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大丰媒体号
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提倡“做中学”的观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本文以Nunan(2011)提出的任务型教学原则为指导,对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Unit5 Canada --“The True North” of People进行案例分析,其目的在于检验教师是否成功地理解并应用了任务型教学法。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高中英语;英语阅读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简介

任务型教学法(TBLT)的研究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经过学者们不断的研究和补充后,其在当今的英语语言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此外,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语言教学法(CLT)的进一步发展。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语言的学习应该尽可能接近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方式。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任务型教学法更强调以形式为中心的教学与以沟通为中心的教学的结合。Nunan(2011)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的七条教学原则,包括:脚手架原则(Scaffolding)、任务相依性原则(Task dependency)、复现原则(Recycling)、主动学习原则(Active learning)、整合性原则(Integration)、由模仿到创造的原则(Reproduction to creation)和反思性原则(Reflection)。

二、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案例

(一)课题:Canada --“The True North” of People(PEP Book3 Unit5,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

(二)教学目标:出于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教师设定了以下四个学习目标。

1.能够识别新单词的发音和含义,如“Vancouver, Toronto, beaver”等。

2.能够分析文本结构并绘制加拿大的旅行地图。

3.能够用一些固定的短语来解释文本,如“go through, catch sight of, rush toward”等。

4.能够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了Willis(1996)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步骤,即pre-task, task cycle和post-task。

三、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一)课前准备是否充分

教师在课前会让学生预习本课的语言知识,同时教师自己也对课本内容进行了研读。此外,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了四个教学目标,从掌握新词的发音及含义、分析课文结构、再到最后的培养其合作意识。总体来看,教学目标设计相对合理,且与具体教学步骤相对应。但分开来看,一些教学目标的设置相对简单,比如第一点:“学生将能够识别新词的发音和含义”,第四点设计上应再深化一点。

(二)任务型教学原则是否体现

本文以Nunan(2011)提出的任务型教学原则为例,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首先,为了顺利完成布置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本课的开始就对一些新词进行了讲解,这体现了任务型教学原则的第一点“脚手架原则”;然后,教师根据文本设置了几项练习活动供学生参与,这体现了第二条 “任务相依性原则”;在做练习时,学生也会遇到一些教师之前教过的语言点,这体现了第三条 “复现原则”;同时,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边做边学”体现了第四条 “主动学习原则”;为了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训练学生用精读、泛读等阅读策略来阅读文本,这体现了第五条 “整合性原则”;在完成第五步后,教师给学生一些时间来完成这节课最开始时布置的主要任务,这体现了第六条 “由模仿到创造的原则”;最后,教师让学生以同伴互评或小组互评的方式进行反思和错误纠正,并对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这反映了最后一条 “反思性原则”。

从总体来看,这节课体现了Nunan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法七项教学原则。但从细节上看,个别教学步骤仍有待改进。例如,在第一步“脚手架原则”中,教师对一些新词进行了讲解,这些新词大多是一些专有名词,如地名、湖泊等。它们的发音对学生的记忆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只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些与这些新词相关的照片且仅读了一遍,并没有在这一部分花更多的时间或是设计相关的练习来帮助学生来加深认知,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后面的阅读中产生了理解性障碍。再比如,第二步“任务相依性原则”中,在学生略读文章时,教师设计的两个问题在其难度排序上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四、结语

总之,本文通过分析和评价该案例得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任务型教学法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教师应认真研读高中英语新课标,以主题为引领,任务为驱动,设计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和课堂任务,使其通过完成任务运用语言。同时,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不断去尝试和改进。

参考文献:

[1]Nunan, 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ess,2011:1-4.

[2]Willis, 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 199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林小霞(1996—),女,汉族,甘肃省陇西县,学生,硕士,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