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的启示以及教学实践的思考

大丰媒体号
昆山陆家高级中学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的颁布,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正在进行。本文尝试从课程标准本身着手,先对其进行解读,随后探讨实际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并借鉴该课程标准,以达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然后提出如何优化英语课堂从而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课程改革;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一、两版课程标准的对比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以下简称为《课标(修订)》)是基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实验)》)进行的改进与提升,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对比两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2020版课程标准的内涵。

古明(2018)和王蔷(2018)指出了《课标(修订)》之于《课标(实验)》的变化,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了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定位和宗旨。《课程(修订版)》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改变了《课标(实验)》“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的表述,使得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性质与定位更加清晰。

第二,课程目标融合“学科核心素养”,体现育人价值观。《课标(实验)》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表述上不十分清晰,对此,《课程(修订)》将课程目标与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融合起来,表述更为细致,也首次体现了深厚的育人价值观。

第三,调整课程结构,适应个性化需求。合理的课程结构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在《课标(修订)》中,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大类,而非《课标(实验)》的两大类:必修和选修。高中毕业所要求的学分从原来的10分降为6分,即完成必修课将得到的学分,修满必修课可达到高中毕业要求,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选择性必修课是为有升学需求的学生准备,实现减负,提供多样选择。

第四,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多年来,英语课程内容始终存在着脱离语境的问题。对此,《课标(修订)》提出六大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体现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和人文性,使课程走向整合、关联、发展的道路。

二、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的培养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的提出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特色与重点之一。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阐述。 程晓堂(2017)也指出,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提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深化和促进考试与评价改革。

对于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要求,教师应该加深对学科本质和价值的认识,帮助学生用语言行事和思维,使学生能在具体社会情境中能够听说读写看。其中,“看”这个概念首次提出,是因为现代社会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多模态教学手段理解语篇。

文化意识要求学生要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学习,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加深对中国自身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培养文化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渠道,为学生展现不同文化特色和内涵,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对待我们自己文化的正确态度,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还应发展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主要包括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获取、梳理、概括、整合、比较、分析、批判、评价等体现逻三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尝试改变以往英语学习只注重知识与技能培养的不足,例如多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想象;或者抛出论题,启发学生思考。

学习能力指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运用和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制定学习目标、监控学习过程、选择并发现适切自己的学习策略、反思评价学习效果。

三、课程改革对于教学实践的意义

邢红军在总结21世纪前十年的基础课程改革时说到,虽然“十年课改,国家投入巨大,社会鼎力支持,教师用心探索,家长全力配合”,但是实际上似乎走入了方向迷失的危险之旅(邢红军,2012)。2020年的课程改革在总结以往课改的经验上,是一次新的尝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新型高中英语课堂,以求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教师的举止态度要亲切和蔼,语言要简洁流利,板书字迹要规范醒目,要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优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师生这两个主体共同面对的客体。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秉着发展和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目的。除了课标规定的教材外,教师可以自己开发一些具有特色的学习材料,甚至可以将学习材料的选择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三)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连接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纽带。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灵活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引入教学内容;利用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头脑风暴,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将使课堂活跃起来。杨敬(2017)还提出了利用英语歌曲激发学生思维,利用英语电影创设教学情境以及开展竞赛活动等有效教学方法。

四、结语

当下,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即将踏入一线英语课堂的职前教师,都要做好改变准备,改变不仅仅体现在外在的教学上,更应该从内心深处打破传统思想束缚,勇于迎接新事物新思想,才能在变化的时代中守住教育的本真。

参考文献

1.程晓堂,2017.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测评[J]. 中国考试(5):7-14.

2.古明,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对比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11):93-100.

3.王蔷,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六大变化之解析[J].《中国外语教育》11(2):11-19.

4.邢红军,2012. 三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迷失的危险之旅[J]. 《教育科学研究》10:5-23.

5.杨敬,2017. 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J].《英语教师》9:82-8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