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民航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大丰媒体号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618301

摘要:在飞机飞行时,由于空气压力的变化,噪音和振动等因素的影响,会使飞行员的反应迟钝、思维混乱,甚至是暴躁。美国宇航局航空安全理事会的报告指出,大约21%的航空安全报告是由于疲劳所致,疲劳可造成情绪低落、抑郁等心理压力,造成判断错误、操作不当,甚至造成严重的事故。调查结果表明,75%的飞行员出现了严重的精神疲劳,94.1%的飞行员出现了心理疲劳,并导致了他们的思考能力下降。因此,飞行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当今航空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针对飞行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在飞行中的应用还很少见。基于此,本文针对民航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策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飞行员;心理健康;现状及策略

飞行员是社会上比较特殊的一种职业,他们的工作环境和陆地上的工作环境不一样,在空中作业的时候,他们的生理、心理、病理都要受到很大的限制。航空安全问题是国内外航空界高度重视的问题,而飞行员的主观因素又是影响飞机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飞行员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应当引起重视。

一、飞行员的心理影响因素分析

(一)飞行高度的影响

飞行员的工作环境是在高空中工作的,但实际上,他们的工作环境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空中的环境和地面上的环境不一样,空气中的压力、温度的变化、噪音、震动、紫外线的辐射、天气的变化等等,都是飞行员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由于低气压、辐射等因素对飞行员的身体有一定的损伤,长时间的工作,飞行员会出现严重的心理负担,导致睡眠不足,需要药物辅助入睡,记忆力下降等。

(二)飞行员总体年龄偏低、生源单一

航空院校里的学生大多还很年轻,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挫折能力都比较弱,学校生活比较单调,缺乏社交经验,很难解决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他们的意志还需要多锻炼,培养他们勇于承担困难的勇气,老师也要重视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会如何释放自己的压力,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三)因飞机意外而引发的心理危机

人在遭遇意外的时候,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危机,这种情况不仅会给人带来痛苦,还会影响到人的社交能力。因此,在飞机失事后,尽早找专门的医护人员和心理医生进行紧急的心理干预,降低其危害性,并能有效地预防PTSD的出现,对飞机失事的患者进行心理康复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民航飞行员心理素质的对策

(一)合理招收飞行人员,提高飞行人员的成熟性

航空飞行学院可以适当放宽招收年龄,科学合理地增加具有一定社会阅历和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在遇到某些问题时,能保持镇定,能理性地应对突发情况。

(二)强化飞行员的心理健康教育

飞行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包含体能与心理健康两方面。航空飞行学院要加强对飞行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组织飞行员进行心理健康咨询,传授他们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压力,防止身体和精神方面的疾病。在私人情况下,要注意并跟踪飞行员的精神状态,一旦出现负面情绪,要及时与其进行沟通,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三)定期的心理评估

航空飞行学院应当定期组织飞行员进行心理测试,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使其个性化,研究分析个体的心理变化趋势,提出建议和治疗措施,帮助他们预防疾病、治疗疾病,解决问题,保障身心健康。

(四)强化飞行员的心理素质

飞行员在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突发事件越来越多,这就要求飞行员能够及时、理性地做出反应,这就要求飞行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日常训练中,要强化其心理素质,降低其紧张情绪,做到临危不乱。

(五)多部门协作

培养和保持飞行员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长期培养,以及多方协作。航空飞行学院应与家属保持良好的联系,加强沟通,做好思想教育、引导,争取家人的认同和支持。

(六)航空医疗卫生保障系统技术跟进

航空医疗卫生保障系统要与时俱进,与临床治疗相衔接,及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应用到航空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当中,更好地为飞行员们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

(七)改善工作环境,保证飞行安全

为消除或降低飞机座舱内的不利因素,为飞行员提供高品质的抗噪声耳塞,使其与外界噪声隔离,并能有效地降低无线电信号中的噪声。在受到光线照射的情况下,飞行员需要佩戴防直射、防眩光的眼镜,并对机舱内部的温度、湿度进行调整,以保证飞行员在最佳的工作条件下工作。

(八)保持积极的情绪,健康的交际

积极的情绪能增强人的耐力,在工作中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常见的调节方式有:情绪转移、增强意识调节、暗示法、合理宣泄、升华。同时要注意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与同事关系和谐的前提下可以走出去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子。

(九)做好心理卫生保健

航空公司要重视飞行员的职业发展与职业安全,并充分运用健康康复与心理健康指导,对飞行员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行为培训。运用心理放松法、舒缓技术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减轻飞行员的疲劳,鼓励飞行员采取积极、成熟的应对措施,扩大与飞行员的交流,为其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三、结语

总而言之,飞行员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它的工作量很大,对技能的要求也很高,对飞行员的身体和心理的要求也很高。加强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管理,是保障航空安全和促进航空事业发展的关键。作为航空飞行学院的教育工作者,更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关注并发现问题进行改善,旨在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飞行员,为我国民航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志强,徐乐乐,齐伟,等.疗养期间飞行员心理健康管理模式构建与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20,26(10):1048-1050.

[2]李海峰,杨仕云,赵世清.探讨民航飞行员心理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和措施[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26(8):945-946.

[3]余香,班雨生.心理疏导在飞行员睡眠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探究[J].心理月刊,2020,14(4):32.

[4]杨伶,陈洪余.认知心理干预对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后所在单位飞行员PTSD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9,(18).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8.033.

[5]周扬,何明骏,朱晓丽,等.飞行员的心理健康与心理承受力及应对方式的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8,(5).DOI:10.3969/.issn.1674-3245.2018.05.01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