算,改变由双方进行协议来决定预算的模式,从而能够使单位的经营风险得以规避。

5、使用信息技术进行预算管理

因为在行政事业单位当中,信息化管理的观念尚为欠缺,因此缺乏有效协调、统一管理的信息化预算管理体制,这样不能够使财务人员及时把握各部门所需预算的数据状况,只能被动参与预算的使用进程,这样会影响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因此在对预算数据进行管理时,使用信息技术能够密切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各方面的数据更加集中,使预算管理工作更加易于梳理,更加标准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业财一体化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预算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提高事业单位的运作效率,防范内部发生的风险。针对存在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采取四级管理、细化业务服务、加强预算管控、建立标准成本、使用信息技术对预算进行管理的措施。这些措施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业财融合、发展目标的统一,使得各部门建立准确的数据库,推动预算考核模式的完善,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其经济效益以及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田丽花.预算编制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6):112-114.

[2]宋正邦.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的思考[J].财富生活,2022,(14):64-66.

[3]廉红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财富生活,2022,(14):70-72.

[4]程文婷.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优化途径探析[J].财会学习,2022,(20):56-58.

[5]梁锡珠.探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与创新方向[J].财会学习,2022,(19):66-6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