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政治主观题解题能力培养路径实探

创新教育(学生之友)


打开文本图片集

<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xscj/xscj201905/xscj201905181-2-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xscj/xscj201905/xscj201905181-3-l.jpg">< a rel="example_group" title="Custom title" href="http://img.resource.qikan.cn/qkimages/xscj/xscj201905/xscj201905181-4-l.jpg">

摘 要: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近年政治高考主观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因此,对学生而言,无疑是增加了政治主观题复习备考的难度,本文笔者基于上述问题,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结合学生的学情、考情就高中政治主观题解题能力培养路径进行简要探析,希望对学生复习备考有所助益。

关键词:思维;答案;能力;学生

新一轮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将教学中对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知识过程的关注,突显了核心素养的题中之意。所谓素养,是一种更加立体和多维的评价标准,更加关注主体能力的提升和内在精神的丰盈。目前高考主观题试题立意逐渐转向素养性评价测试,同时关注现实生活,用创新视角选取素材,把知识运用、能力提升、情感渗透、思维拓展相结合,重在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和核心素养水平。

一、高中政治主观题学情、考情分析

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是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和探索意义世界的精神建构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科思维,增强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但是,结合近几年政治主观题考情、学情分析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见表1)。如何突破制约学生提高政治成绩的瓶颈,增强学生政治主观题的解题能力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

政治主观题解题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表1)

1.基础薄弱 记忆混淆

(一知半解) 既缺乏对知识内涵的准确把握和知识系统的完整构建,思考问题的角度、层次、切入点单一,知识的迁移能力、生成能力差

2.审题不清 脱离材料

(无从下手) 审材料时很难找出关键词或中心句、对信息解读不完善或者解读错误,缺乏对材料内在逻辑的把握。答题时重理论轻分析,忽视对材料词句的运用。

3.逻辑混乱 表述不清

(答非所问) 答题偏离问题主题,缺乏基本的问题分析意识。答案论述逻辑混乱,层次不清,要点之间的先后主次、宏观微观关系混乱。

二、高中政治主观题解题能力培养实施路径选择

通过实践发现在日常政治主观题备考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一般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见表2)。正向思维模式综合性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高,复习初期采用正向思维训练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通过长期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政治主观题复习备考过程中采用反向思维训练能更好地提升思维能力。

正、反思维的内涵(表2)

正向思维 反向思维

人们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沿袭某些常规模式去分析问题,按事物发展的进程思考和推测,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通过已知来揭示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 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问题,或者是从结果反推导致结果的条件、原因的一种思维方式。

接下来我们重点分析运用反向思维训练提高学生政治主观题解题能力的实施路径。在政治主观题备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反向思维训练,要按照审设问、读材料、组织答案、研磨答案的步骤进行(见表3)。

政治主观题解题三步骤(表3)

第一步:审设问。 第二步:读材料。 第三步:组织答案。

审范围

明确回答该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属于四大板块中的哪一块,或者根据设问中的关键字词提示找出属于哪一单元或哪一原理。 阅读材料

将材料划分层次,概括主旨或提炼核心句,明确主体。 来自材料

根据阅读设问和背景材料时找出的关键词句,联系教材的知识点得出答案要点,即遵循从材料到原理的思维。

审对象

明确该问题的指向,是要求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 筛选信息

找到材料与设问的交集,即能够回答设问指向的有效信息。 来自教材

运用教材中的知识点体会材料得出答案要点,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必须构建知识体系。

审分值

一般说来,高考是每个答案要点是3~4分,如果一个问题的分值是10分,则该题的要点一般为3~4个,为了保险起见可多答1~2个要点。 联系知识

依托设问的内容限定等对接教材内容与时政术语,将理论与材料二者准确衔接。 来自热点

将问题与时事热点特别是长效性热点联系起来得出答案要点。

完成上述三个步骤之后,再以参考答案为核心研磨主观题(见表4),将生成答案与参考答案进行比较,通过“找差距”、“拓思维”、“强知识”提升学生获取和解读问题及材料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意识等。找差距即学生自己组织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之间存在的差距,着力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拓思维即注重积累参考答案中包含的时政用语及分析角度,拓展思维,增长见识;强知识即强化学生对主体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以答案为核心研磨主观题(表4)

序号 内容

1 标准答案中考查了哪些知识,哪些是课本知识,哪些时政知识,哪些是生活经验知识。

2 标准答案,观点和材料是如何结合的。

3 标准答案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4 标准答案中的知识点是根据哪些有效信息调动出来的。

5 除标准答案中的知识点外,还可以增加哪些知识点作为答案。

学生政治主观题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最终才能内化生成一种能力和素养,采取切实有效的训练尤为重要,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发现采用反向思维训练对于培养学生政治主观题解题能力效果显著,也符合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倡导的自主学习的理念,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合理调配学习时间、提高学习实效。因此,本文希望能为广大师生复习备考政治主观题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杜玉立. 主观题解题思维培养的正反之道[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 2018(4):2-2.

[2]王雪. 使核心素养落地 促生命之花绽放[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9(22):60-61.

[3]李春昌. 有关思维的基本知识和概念[J]. 中国社区医师, 2011(30):17-1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