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互联网环境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大丰媒体号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德兴小学 511400

摘要:小学生正值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生活阅历尚不成熟。为了保障小学生在思维方式变化的人生历程中,能够更从容地面对来自社会、生活的压力,有能力进行自我情绪调控,有方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有效应对升学就业等方面带来的各种心理困扰,心理教师任重而道远。本文对互联网环境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他们终身发展助力。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日益依赖互联网。由于网络信息的隐蔽性、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某些人在网上编造虚假信息以博得广大网民的关注,这对于自我控制能力和认知水平都低的中小学生而言十分不利。长期受到这些虚假或垃圾信息的影响,一定会使青少年的心理产生变化。青春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如果他们的心理变化得不到充分关注,将会给他们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一、互联网环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动作用

(一)打破时空限制,促使心理健康教育便捷化

网络环境的开放,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通常来说,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仅限于现场即时的沟通,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上。但是,不同的学生是有差别的,他们在家庭环境和个性上都不同,如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看法,也不敢当着同学的面向教师提问,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网络时代,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不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上,师生之间的交往迎来了一个开放的、虚拟的空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变得更加方便,沟通的平台和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特别是各种即时通信工具的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方便、有效。

(二)整合教育资源,产生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在网络时代,各种资源都比较丰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同样如此,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很多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资源的形态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线下的资源转化为网上的信息,方便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同时,网络教学和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双管齐下,形成合力,这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方案上传至网上,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由,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互联网环境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一)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由于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在这种特殊的生长时期,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但由于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导致他们无法从海量的信息中提取出有益的信息,而且随着网络的发展,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一些不良的、负面的信息,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就必须全面、准确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部分中小学生上网成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沟通的平台,让他们能够通过社交软件和陌生人进行沟通,从而真正地表达自己的思想[4]。网络的虚拟性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隐蔽的交流空间,让他们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他们在网上发布的信息,也更加接近他们的内心。为了让中小学生早日从虚拟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教师必须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的思想,用科学的方法了解他们喜欢的、受欢迎的事情,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加和中小学生的沟通,让他们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并且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思想用语言交流的方式传达给教师,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也能帮助教师正确地引导中小学生。

(二)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要对中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仅靠学校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等多方力量,对中小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证其效果。由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发育还没有成熟,当他们面对不良的网络信息时,害羞的阶段性特征会使他们对消极的信息视而不见,对所获得的信息无法和教师进行交流,从而导致对知识的理解滞后,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缺少有效的信息交流,教师不能正确地把握中小学生的真实思想,不能真正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从而错失对学生心理疏导的最好时机,长期下去,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结合多方力量,如家庭、社会各方面,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组织更多的有关讨论,让父母参与到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讨论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的时间,让父母和学校共同努力,采取科学的措施,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合理的控制。教师应加强与中小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引导他们利用网络技术,科学管理自己的网络时间。为了更好地掌握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测验,为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青春期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发挥学校的多种功能,运用科学手段,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合理运用网络环境中的各种有利因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积极向上的力量。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地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粟超.网络环境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101-103.

[2]王娟“.互联网+”环境下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1(6):88-91.

[3]商秀荣,张腾芳,熊玲芝.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策略分析[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1):92,10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