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关于学业质量标准的研究

体育教育与评论-JPER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100084,体育教育训练学; 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100084,排球训练与教学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100084,排球训练与教学

摘要:2017年底,国家公布了最新制定的全国通用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要求。这一轮课程修订的显著变化之一是“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基础教育学业质量标准,是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长远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但学习质量规范存在标准缺乏明晰、核心素质无法衡量、执行没有监督与必要的保证条件、老师现有力量无法适应学业质量规范的实际需要和受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影响等突出问题。本文经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期刊网站,通过对期刊进行梳理总结,提出关于学业质量标准的内涵及其与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关联,为之后学者的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学业质量标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790—9913(2022)05-0079-0085

DOI:https://dx.doi.org/10.12397/tyjypl-.2022.12.010

[作者简介:1.徐向东(1999-),男,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2.安万广(1997-),男,硕士,研究方向:排球训练与教学。

通讯作者:张明(1979-),女,硕士,研究方向:排球训练与教学,E-mail:zhang23126@163.com。]

Abstract:At the end of 2017, the state announced the newly formulated national general high school curriculum plan and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of various discipline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is round of curriculum revision is "the addition of discipline core literacy and academic quality standards". The academic quality standard of basic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aliz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plan of China's basic education reform. However, there are som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learning quality specification, such as the lack of clear standards, the inability to measure the core quality, the absence of supervision and necessary guarantee conditions for implementation, the inability of teachers to adapt to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learning quality specification and the long-term impact of exam oriented education. After searching CNKI, Wanfang, Weipu and other periodical websit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cademic quality standard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core literacy through sorting out and

summarizing the journals,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later scholars' research.

Key word:Academic quality standards;Criterion for curriculum;Core quality

引言

学业质量标准是国家2017版普通高中专题研究的一个热点,学习质量标准作为评估教育质量的尺度,对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专业水平教育为学校教学的总体工作奠定了扎实的质量保证,为发展和评估学生的行为、认证教师的教学活动、编写和应用教科书等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是学业质量标准提出来后指标并不明确,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产生脱节,难以满足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学业质量标准、课程标准以及核心素养等词进行文献筛查、整理,得出学业质量标准在实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与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联系,为以后研究学业质量标准的学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理论基础。

1 学业质量标准内涵的研究

1.1 学业质量标准在各国的体现

全球范围内,对学业质量标准的反思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的“输出驱动”(output-driven)教育变革,此外还有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教育学家威廉·G·斯帕蒂(Spady,G.William)所指出的“依靠成果的教学”(out-based education)。区别于常规质量管理体系,注重质量以及对过程的关注,输出驱动和依靠实验结果的教学把注意力聚焦在教学的产品和成果方面上。[1]中国在最新版课程标准指出:“学业质量是衡量学生完成课程后学业成绩的一项指标,反映了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将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具体指标的总体描述相结合的主要质量标准”。在韩国中小学学业质量标准的框架体系中,“成绩指标”“用做评判工具的成绩指标”“成绩水平”分别为一、二、三级指标,也是韩国中小学学业质量标准框架体系的重要内容。[2]加拿大BC省有一套对应于2007版课程标准的《表现标准》(Performance standards,2009年修订),该文件中对“表现标准”的定位相当于是学业质量标准。该标准从“内容、语言、组织和规范”角度描述学生的结果表现,引导学生学习过程。[3]

就学业质量标准而言,现代英语的学业质量标准采用的是连续尺度模式。[4]这种模式是基于课程标准中学习成绩要求的不同,加上对各个学习时期的知识发展的预期评估,对学业质量标准由一至九的逐步排列。[5]其中学业质量主要是指学生在一定学习水平上的知识、能力、道德、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水平。有专家认为,教育品质是指每一位学习者个体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学习课堂的自主学习而产生的认识、技能、情感、知识、价值观和心灵变化的能力总和。[6]澳大利亚在其学业质量标准文件中专门说明,通过参考一种常见的表述方法来建立学业质量标准,包括1.特定的语境(比如说描述课程内容语境)2.给予较为清楚的水平界定(假使每个水平都能描述学生优秀地、自立地、有思想地做某件事)3.用动词描述学生对某种行为的执行4.与体现具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相关(具体到对象或主题)5.用质量指标描述精细度、难易度和复杂度等(给予界定)。[7]

1.2 学业质量标准的含义

学业质量是指学生经过学习后在国家的课程体系中,知识和技能所取得的成绩达到目标的水平,分为成果质量和课程教学质量二个层面。[8]针对学业质量的定义,得出学业质量标准是在以学科质量和适用性为主要指标的前提下,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总体描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根据各个水平学习成绩所体现的关键特点,按照学习质量要求明确地把学生学习品质区分为各个水平,并说明了各个水平学习成果的具体体现。[9]杨向东博士在他的研究成果中指出:学业质量标准是指对学习者在进行各学段课程时必须掌握的基础素质,以及所需要达到的具体水准的明确定义与表述。学业质量标准也是现代意义上的教育课程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大致可包括跨越年龄的连续性尺度模型、分年龄段的成就图模型、以及能力水准的案例例证模型等三类。[10]

各学者对学业质量标准的意义认识略有差异,在教学方面,学业质量标准是落实全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计划的重大措施。目前已经把国家教育质量标准的具体内容定义为“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目标、内涵,包括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认识素质培养特征所制定的综合及各方面的具体发展的质量指数,确定了不同学段年龄段的中小学生在顺利完成课程学习以后应实现的知识掌握深度、基本素养和能力开发深度”。[11]

结合之前学者的研究,学业质量标准的涵义可以定义为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内容,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特点,通过不同的分层,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根据分层精准定位学业质量标准,也使得老师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进行教学。分层进行标准落实和确定,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该学段阶段应该掌握的基本核心素养,以此而得出的各学科的具体质量指标。将质量指标对知识内涵的要求,转换为对知识结果的行为评价。其实质是在教学内容要求的基础上,再研究其形式要求,以便提高学习要求的科学性,使其能合理地应用于教育与评价。[12]

2 学业质量标准与课程标准关联的研究

学业质量标准和课程标准是两个不同但又联系深刻的内容。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纲领性规范,是中国国家基础教学课程建设的根本目标与要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在国际课程标准下,教育流程是指一个整体的教学系统,包括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制定的课程目标、设计实施教学流程、以及评价教学效果。[13]有学者将课程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直接等同。如夏雪梅教授在论文《澳大利亚国家学业质量标准的设计和反省》一文中便是将二者共通。[14]就当前来说,我国所颁布的教育专题课程标准以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为基础,其缺陷在于对学生的质量与成绩的考核方面,不够明确化与科学性。而学业质量标准则对学习者在进行某一层次的学习以后需要掌握的各项基础素质及其在这些素质方面需要达到的具体程度加以明确定义和说明,好处在于实践性和可评价性很强,是对课程标准不足的完善和必要弥补。所以二者有联系,也有差异,不过从根本上看,二者之间是两个不同的范畴。[15]

课程标准在整个教育教学链条中具有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16]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的主要部分,与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有关。课程目标是一定教学价值观的具体化,包含教学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等,是教学本身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而教学内容将在更大程度上反映教学目标,使之具体化。[17]事先知道学业质量标准要求,才能完全遵守课程方案标准;为了达到学业质量标准中所述的结果,我们需要一个完整的课程实施过程,这一过程必须是全面的,并且必须确保课程实施过程中有许多学习要素。[18]虽然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观察他们对“情感、心理和价值观”的吸收,但大多数具体的“标准”仍然是基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任务的内容和描述。这样的编写在技术上易造成教材没有具体的教学实践程度和学习评估的参照依据,在实践中也易于走向过于注重课程内容而轻视或忽略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培训。[19]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和学业质量标准并不是两个相同的概念,课程标准主要是针对学习内容的概念,而学业质量标准主要针对课程标准的对象和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制定的。相比之下,学业质量标准的宽度要比课程标准广,课程标准只是衡量课程目标和内容的一个尺度,而学业质量标准不仅要评价课程标准,还要评价学生自身的发展。学业质量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标准,不只是评价这门课教授的是否达标,还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这门课程的掌握是否符合标准。所以这两个概念不可一概而论。

3 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的联系研究

3.1 核心素养是基础

1972年,德国研究者梅腾斯在《职业适应性研究概览》的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核心素养”观念,并将它界定为一个跨越具体职位的、可广泛迁移的、对人的终生发展起着非常关键影响的基本能力,它在人的能力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20]新西兰将核心素养划分了课程目标的范围,表现在成绩目标中,并将成绩目标作为学生学习质量标准最主要的设定依据,而老师则通过对学生学业品质的评价,确定学生能否实现成绩目标,并以此确保学生核心素质的实现。[21]在我国,核心素质包括了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规定,明确了学习者应当具有的必要品质与重要才能,进一步解决了立德树人的基本问题。[22]

学业质量标准源于学科核心素养。[23]学生核心素质的体现程度决定了其学习能力需要达到的层次。学习能力标准的主要层次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基本素质的课程描述重在基本思想与方法;专业能力的评价注重对基本素质要求的系统化、细节化和具体化,提供实质性的认识与方法。[24]学业质量标准即以本学科的核心素质与体现水准为主体维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对学校专业成果与展示的总体刻画。[25]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更趋向于用学科核心素养来表达显现学业质量标准。[26]

3.2 学业质量标准是延伸

学业质量标准是在对学生核心素质能力的纵向分类和横向总结的基础上建立的,根据学生核心素质的养成特点,学业质量规范形成了一种考核制度,这种结构比较适合新课标中强调的“立德树人”思想。对于教师来说,只有国家对教师的各项基本技能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质量标准,才能为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对学生来说,学习和表现的要求也必须符合学习质量的要求。可见,这一领域的核心能力发展目标应以适当的学习质量标准为指导。[27]建立中小学各类课程的质量标准和相关的学术概况。根据质量评价的基本标准,确定了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教育水平。[28]

学业质量标准围绕核心素养这个综合性目标来界定学习要求,使教、学、评相互促进,这样的一种评价标准不仅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发现并及时修正不确切的教学目标,还能让学生更加关注历史的教育作用,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也适应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需要。专业核心素质分层次是以学业质量规范为基础,学生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与基础技能在专业层次的体现,主要由专业核心素质水平进行反映。[29]学业质量标准如何变成可执行的、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与抓手,重点要看学业质量规范与专业素质层次分类之间的关联性、符合度与科学性。由于学习者具有知识水平的不同,形成专业素质与技能水准的层次差异,于是按照学业质量标准把学科核心素质区分为各个能力层次,由此来衡量学生专业核心素质的形成程度。专业核心素质层次水平的界定为学习者提出了具体课程内容的能力需求,也为老师指明了课堂教学的具体方向。[30]

综上所述,国外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为人的能力,它体现在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除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和成就目标中。而国内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品德和能力,它不仅体现在平常的学习、工作中,更体现在生活中。而学习质量标准的指标需要严格按照学习者对核心素质的了解程度来设定,并不是一片树叶都是一样的,学校也是这样,因为各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社会接受水平都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当做到因材施教,而学业质量标准根据学生本身能力的不同,也应当有些不同。只有核心素养的掌握程度与学业质量标准相匹配,这种学业质量标准才能真正地体现学业教授的质量水平。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与学业质量标准有关的文章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对学业质量标准的基本含义、与课程标准与学生核心素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部分的梳理,对学业质量标准也有了较初步的认识。学业质量标准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的水平和效率,对于培养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制定学业质量标准成为了难中之难,重中之重。通过文献的阅读,我觉得学业质量标准的指标制定首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出发,因为课程标准有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并且需要结合学生核心素养的掌握能力和掌握程度进行分层式制定。对学习和评价的信念以及学校的评价文化会影响教师对学业质量标准的态度和理解,[31]且教育阶段不同,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也有一定差别,学业质量标准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更优秀的学生人才,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得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需要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整理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在许多研究中出现的不足。学业质量标准自2017年发布以来,虽然有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不乏实验研究,但是研究的科目较为狭隘,多集中于地理、历史、生物,对于其他学科的研究较少,更别说是体育了。随着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体育逐渐受大家重视,但是对于体育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却迟迟不能精准定位,体育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一直处于模糊的状态,且不同体育专项的学业质量标准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希望后续的学者在研究时能够对体育学科进行学业质量标准的研究,为体育教学提供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姜波.基于结果的教育:原则及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03(08):40-43.

[2]Ministry of Education. BC Performance Standards: Writing(Revised 2009)

[3]Department of Education,The national curriculumin England(Framework Document),2013:223.

[4]易运梅.《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业质量标准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0.

[5]张伟峰.基于标准的学业质量管理研究:以上海市A区初级中学质量管理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6]Australia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 The Australian Curriculum(English)(vision 8.2, 30 June 2016)[S]. http://www.australiancurriculum.edu.au.

[7]范艳红.构建普通高中学校学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8]什么是学业质量?[J].基础教育课程,2018(Z1):35.

[9]杨向东.基础教育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J].全球教育展望,2012,41(05):32-41.

[10]乐毅.试论制订国家学业质量标准的若干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 2014, (8) :40-51.

[11]汪翼,程依青.小学语文与数学学业质量标准解读[J].教育科学论坛,2018(19):37-39.

[14]梁淑惠.学习目标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的第一步[J].基础教育课程,2021(24):59-68.

[15]夏雪梅.澳大利亚国家学业质量标准的设计与反省[J].全球教育展望,2012,41(05):49-54.

[16]付华安.我国基础教育学业质量标准研制的理性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6(10):74-76.

[17]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正式启动.把学业质量标准要求率先落实到高中课程标准[J].基础教育论坛,2015(02):60.

[18]匡艳玲.我国与新加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J].科教导刊,2021(36):102-106.

[19]叶丽新.学业质量标准:从充分理解到运用与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10):44-49.

[20]张晓蕾.英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学业质量标准编制——透过2007版《国家课程(数学)》展开的探讨[J].基础教育课程,2012(11):69-72.

[21]庄宗兰.工业4.0时代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6.

[22]董泽华.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以新西兰为例[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8,29(01):87-96.

[23]李南杰,霍颖扬,沈绮云.基于“五育”并举的高职生核心素养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科学论坛,2022(03):57-60.

[24]孔凡哲,吴璇,翟予因,王婷婷.高中学业质量标准实施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11):3-9.

[25]刘宏法.新课标背景下学业质量标准有效达成的教学思考[J].历史教学问题,2019(04):119-122.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7年版)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64

[2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

[28]易运梅.《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业质量标准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0.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S].[教基二(2014)4号].2014.

[30]Wilian·D.Level Best?Levels of Attainment in National Curriculum Assessment, Report 2001,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and Lecturers(ATL).2001.

[31]胡兴昌,张葳,李新国,陈华.把握学业质量标准,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J].生物学教学,2018,43(08):17-20.

[32]Willis,Jill&Adie,Lenore E. Negotiating the Meaning of Achievement Standards in the Australian Curriculum[J]. Curriculum Perspectives,2013,(1):52-6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