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双减”政策下,减掉的是学生的学习压力,但不能减掉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应该转变思路,将小学语文作业的内容与农村现实生活和劳动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完成语文作业,从而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使语文作业发挥其综合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双减”;农村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双减”背景下,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地引导来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作业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根据农村的环境特色和现实生活来采取科学、创新、有效的手段使学生课下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形成。
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我们学习各种能力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而基础教育也是如此,教育不能单纯地为了学习知识而教育,学生学习到的内容要学以致用,真正能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农村生活环境天然的优势在作业设计上设计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体验型作业,可以使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与此同时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为例,教材中举例写出了几种小动物的特点:鹦鹉会学人说话,萤火虫能发出亮光,松鼠的尾巴好像降落伞.....在课堂上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介绍小动物之前,在作业设计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观察作业,由于农村家庭往往都会养一些家畜和家禽,学生看见猫狗鸡、猪牛羊等动物,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动物的外观、行为、性格以及如何饲养它们等来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劳作能力。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将这些动物的特征记录下来。在学生记录动物的特征的同时,对完成口语交际起着积极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激励学生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小学阶段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普遍不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体力劳动的数量减少了,即便是农村小学的学生也很少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来。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许多关于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和内容的理解。因此在作业设计上,教师也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布置实践性的作业,从而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提升探索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端午粽》这篇课文时,我们多数人都会在端午节时候吃粽子、划龙舟,但在小范围的农村地区,除了这些以外,还会存在属于当地的节日习俗,例如南北方的粽子口味就有很多不同,北方人偏爱有蜜枣的甜粽,而南方则更偏爱咸味的肉粽,有些地区还会组织划龙舟大赛,给小孩佩戴香包和五彩绳。学生可以在端午节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和熏陶,锻炼动手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究文化,培养民族情感,增强实践能力。
再例如在学习《找春天》这篇课文时,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发现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师可以利用农村特有的居住环境为学生布置一项“种植”作业,学生可以在自家的院子中种一株植物,并要担负起看护的责任,坚持给它们浇水和施肥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观察,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看护植物的责任心,使学生充满积极向上的期待感,明白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对课文理解的更加深刻。
三、丰富作业形式,布置趣味性作业
“双减”政策落实的主要是想达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的目的,让学生在课后有充足的空闲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教师应当遵循“双减”政策的要求,丰富作业形式,布置趣味性的作业,使得作业与学生兴趣相结合。使学生通过感兴趣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中,很多学生喜欢画画,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画画能体现学生的想象能力,要比枯燥的写字有趣很多。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将语文作业与画画相结合,从而在检验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例如农村小学生在学习完《开满鲜花的小路》《咏柳》这类描写景象的古诗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与实际农村中看到的场景相结合创作一幅绘画作品的作业,学生为了将画画得更漂亮则会仔细阅读课文和对比现实中的景物,根据看到的景物了解课文的含义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然后画出自己满意的画作,比如《开满鲜花的小路》,农村学生在夏季很容易在乡野间看见这样的画面,因此学生走在这样的路上时,就会想到这篇课文,仔细体会课文中的描写的同时用双手将这种场景绘画出来,在学生培养了绘画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提升课后作业的复习效果。除了布置绘画类作业之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唱歌、剪纸、手工等方面的作业,将作业内容与课本知识有效联系起来,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等多方面的技能。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的政策下,农村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从作业内容上而言包罗万象,农村独有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可以为小学语文作业提供非常丰富的素材和内容,作业包含的范围可以非常广泛,但就其本质而言,农村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就要求要通过转变教师思维和调整作业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作业的形式要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作业的设计优化工作的开展使得小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心理负担,同时作业要立足于教材,不能脱离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使得农村小学作业在减少作业数量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唐喜凤. “双减”视角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策略[J]. 亚太教育,2022,(24):24-26.
[2]黄剑华. 基于“双减”政策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 华夏教师,2022,(32):48-50.
[3]李志德. 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优化策略[J]. 亚太教育,2022,(22):154-157.
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202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FJ2022C09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