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戏剧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大丰媒体号
辽宁省阜蒙县大五家子学校 123100

【摘要】对初中学生而言,戏剧是一门比较陌生的文学样式,缺乏一种对戏剧文学的惯性审美意识,用已有的阅读记叙类文章、说明类文章和议论类文章的方法去解决戏剧文学的问题,势必会造成教学上的困难。如何让戏剧这种新的文学样式深入到学生的心目中去?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内涵?这些是戏剧教学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实践能力,活动探究

一、初中语文戏剧教学的现状

(一)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

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只是一味地追求合作学习模式,不论课堂是否需要,都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还有一些初中语文教师由于时间少,精力也有限,无法及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指导,放任学生自行研究和探讨,导致合作学习只是形式化,出现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围在一起,并没有沟通和交流,都在独立学习的现象。这样合作学习的作用和优势就无法发挥出来,也无法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无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和水平。

(二)初中学生对合作学习参与度不高

虽然在初中语文戏剧教学当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学习、参与课堂的机会,但是初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只有少部分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般都是语文功底较好的学生参与度较高,而一些语文功底较差的学生不敢主动参与到讨论当中,都是充当倾听者的角色。长此以往,语文功底较好的学生就会拥有更多的讨论和发言机会,那些功底较差的学生就只能默默倾听,逐渐失去对合作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对语文学科产生抵触情绪。

(三)教师只注重团体评价,忽略个体评价

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语文戏剧教学当中,的确应该以整个小组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但是初中语文教师也不应该将评价的重点只放在小组团体上,而忽略对个体的评价。一个小组当中,每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是存在差异的,初中语文教师如果忽略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1]。

(四)教师忽略对小组成员的管理

在初中语文戏剧教学当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时,经常出现由于教师缺乏对小组的指导和管理,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过于散漫,注意力不集中,一些学生在认真探讨,一些学生却无所事事的现象。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会降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戏剧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审美的能力

实践活动是戏剧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课堂活动深化学生对审美人格的理解。审美是一种动态思考行为,可以通过实践行为来引导。在戏剧教学中,要想加深学生的戏剧体验,让其快速把握戏剧冲突,组织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编排剧情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这样不仅能为学生的共情创造机会,还能帮助其换个角度、换种方式了解戏剧。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组织表演实践,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他们分析、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合理处理戏剧冲突,通过表演深化学习体验[2]。以《屈原》(节选)教学为例,笔者在课堂上先布置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先“试戏”,再“创作”,后“表演”。在“试戏”环节,笔者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屈原》中的一个角色,提前制作人物标签,准确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自己扮演该角色的优势。此环节既满足了学生的喜好,又有利于学生分析戏剧人物能力的提升。在“创作”环节,笔者组织参与演出的学生完成剧本创作和排练,要求他们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来体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表现戏剧冲突,体会戏剧魅力。在“表演”环节,笔者与其他未参加表演的学生一起在教室中简单布景,以便表演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呈现戏剧情节。表演结束后,笔者组织分享交流会,鼓励全体学生围绕戏剧本身和表演实践畅所欲言,借此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剧本编创和角色表演等实践活动,学生对戏剧情节、人物特点等产生了全新认知,这有利于他们深度解读戏剧内容和主题。

(二)合作交流,剖析审美人格形象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名言揭示了读者思维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受个体思想、生活经验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学生对同一文学形象的看法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帮助学生塑造审美人格的有效方式是深度剖析文本细节,以语言、神态、行为等阅读内容加以论证,逐渐丰富学生审美人格的想象空间,使审美人格具体化。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是快速整合多元审美人格形象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创设合作交流环节,使学生通过观点分享交流审美人格的塑造灵感,进一步夯实审美人格的塑造基础,提升戏剧教学效率。

(三)主张深刻理解戏剧语言

所谓戏剧语言,重点是指的在戏剧教学实践中,应该掌握好合理的教学语言,给学生们正确的引导和影响。戏剧语言重点指的是人物对话,对话往往能够对情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等有较大帮助。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老师应该关注戏剧语言的掌握,对学生们展开合理的引导。营造出和谐友爱的课堂氛围是关键,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保证更好地掌握学习进展。

(四)合理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纵观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轨迹,在初中语文戏剧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合理掌控表演的尺度和比例,避免出现哗众取宠的局面。可以为学生们创设出良好的自由展示空间,使得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彰显,由此完成相对系统的戏剧创作动作,转变以往的固化局面,在不断改正相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3]。老师可以应用合理的教材,鼓励学生们自主选择相应的戏剧语言,在创新性教学实践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由此更好地完成对相关知识的积累。

三、结语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其人文性,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评论戏剧的能力,使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通过戏剧生动的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鲜明的艺术形象,优美的个性化语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他们美好的道德情操,通过剧本的阅读、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菲菲.初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阅读实践——以<威尼斯商人>为例[J].现代教学,2018,000(009):31-32.

[2]贺秋珍.例谈初中戏剧教学自主高效课堂的构建——以<日出>为例[J].少男少女,2019,3(21):39-40.

[3]张海彦.戏剧单元教学的三个新变化--以区域九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为例[J].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2020,(2):50-5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