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岗课赛证”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究

大丰媒体号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阳江 529566

摘要:伴随着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在教育教学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局面,社会和企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基于此,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也应及时地调整教学观念,优化育人模式,更好地与企业形成合力发挥校企协同育人的优势与价值。文章具体结合当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育人现状,分析其现实问题,并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岗课赛证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市场营销专业;“岗课赛证”;校企协同

引言: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推进产业与教育之间的协同育人,对于完善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建设岗课赛证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能够更好的适应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也能契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满足人才培养工作的现实需求。高职院校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与社会相关产业、岗位的实践要求相对接[1]。构建岗课赛证校企协同的育人模式,需要企业与高职院校紧密配合,第一时间将所需的人才类型和对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传递给高职院校,使其能够及时的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丰富课程内容,完善实践操作标准。这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也能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影响力,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育人模式调整的重要性

(一)产教融合促进专业改革

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来说,需要立足于社会产业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岗位实践要求。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结合岗课赛证的教育要求展开育人模式的调整与改革,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内容,教学目标,专业能力,标准等各方面与社会实际的岗位需要相挂钩,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岗课赛证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能够使专业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联系,有利于构建完整的育人体系,能够更好的培育懂技术,懂营销,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利于使院校专业教学更好的与社会生产实践相接轨[2]。

(二)产教融合驱动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

在当前信息化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对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来说,也要结合当前企业对于市场营销岗位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整。企业需要大量具备现代市场营销专业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传统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大多由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知识,然后前往企业进行实习实践,但实习实践的时间极为有限,机会较少。这就使得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所具备的营销知识体系较为陈旧,毕业生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3]。而构建岗课赛证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模式,能够结合岗位要求竞赛内容,证书要求,以及企业的人才标准,调整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这能帮助企业更好的培养人才,也能有效解决目前市场营销人才供需紧张的现实问题。

(三)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人才都是重要的资源。伴随着当前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市场营销来说,迫切需要精通技术,掌握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社会岗位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4]。而高职院校肩负的人才培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构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岗课赛证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深入市场营销一线结合岗位资格证书、技能大赛等的相关操练,突破以往课堂教学中灌输式教学的枷锁,能够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育人现状与现实问题

(一)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明确性不够

对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其进行综合性人才培养的一大重要方式。但在实际落实环节,高职院校由于教育体制、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与企业在效益观念、发展战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当前新商科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要能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积极培育综合性应用型人才,要将校企协同育人作为强化自身专业教学能力的重要抓手。伴随着当前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企业对于工作岗位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合型专业人才也更受企业的关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尤其要结合数字经济的发展前景,瞄准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现实需要,针对性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机制[5]。但在实际的落实环节,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目标定位过于模糊,培养机制不全,育人思维受限,这也会影响其改革发展的实效性,不利于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和发展要求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二)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合理性不足

从课程体系的角度来看,为更好的契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需要结合数字化经济下的发展规律,要结合教育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地设置教学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不够,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工作岗位之间联系度不够。其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在课程设置方面与企业的生产实践联系不足。虽然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一些高职院校,也对自身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调整和改革,但并不全面,且没有与当地企业做好沟通,没有前往企业进行调研论证,在课程调整方面流于形式。其二,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够[6]。一些院校没有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的实践情况相衔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难以达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

(三)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专业性不强

从师资队伍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在市场营销专业中缺少既懂市场营销专业理论,又能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现有的教学师资难以有效契合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岗课赛证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展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具体如下,第一,现有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从业经验上有限,一些教师毕业后就进入到院校教学,在实际工作中缺少了在企业相关岗位开展实习实践的经验。其二,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不到位,没有展开双向交流或者交流时间有限,交流效果不理想。师资队伍建设不力也会直接影响到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效果[7]。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岗课赛证”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实践

(一)结合地区发展目标,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目前从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需求来看,各行各业都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有较高的需求量。同时,也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基于行业的现实要求推进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相关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推进地区产业的向前发展,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要对接地区发展目标深化产教融合,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服务能力[8]。高职院校要做好市场营销专业的调研工作,定位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精准的目标定位,能够对人才培养模式起到关键性、示范性作用。在明确的目标导向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会更加科学合理。

对此,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召开行业企业的专家研讨会组织校企合作座谈会,深入了解当前企业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并开展大量的市场调研,结合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前景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及其单位进行跟踪调查,定期回访,在明确岗位需求的基础上,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当前社会对于新媒体、数字营销人才的现实需要,在市场营销专业中,可以设立新媒体营销、数字营销等方向,并结合企业对于新媒体、数字营销人才的现实需求来确定专业就业岗位,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设定职业岗位能力体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人才培养导向,要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努力构建起面向市场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培养体系。

在岗课赛证融通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调研情况,以及企业行业专家的建议。在市场营销专业中,结合市场推广,客户服务,运营管理,文案创作等细分岗位,构建市场营销岗位群,并建立系统的职业技能目标。要结合新媒体运营,新媒体营销,数字营销等岗位资格证书,结合这些资格证书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素质等各方的要求,将其融入进专业课程体系中,进一步构建起岗课赛证融合的市场营销课程体系。要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大纲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大纲相联系,真正使课程教学与岗位要求相融合,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证书相融合[9]。为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在各个学期根据学生特点,学习内容,学习进度。组织学生参与,能够展现专业特色的技能竞赛,真正实现以赛促训,以赛强基实竞赛成为衡量学生专业技能,反馈教学成果,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融合“岗课赛证”,深化专业改革

1.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岗课融合

对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来说,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模式下开展的专业建设改革势在必行。要在此基础上,对接岗课赛证的教育要求,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岗位需要。在课程教学中,无论是专业核心课程,还是实习实训课程,都应与岗课赛证的教育要求相吻合,要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使不同类型的课程之间彼此融合又相互补充,使学生在经历了系统的课程学习后,能够在进入社会进入职场时,有效对接企业的岗位需求[10]。这需要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教师对当地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并结合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做好改革。要秉承着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课程学习与职业技能大赛与职业技能证书有机融合,构建起全过程考核机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在岗课赛证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之下,尤其要强调课程教学与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例如,结合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对于新媒体、数字营销人才的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可以实施校企之间的新媒体、数字营销人才联合培养工作,邀请企业内的营销专家和技术能手参与人才培养中,共同制定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这既能提升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和效果,也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能为企业储备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后备人才。在结合前期的大量调研核对企业专家的咨询研讨后,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改革和优化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确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岗位群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以及拓展性课程,能够更好的提升岗课赛证的融合深度。

2.优化课程体系,实现岗课赛证融合

从课程体系建设的角度来看,要结合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现实需要,将其划分为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支持课程,拓展课程四大体系。其中,在课程结构上,要平衡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比重,重点突出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优势。要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在课程设计上要结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例如,在第1年的课程教学中,重点强化专业基础教学,结合专业基础课带领学生学习基础理论,掌握基础技能,夯实专业基础。同时,在第1年教学中,也要设置校内的定岗实习工作,带领学生体验不同岗位,明确对岗位的初步认知。在第2年的课程教学中,则要重点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并在第2年的课程设计上要加入核心课程,鼓励学生在第一、第二课堂的融合对接中实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要在第二课堂大力发展技能竞赛,组织校企合作项目,并在教学中与专业技能证书的考核要求相融合,切实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在第3年的课程设计上,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尽快形成职业能力,并组织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为学生后续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好“课证赛”对接

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群体性特点,结合高职学生知识基础较为薄弱,但实践能力强的特点,要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本专业的技能竞赛,使学生在技能竞赛中增强竞技精神,在技能竞赛中锻炼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提升专业实用性。在课程设计方面,要与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内容相融合,并以此为依据,选定相应的教学项目,并在教学项目下,设置相应的考核标准,匹配丰富的教学资源,配备相应的教学模式。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其积极参与与自身能力和专业相符合的技能大赛。在专业课时设计方面,教师可以结合执业资格证书的考察范围,考察要求进行综合设计,要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大赛之间的融合,统一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例如,当学生获得专业的资格证书后,可以将其置换学分,对于积极参与校级职业技能大赛,并在其中获奖的学生,可以申请院校的特殊奖学金或以加分的形式进行鼓励。这既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能力,也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专业的获证率和获奖率,使学生在日后进入职场步入社会时,有更多的应聘筹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自信心和就业竞争力。

(三)对接产业服务,做好生产性实习实训

对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加强与企业行业之间的互动合作,能够使其更及时的掌握最先进的市场营销理念,也能结合企业资源、行业资源,结合大数据技术,做好行业分析和产业分析,有利于强化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推进岗课赛证、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相关实践,要积极落实生产性实习实训的实践要求,结合企业订单开展实训教学,组织生产服务性项目,技术研发,借助大数据信息分析手段,依托市场分析技术,设计更为专业化、市场化、精细化的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与市场之间的互动效果,使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能够更好的对接当地产业,对接当地企业,为其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咨询分析与策划服务。可以结合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结合大数据分析,对具体的企业行业开展品牌形象研究,客户满意度研究,媒体研究等,为地区行业发展,产业转型以及企业定位做精准服务。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之下,也要积极的总结积累校企合作经验,并做好成果的转化工作。要将校企合作中总结得来的市场反馈信息,职业技能标准,现代化生产流程以及质量控制手段等,进一步的完善优化,使其能够被推广至学校教学和企业经营中,更充分的实现校企共赢,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这种必要的合作,也能使校企合作成果转化为增值服务,有利于为第三方企业为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能够更好的引导企业市场的精准发展。

(四)优化师资培养,打造校企师资双向流通机制

在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探索和实施岗课赛证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时,要重点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出发,构建起校企师资双向流通机制。尤其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展现双师型教师的风采与特色,要积极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前往企业实习实践。同时,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也可以参与高职院校的学习培训,实践教学,讲座论坛等活动。学校和企业之间要基于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合作互动,以培养出符合行业市场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校企之间要真诚合作,彼此互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学校要邀请企业积极参与其中,要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彰显校企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上,既要保障学生具备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要契合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和岗位用人标准。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要在职业技能,生产服务,道德素养等方面有所体现。同时,企业也要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实习场地,要推进学校实训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有序展开,真正使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真正带领学生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获得进步与成长。对于学校来说,要以职业教育为核心,通过引企入教,引企育人,真正将市场岗位的现实需求与人才培养方案相对接,带领学生借助企业实习实训的相关途径,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校企联合招生,使专业与技术岗位之间深度衔接,并通过完善健全的实习实训机制,发挥校企资源共享的优势,建设集教学实训,生产实训,服务实训,研发实训,管理实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结: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结合产教融合的教育要求进行专业改革。要优化调整人才培养计划,结合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性不强的现实问题、要通过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实施岗课赛证专业改革,组织生产性实习实践,打造校企师资双向流通机制等方式进行优化。高职院校要与当地企业行业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为培养更具综合性实践性的应用型人才而努力,要将岗课赛证的教育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接。

参考文献:

[1]李英宣.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分企深融”育人模式研究——以长江职业学院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2,28(05):39-43.

[2]富东博.新商科背景下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研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22(09):146-148.

[3]张静.扩招背景下高职“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5):141-145.

[4]梁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究——基于“立德树人”的视角[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3(06):87-90.

[5]赵鹏.基于产教融合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1):96-98.

[6]张悦.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10):29-32.

[7]王凤林.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研究——以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营销界,2019(43):79-80.

[8]王薇,林小兰.基于“三环渐进下的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新媒体营销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8(07):39-42.

[9]秦春燕.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10]丁伟.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工学结合实效性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18):49-52.

第一作者:罗玉葵(1980年7月),女,汉,广东阳春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市场营销研究。

基金项目: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市场营销》,编号:2020PP00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