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1+X证书制度下的新能源汽车专业群课证融通探索与实践

大丰媒体号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 重庆市 400900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深入推动“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如何构建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的有机结合是新时期解决教育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1+X”制度下的专业管理方法、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多角度分析了课证融合的必要性,然后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面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能源汽车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围绕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以及电池技术的中级证书为例,分析专业课程与证书制度下融通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课证融通;1+X证书;专业群;人才培养

前言:随着近年来我国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的规划不断提升,我国在2019年正式启动了关于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院校的1+X证书制度试点,通过构建1+X证书制度试点的方式鼓励学生获取相关的学历证书,并且在学历证书获取的基础上通过课后的自主学习以及课堂专业课程的教学辅助获取对应的若干技能等级证书,为各个产业以及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为了响应国家1+X证书制度,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群已经开展了各类试点以及申报管理工作,通过合理运用智能新能源汽车、汽车维修与应用等证书试点的方式有效提升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自从1+X试点申报成功之后,基于课证融通的发展规划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了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优化。

1 构建“1+3”模式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围绕企业岗位需求、社会需求的基本理念,构建课程标准、教学标准以及职业技能等级划分的标准,按照能力本位的思想全面加强课证融通的基本途径。在专业群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就业需求以及社会岗位的综合专业素质选择对应的技能证书作为核心,并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具体而言,实施的课程体系应该按照专业群+公共专业基础课程+能力拓展教学模块,不同专业群按照既定的方向以及能力课程模块对应技能证书,新能源专业的教师可以按照汽车驱动电机电池技术获取对应的中级证书,汽车电子等专业可以配备空调舒适技术中级证书,在能力拓展模块应用过程中也可以围绕其他的技能证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通过拓展课程的应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基本需求。在现有的课程体系标准下,学生毕业之后除了能够获得学历证书之外,还可以会的3份技能证书,确保能够达成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标准。

2 课证融通实践路径与方法

通过在专业课程中融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方式可以建立技能证书标准与课程标准的相互融合与对接,具体而言,通过技能证书考核以及教学内容的优化,构建不同专业技能以及证书教学的全面融合尤为重要。课证融通的实践教学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修订课程标准,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

通过将技能证书的要求进行全面拓展,深入贯彻各类知识点在课程体系中的融合应用,确保不同课程标准以及职业技能标准可以在人才培养标准下实现教学目标的全面契合。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电池技术上,涉及的专业课程包括电池技术与系统检修、电机技术与系统检修以及汽车构造等课程,不同课程的学习内容所达到的教学目标不同,实施过程中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标准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过程中可以围绕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进行合理优化,按照证书等级标准修订相关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通过贯彻落实证书考核制度之后,对专业课程的学时进行重新分配,在现有的考证要求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的丰富度,确保课程教学过程能够贴近于考试要求,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培训的全面优化。

2.2 学习任务对接工作任务,重构课程内容

高职院校目前在课程内容优化的过程中,应该按照1+X证书制度的落地实施标准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在专业课程教学阶段可以通过应用能力、实践教学的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将课程知识点以及考证知识点进行分解和调整。在智能新能源汽车以及汽车运用与维修证书的现有标准下可以制定详细的工作任务,确保各个工作任务可以按照证书教学要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以及考核管理,按照证书标准要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构。另外,在学习任务对接的过程中,以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电池技术的应用为例,具体划分为电池及BMS系统检测维修、电机及控制器系统检测维修的方式制定多样化的学习项目,在不同的学习项目中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综合技能,在此基础上落实分级的评价指标标准,从而确保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职业技能必备的技能需求以及知识点制定考核标准,通过对考核标准的细化分解教学任务以及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各个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实现功能上的改变,划分对应的学习任务,提升课程分解效果,实现全面的课证融通教学模式。

结语:综上所述,作为1+X证书制度试点的基础要求,高职院校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围绕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全面的改革与优化,在试点实施的过程中,通过课证融通的探索方式,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尤为重要,在未来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分析课程教学的专业知识点与教学形式和人才培养体系之间的协同性,实现教师队伍达成课证融通教学标准的应用能力以及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韦林柏.“1+X”证书制度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运用与探索[J].时代汽车,2023(03):46-48.

[2]刘勤剑.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1+X”证书制度的探究[J].汽车实用技术,2022,47(10):113-117.

[3]彭鹏峰,王艳芬.1+X证书制度下的新能源汽车专业群课证融通探索与实践[J].时代汽车,2022(10):32-33.

1.刘政陈,男,1989—,重庆大足人,本科/学士,讲师,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

2.杨敏,女,1990-,重庆大足人,本科/学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学工管理。

3.汪苗,男,1993--,重庆大足人,本科/学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汽车工程应用技术。

基金项目: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教改及科研项目(项目名称:基于1+X的岗课证融通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zhjgky202208)。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