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探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摘要: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强调以“学生发展”为课堂中心。而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的三个要素都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既能加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基于此,笔者简要分析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意义及价值,并对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路径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优化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学生学习发展的具体需求。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对自主、合作和探究模式进行深入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落实主体性要求时须从多个层面进行,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这种方式可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使其整体学科素养得到确切落实。
一、自主合作探究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自主性”和“协作式”为主要教育要义,由此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探究”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方法,它既注重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深度渗透,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化涵养,使其在汲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这有助于学生在文本解读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二、自主合作探究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科学划分小组引领学生互补共进
为使教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根据学生的学情和个性特征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组。
首先,要把学习和认知能力结合起来。在进行分组时,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技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针对相同问题,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因此,要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即“团队成员的个人能力和团队的整体实力互补”的划分原理进行分类,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学习水平。其次,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近期学习状况和学生的个人愿望,对分组进行细化。这个阶段的实施,能充分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如,教师可以根据平日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并对最近的测验结果进行统计,从而对班级进行更细致的分组。
(二)引领学生自主能动求知,提升其整体学习自主性
1.以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提质提效的重要手段,以趣味化的教学方式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可强化其积极心态。把学生置于教室的主导地位,让他们掌握主动权,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守株待兔》为例,笔者在课堂上进行这种教学,以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提前准备的动画短片,讲述一只兔子头一次撞到树上,被一位树下睡觉的农夫拾到。第二天,农夫又捡到一只撞晕的兔子,于是抛出一个问题:第三天农夫还能不能捡到一只兔子?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思考并作答。
一位小组成员举手说道:农夫一定会找到一只兔子。笔者对他的答案表示赞同,并询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想。他说:一次能碰到,两次能碰到,说明兔子很笨,所以第三次也总有兔子会撞晕。此时其他小组的学生也纷纷举手,有学生表示不会:兔子也知道这里行不通,会发生危险,所以也不会再往这里跑了。
从不同小组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深思熟虑,并且对课堂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这一系列的设计中可以看到,趣味化的教学设计可使学生们迸发出思维火花,可极大提升其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促进其对文本内容的深入剖析与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调动起学习积极性,而这个过程也正是其自主学习的过程。
2.以课堂等待给予学生充分付容独立想象空间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现象:教师由于操之过急,担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掌握课堂节奏,因而忽略了课堂上的“等待”。一般情况下,老师会一股脑讲述要点内容,而未曾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去想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进行独立思考,其一切思维都是跟着教师的一言一行而动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无异于一只只被垂线拉动的“木偶”。因此,教师在讲课前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给予他们足够广阔的想象空间。
以《少年闰土》为例,老师可以安排这种课堂等待:今天,我们将共同研读《少年闰土》。现在我们把眼睛闭上,然后老师描述一幅画面,同学们可以在脑海中想象描绘出来吗?一轮金色的满月悬挂在深蓝色的天穹上,下方是海边的沙地……一只机灵的猹身躯灵活一扭,试图从一位活泼的男生胯下逃窜而走,而男孩手持一柄锋利的钢叉,向猹尽力地刺去……好了,现在大家可以把眼睛都睁开了,你们的脑海中是否想象出了这样一幅画面呢?
然后要求学生们默读文章,并把描绘动作相关的句子都标记出来,这个过程大概控制在3-5分钟左右。在这几分钟内,课堂处在一个较为安静的氛围,只余下学生的呼吸声和书页翻动的窸窣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自主能动地在大脑中发挥充分的想象,其可以根据文本及插图延伸出自己对于“闰土刺猹”的直观画面,也为以后的文本解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在课堂里等待是非常重要的,这五分钟所获取的价值意义甚至远超整堂课的讲授式价值。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课堂等待时间大幅增加,由此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这也是推动其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历程。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已不能再拘泥于单一固化的“摘抄读写”,其更多地应着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而基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则能够有效达成这一点,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升其阅读、理解、联想、写作等多个方面的“输入”与“输出”技能,而这一整个过程,即是其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得到长足发展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杜海利.合作互学,自主探究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对策[J].新作文:教研,2022(5):0271-0272.
[2]刘俪华.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自主阅读中的尝试[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7):34-35.
[3]罗丹丹.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的探究[J].文学少年,2021(12):0186-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