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纽马克视角下《谁动了我的奶酪》汉译本翻译研究

大丰媒体号
东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819

摘要:《谁动了我的奶酪》作为短篇寓言,富含哲理,自2001年经中信社引进中国后,在中国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引导读者要积极应对社会迷宫中的变化,及时做出改变。鉴于此,本文以斯宾塞·约翰逊所著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为研究对象,从彼得·纽马克翻译理论的视角去探讨译文是如何处理词汇翻译、修辞翻译和语篇翻译的。研究发现,原文灵活使用各类词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同时加强了语篇的连贯,译者在翻译时,多侧重于目的语读者,注重文化传播和交流,当然对于一些哲理性的句子,译者选择保留原文结构和语义。

关键词:《谁动了我的奶酪》;纽马克翻译理论;词汇;修辞;语篇

引言

上个世纪末,一本名为Who Moved My Cheese?的短篇寓言在美国掀起轰动,一下子成为畅销书,同时迅速跃居《纽约时报》等最畅销图书排行榜第一名[1]。二十一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加速转型的阶段,Who Moved My Cheese?的引进无疑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启迪和影响。2001年,吴立俊翻译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出版问世,一时掀起讨论热潮,促使人们去思考如何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变化。学者们对《谁动了我的奶酪》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研究,多侧重于该书对不同领域的人们所产生的影响,当然也有少数学者从翻译的角度来探究译本,比如翻译风格视角、图里翻译规范视角。其实,从翻译的角度,吴立俊版本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还有可探究的方面,也很有意义。本文将从纽马克视角下去探讨吴立俊在其译文中是如何处理词汇翻译、修辞翻译和语篇翻译的,从而学习其翻译技巧。

一、纽马克视角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纽马克认为,语义翻译是需要尽最大可能将原文的意思传达出来,但也保证符合目的语的语义和句法结构,而交际翻译是尽最大可能使得目的语读者获到原文读者同样的感受。[2]这两者的区别显而易见,前者考虑的重心是原文,要尽力去保留原文的意思,而后者考虑的重心是译文读者,考虑到不同语言背景下读者的思维方式、理解方式等的不同,后者侧重于将原文信息能够流畅清晰地传达出来,过程中破坏了原文的形式也在所难免。林小芹提到,语义翻译是要使得译文的形式和原文相同,而交际翻译是需要重新组织译文的语言结构。[3]

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如果只是使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中一种,也会造成翻译中的不足。比如,前者有可能会使得译文更加复杂、更加累赘,而后者又可能会使得译文缺少对原文的忠实度。很多情况下,译者都倾向于在翻译的过程中偏向某一种方法,从而产生不一样的翻译效果。当然,如果译者可以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也许会达到更好的效果,从来极大地发挥语言的表达和交际作用。

二、《谁动了我的奶酪》汉译本翻译技巧分析

《谁动了我的奶酪》为短篇寓言,这种类型的文本语言风格通俗易懂,表达技巧上主要体现在一些词汇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除此以外,结合语境去探究语篇的翻译技巧也值得关注。本文将重点围绕词汇、修辞和语篇的翻译,来探讨译者的不同翻译技巧。

2.1. 词汇翻译技巧分析

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存在的最小单位。理解句子和篇章之前要先对词语进行准确理解,词的翻译如何能保证原文的特点又能适合目的读者阅读,这是一个难点。在吴立俊译本中,他在词汇翻译时选择了直译加解释的方法,以求保证源语文化特点的同时又照顾了目的语读者,对一些形容词和动词的翻译,他进行了词义的引申,尽力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

2.1.1. 名词的翻译

例1:

原文:...there lived four little characters who ran through a maze looking for cheese to nourish them and make them happy.

译文:······住着四个小家伙······他们每天在不远处的一座奇妙的迷宫里跑来跑去,在那里寻找一种叫做“奶酪”的黄橙橙、香喷喷的食物。

原文此处位于第二部分The Story的前两句,介绍了故事的四个角色和他们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情——在迷宫里寻找奶酪。在这句话中,作者其实已经点出了故事的两个重点信息,那就是“maze”和“cheese”,直译的话就是“迷宫”和“奶酪”。而吴立俊在翻译这两个词的时候,对“maze”的翻译,添加了自己的情感,加上了一个形容词“奇妙的”,一定程度会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对“cheese”的翻译,他一方面对“cheese”直译出来是“奶酪”,但为了将“cheese”的形象更加具体化,他加上了两个形容词“黄橙橙”和“香喷喷”。这两个名词的翻译,从纽马克的视角来看,就是结合了语义翻译方法和交际翻译方法。

2.1.2. 形容词的翻译

例2:

原文:The littlepeople’s behavior was not very attractive or productive but it was understandable.

译文:他们的行为并不可取,而且也于事无补,但我们总还是能够理解的。

原文此处讲述的是两个小矮人在发现奶酪C站没有奶酪后,哼哼疯狂抱怨叫嚷着,而唧唧无法接受眼前的一切,呆在一旁,只想逃避。这句话是作者对哼哼和唧唧以上行为的评价,一连使用了三个形容词“attractive”、“productive”和“understandable”。这三个形容词在字典里的意思分别为“吸引人的,值得考虑的,值得做的”、“多产的,富有成效的,有构词能力的”和“可以理解的”。很显然,吴立俊在翻译前两个形容词时,把否定词“not”考虑了进去,将词义进行了引申,并倾向于传达出词在句子中产生的阅读效果,采用了四字词“并不可取”和“于事无补”来传达原文的含义,使译文的语言更加简洁,这体现了交际翻译方法;对“understandable”则采用语义翻译方法,翻译为“能够理解的”。吴立俊对三个形容词的翻译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方法,都为读者创造了很好的阅读体验。

2.1.3. 动词的翻译

例3:

原文:Hem and Haw continued to hem and haw.

译文:哼哼和唧唧还在那里不停地哼哼唧唧、犹豫不决。

原文此处是作者对哼哼和唧唧面对不见的奶酪后反应的描述。这个句子,作者十分巧妙地将哼哼和唧唧的名字转成动词使用,还有押韵的效果,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两个动词“hem”和“haw”在字典里的意思是“给···缝褶边,给···镶边”和“发‘呃’声”,“hem and haw”组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支支吾吾,吞吞吐吐”。吴立俊在翻译这两个动词时,首先是考虑到这两个动词的发音,就有一种情绪感在里面,因此翻译的时候运用了拟声词“哼哼唧唧”,其次吴立俊又结合了对这两个小矮人个性特点的理解,这两个小矮人面对变化不果断做出应对,总是犹犹豫豫的,这也是对词义理解的引申,因此翻译的时候又加上了“犹豫果断”。这两个动词的翻译,从纽马克的视角来看,是交际翻译方法的体现,因为吴立俊更侧重于传达“hem”和“haw”产生的效果,同时四字格的使用也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感受。

2.2. 修辞翻译技巧分析

修辞,是人们为了让语言表达得更加准确、更加生动而采取的一些语言方法、技巧等等。《谁动了我的奶酪》原文中运用了隐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来传达自己的情感,使得四个角色的描写和故事叙述更加灵动。

2.2.1. 隐喻的翻译

例4:

原文:…living in constant white water with the changes occurring all the time at work or in life can be stressful…

译文:······工作与生活就像不断翻滚的浪花,各种变化都在时时发生······

原文此处是在序言部分,作者希望更多的读者来读这本书,他把“work and life”比作“constant white water”,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暗示生活和工作的变化很多,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可以读一读奶酪的故事,有一种循循渐进,引入主题的感觉。吴立俊在翻译这段时,运用了交际翻译方法,首先他发现了这个修辞手法,把“work and life”和“constant white water”之间的关系找到了,然后考虑到目的语读者,适当地调整了语序,一目了然地表达了暗喻这一修辞手法想传递的信息,有助于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

2.2.2.拟人的翻译

例5:

原文:…the maze held secrets that led them enjoy a better life.

译文:······这座迷宫还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使他们享受到美好的生活。

原文此处位于第二部分The Story,作者为读者们介绍奶酪故事中的一个重点信息——“The Maze”。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held secrets”是存在于人身上的行为,作者其实也是考虑到寓言故事的有趣性,因此把“maze”进行了一个拟人化的处理。“held secrets”本义为“藏有秘密”,这里吴立俊将其意思进行了引申,将其翻译成“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其实“藏有秘密”也可以理解为大家对“the maze”了解不多,它有着神秘色彩,所以吴立俊是运用了交际翻译方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更有画面感,能够增加目的语读者在情感上的共鸣。

2.2.3. 排比的翻译

例6:

原文:You can believe that a change will harm you and resist it. Or you can believe that finding New Cheese will help you to embrace the change.

译文:你可以相信,变化对你有害,你可以拒绝它;或者,你会相信寻找新奶酪对你有什么好处,你会拥抱这种变化。

原文此处讲述的是唧唧在离开奶酪C站后,他在寻找新奶酪之路上的心理变化和独立思考——到底是要拒绝变化还是拥抱变化。原文用词简单、易于理解,吴立俊在处理这段文字时,还是保留了排比句式,这样语言的表达效果就没有流失。排比句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尤其是运用在带有哲理韵味的句子里,语言的气势,给读者的语言冲击是很大的。除此之外,吴立俊在用词方面,也是紧贴原文之义,简单易懂。

2.3. 语篇翻译技巧分析

蔡立坚学者曾在《字面含义与语境含义》一文中指出,“翻译的过程不是依赖单词的叠加,而必须着眼于语境,着眼于整个语篇”[4]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单单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要把文本置于整个语境中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传达出原文的意思。吴立俊在处理语篇翻译时也是十分巧妙的。

例7:

原文:Haw did not like the idea of having to run through the maze again… But he had to laugh at his folly when he saw what his fear was doing to him.

译文:唧唧并不想再到迷宫中去奔波······但当他明白正是他的恐惧感使他如此裹足不前、坐以待毙的时候,他嘲笑起自己的愚笨。

原文此处讲述的是在经历了每天往返奶酪C站,只能无功而返,唧唧开始反思,他内心的挣扎跃然纸上。对于第一句的翻译,吴立俊采用了语义翻译方法,没有进行语义的增减和句式结构的改变。对于第二句的翻译,吴立俊则采用了交际翻译方法。原文中“what his fear was doing to him”并没有明确点出来是什么,如果采用语义翻译方法,直译为“他的恐惧对他做的那些事情”,读起来并不通顺,总感觉话没说完。吴立俊为了让目的语读者知道“what”到底指的什么,结合了上文唧唧面对丢失的奶酪的表现,将其用两个四字格的词语表达出来,即“裹足不前、坐以待毙”,语言非常生动贴切,能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原文传达的意思,读起来也更富有节奏感,言简意赅。

例8:

原文: Whenever he started to get discouraged … He was taking control, rather than simply letting things happen to him.

译文:每当他开始感到泄气的时候······他在掌握控制权,而不是听天由命、束手无策。

原文此处讲述的是唧唧已经开始做出改变,去寻找新的奶酪,但是他的内心总是会有纠结,这里也是他的心理描写。对于第一句的翻译,吴立俊结合了语义翻译方法和交际翻译方法,对语义进行了保留,但将一个句子拆成了两个句子进行翻译,这样的处理方式也是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对于第二句的翻译,吴立俊结合语境去思考,采用了交际翻译方法。原文中“letting things happen to him”的意思就是“让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再结合整个句意,有一个对比的意味在,翻译的时候,要把对比的感觉传达出来了。吴立俊在翻译的时候,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四字格来传达“letting things happen to him”的意思,形象又传神,其实吴立俊对句意进行了引申,他有结合上文中唧唧的内心纠结,到底是止步不前还是继续前进。

结语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看到,吴立俊在翻译词汇时,既考虑到保留原文的意思,又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感受,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在翻译修辞方法时,有些具有鲜明句式结构的部分,他会最大限度地保留结构,以求译文的形式和内容保持统一,当然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以目的语读者为重,以传递原文信息为主;在处理语篇翻译时,吴立俊顾及到目的语读者的理解程度,多运用交际翻译方法,译文流畅易懂,阅读难度小,以求和目的语读者形成共鸣。因此,像寓言这类表达型文本中,原文作者重点是想传递道理,因此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多采用交际翻译方法,传递原文的信息,当然也采用了语义翻译方法,忠实原文的内容和风格。

参考文献:

[1]张海洋.几本影响人类“三观”的小册子(之三)——《谁动了我的奶酪》[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4).

[2]Newmark, P. (1981)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Pergamon Press, Oxford.

[3]林小芹.纽马克论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J].中国翻译,1987,8(1):50-51.

[4]蔡力坚. 字面含义与语境含义[J]. 中国翻译, 2016(6): 111-114.

作者简介:王晓冉,1998年5月13日出生,性别女,汉族,籍贯肥西县,现就读于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2022级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