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路径的探索
摘要:创新思维作为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阶段,应该从校企合作,课程体系、网络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思维;培养路径
职业教育的作用是培养具有社会职业意识的优秀人才,着重体现学生自身的创新优势,确保人才能主动适应环境的发展需求。对此,应该联系目前高职学生的基本情况,强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的建设,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教师应该有意识引导学生,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开辟全新的活动空间,从中获得更多具有创新性的灵感。
一、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创新实践场所
基于校企合作发展模式下,以产业为载体,及时和学校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充分体现自身潜力,积极吸取和借鉴优秀的办学病例,并在交流和沟通的时候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高职院校依托现有的产业开始实践活动,让学生过早基础市场,具有先进的创新、创业意识,并在企业实践中促进自我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让高职院校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高职院校和企业应该面向各个学科的基本特点,联系不同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试着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促进自身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企业也能为其提供良好的活动场地,获得技术方面的知识,为学校进行实践学习提供坚实的物理保障,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此外,为影响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校企一同出资,携手共建良好的技术研发基地,为学生开展实践工作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定期组织学生前往相关的生产和研发部门,认识最新的技术,不断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此外,还要将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践工作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和应用最新技术,促进学生个人素养的综合发展。
二、有效优化,改革现有的课程管理模式
从课程结构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应该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通过课程能了解和掌握哪些专业知识。对学生创新知识有了一定的综合认知,也让相关问题不断变化和调整,要求学生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活动范围捏,而是按照课程设计的要求进行合理优化。现实生活中,学生的个人能力、素质有所差异性,不要按照固定的教学模式进行人才培养,而是应该适当拓宽课程体系,采用选修课的幸会,学生自由选择专业、课程和内容,重视教学计划和方法的多样化,着重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本差异。学校应该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一定学分,如参与创新技能大赛所获得的审核学分,因为创新成果所获得的专利学分,这些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还要优化现有的考试管理方式,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不要凭借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的个人成绩,而是才有综合性的测试方式,结合日常作业、课堂交流和期末考试等形式,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基于多元化的考评模式,包含了对专业知识基本概念的综合认知,侧重点放在学生创新、创造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中,确保评价的准则不要过于单一和僵硬,基于灵活性的发展原则,鼓励学生在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网络媒介,实现自我创新能力的内化
以创新为驱动力,实现技术优化和升级。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将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体现在一个层面,希望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技术性人才。而在互联网时代下,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还需要从学生自身的角度进行合理分析,鼓励学生抓住契机,实现对自我创新能力的内化和升级。
首先,学生对创新思维有清楚认知,人类在发展阶段,现代化日常的竞争也会愈加激烈,创新是人才生存的关键所在。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积极转变传统且落后的认知观念,敢于挑战,积极成长。为鼓励学生独自思考和分析问题,应该在创新的时候主动实践和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其次,为熟练掌握关键的互联网技能,应该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候,熟练掌握APP软件,完成数据处理,网络销售等工作,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最后,学校组织科技类的创新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走向时代发展的前端,重视对技术和成果的创新优化,通过组织各种技能竞赛,将其作为创新活动的切入点,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促进他们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率先示范,引导学生积极创新
指导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过强,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保障,学校应该构建合适的激励制度,提高学生培养创新性技术人才的责任和积极性,教师愿意指导和带领学生积极进行创新实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对活动内容的优化和升级,构建具有创新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按照自身实际情况,主动观察和分析,通过验证性的创新活动,理解和认知新工艺,让传授的知识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让学生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强化创新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并在探索和实践中获得全新的成长。
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也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打造专业性的教师队伍,激励教师主动投身教学活动,强化对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能产生积极影响。
结束语:
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极为多样化,教师应该联系自身的发展情况,选择校企合作,教师引导、课程体系建设和互联网+教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为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波. 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思维途径研究[J]. 祖国, 2018(21):2.
[2]徐向上. 论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之遮蔽与解蔽[J]. 教育评论, 2017(4):4.
[3]马婷, 杜训柏.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18(8):3.
作者简介:黄丽芳,1996年4月,女,汉族,贵州六盘水,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