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新时代我国竞技游泳运动发展路径探究

体育教育与评论-JPER
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运动康复

摘要: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竞赛体制以及先进科学技术的有效应用是新时代我国竞技游泳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素,本研究通过对美、俄等竞技游泳强国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从而为我国竞技游泳运动的发展提供借鉴。竞技游泳运动强国的优势可以总结为:(1)国家组织与地方组织、社会组织形成纵横管理网络;(2)形成了完善的竞赛体系,保障了从下至上各级运动员的广泛参与;(3)充分将先进科学技术应用到竞技游泳运动的发展中,形成了科学的训练体系。我国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应当结合我国新时代社会背景,积极改革管理体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革新训练理念,重视后备人才培养;强调科学选材,建立完善的竞赛机制;提升教练员水平,强化教练员综合素质。

关键词:竞技游泳;后备人才;竞赛体制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790—9913(2022)01-0049-54

DOI:10.12397/tyjypl-.2022.08.006

Abstract: The training of reserve talents in competitive swimming, the competition system and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the basic element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wimming in my country in the new era.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wimming in my country provides a reference. The advantages of a powerful country in competitive swimming can be summarized as: (1) National organizations, local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form a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management network; (2) A complete competition system has been formed to ensure the extensive participation of athletes at all levels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3) ) Fully apply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wimming, forming a scientific training system. On the basis of fully absorbing advanced foreign experience, China should actively reform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crease financial investment in light of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in my country; innovate training concept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raining of reserve talents; emphasize scientific selection of talents, and establish a sound competition mechanism; The level of coaches, strengthe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oaches.

Keywords: competitive swimming; reserve talents; competition system

目前奥运比赛中游泳分四种泳姿,比赛设自由泳、蛙泳、蝶泳、仰泳、混合泳、接力(自由泳与混合泳)和公开水域7大项共34个小项。奥运会游泳比赛男女各有17个小项,只不过在长距离自由泳上女子是800米而男子是1500米。游泳是奥运会仅次于田径运动的金牌大户。在我国,竞技游泳历来是高规格、大规模运动会的基础项目,是我国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游泳队共取得1金,3银,2铜的好成绩。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游泳健儿共取得5枚金牌,均打破了世界记录,说明我国竞技游泳运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说明世界游泳竞技水平在逐步提高。游泳项目之多,对于拓展我国奖牌空间,稳固我国体育强国的地位尤为关键。

1 博采众长:各国游泳后备人才的培训体制

美国竞技游泳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呈现出高度的科学性,培养不同年龄和不同级别运动员的任务主要由学校和俱乐部等实体单位来完成。美国全国约有百分之七的青少年参加游泳训练,根据2003年的初步统计,美国游泳协会大约有30万游泳运动员,全美竞赛游泳运动员至少60万。全美有300所大学为青少年提供奖学金,吸引他们继续学习和训练,因此,美国学校体育在竞技体育中占主导地位[1]。高校拥有良好训练的条件和教师队伍和一批优异的大学生运动员,代表美国参加奥运会等世界比赛。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仅美国斯坦福大学就有34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美国的竞技游泳运动应算得上是体教结合的成功典范。

美国竞技游泳运动的成功另一经验一一美国的游泳训练营。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游泳训练营资金来源渠道为国家投入和企业赞助,使那些具有运动天赋的运动员能在条件最好的游泳训练基地进行集训、各项指标的跟踪测试和评价,加强对有希望成才的运动员的培养。一些游泳强国都己经广泛开展了针对青少年的游泳训练营,并且发展较为成熟,这种青少年游泳训练营己经成为游泳强国培养后备人才的另一重要途径[2]。

俄罗斯竞技游泳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同样具有借鉴价值。俄罗斯有许多企业、行业以及军队组织的体育俱乐部这些俱乐部都拥有自己的游泳队。每年,各俱乐部都要举办游泳冠军赛和游泳比赛。凡是本俱乐部的队员都可参加。每个俱乐部都有一大批青少年运动员,这些业余选手同其它运动学校,例如:游泳学校、奥林匹克后备力量培养中心、各院校的附属体校的青少年选手一样,除了参加本俱乐部,本校的游泳比赛,还要参加本地区,本市以及全国的少年儿童游泳比赛和分龄组游泳锦标赛[3]。

国内学者对于日本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介绍了日本竞技游泳的训练体制、主要形式及基本架构。日本竞技游泳的训练体制,主要形式及基本架构为业余性质,游泳训练的基本单位是以学校(小学,中学,高中,大学)以及俱乐部形式构成的,每年注册的运动员在10万以上,日本游泳联盟负责全国的游泳管理及竞赛的组织工作。游泳训练的基础单位是以学校(小学,中学,高中,体育学校,业余体校)以及俱乐部形式构成的,每年注册的运动员约30万以上,国家体育总局下设的游泳管理中心负责全国的游泳管理及竞赛的组织工作。制定有一系列的后备人才培养文件,例如:《少年儿童游泳训练大纲》;《基层游泳池馆管理规定》;《基层教练员使用与培养》等。

2 他山之石:世界游泳强国的游泳竞赛体制

竞赛,作为促进游泳运动水平提高的杠杆无不发挥着它的功能。目前世界各国对本国竞赛设立了比较完善的体制,从儿童组到少年组;从青年组到成年组,各种不同组别按要达到的目的设立了不同项目和比赛距离。中国游协《游泳》杂志介绍了美国游泳竞赛组织情况。美国竞赛游泳组织主要有五大系统:美国游泳协会,全美高中游泳协会,美国大学生游泳协会,基督教青年会以及公园俱乐部。每年都有以俱乐部为主办单位组织的游泳竞赛。通过组织比赛,既丰富了社区体育活动,又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使其达到良性循环[4]。

俄罗斯的竞赛体制虽然与美国不同,但也反映了不同国度的不同做法,其结果说明了他们这一套体制是符合他们国情的。在前苏联,多位专家认为,比赛是衡量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一种特定活动。训练不仅是为了比赛,他们把比赛也看作是训练的一种手段。目前,俄罗斯只保留了前苏联游泳锦标赛和冠军赛。这种比赛只是对于高水平的运动员而言的。与中国大陆的现行赛制比较相似。大学生游泳比赛在每年冬季举行,是俄罗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途径之一[5]。

俄罗斯游泳比赛的奖励制度也比较有特点。比赛一般奖励单项前三名,比赛奖品都较简单;如证书、花瓶等。而全俄的大比赛一般都奖励现金,但数额也不是很高。对于单项成绩进入全俄前20名的运动员,俄罗斯体委、游泳协会将给予每月一定的补助费。对于教练员,则要看是否培养出键将、准键将和一级运动员的数量。根据俄罗斯体育主管部门指定的奖金制度给予奖励。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提高了运动员的积极性[6]。

3 与时俱进:科学研究手段在竞技游泳中的应用

一位生理学家对运动技术说过这样一句话:“生理能量是有限的,而技术能量是无限的”,从游泳技术发展的历史就能说明这一点[/]。为此,世界各国游泳专家们多年来一直苦心探索着技术。

詹姆斯·康西尔曼十分重视游泳技术的重要性,其指出在美国几乎所有的美国游泳训练营都非常重视技术的训练,并将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作为培训的重点[8]。包括四种姿势的基本技术,出发和转身技术。除了美国游泳界本身就很重视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技术因素之外,还附加了一定的商业因素考虑。

美国基层训练应用科学仪器极为普及。美国所有的游泳训练营都配备有水下摄影器材,非常注重水下摄影的运用,每个参加训练营的运动员都可以得到一盘自己的技术录影带,训练营结束后,通过E-MAIL继续给予运动员技术上的指导。有的训练还采用电脑分析,运动员可以更加直观的改进技术,通过连续几天的技术录像和不断改进,运动员的进步情况都可以直接观测到[9]。

日本游泳联盟下属有一个日本游泳联盟科学委员会,委员会人数约50人。每年会组织两次教练员会议,主要为了传播信息和促进交流。各地区主要教练和泳协每月都有紧密和固定的联系。其科研工作主要以大学的科研机构为主,完成游泳训练中的各项科研工作,日本每年组织两次研讨会,交流和推广科研成果。

澳大利亚游泳队在雅典奥运会期间共获得了7枚金牌、15枚奖牌,与上届相比,金牌多了二枚。而且人口只有一千七百万的澳大利亚,在本次奥运会的奖牌总数名列世界第四位,之所以澳大利亚能够取得如此成功,是因为澳一直坚持以科学化训练为原则的训练方针,不断地将最新体育科研成果运用在游泳训练实践中去。澳大利亚游泳运动成功的经验表明,运动成绩是与体育运动的科学管理有机结合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必定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10]。

中国对于游泳科研工作也是十分重视,除体育总局体科研所外,各省、市、自治区体育局也设有体科所。另外,还有近50所体育学院和综合性大学都有专门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人数约500余人。其科研工作为每年在国内重大比赛期间组织2-3次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会议,主要以体育总局体科研所和各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为主。尤其是奥运年,奥运攻关项目成为科研人员的主要科研工作,并且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研讨会,交流和推广科研成果[11]。

4 中国方案:新时代我国竞技游泳运动发展路径分析

4.1 改革管理体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高层领导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意识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的走向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形成体育系统、社会系统与教育系统三线并举,构成横向上相互竞争、相互交流,纵向上层层衔接、输送畅通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改革游泳队的管理体制,大手笔的破除阻碍运动队伍建设的条条框框,引进新的机制和理念,一切为训练和比赛做服务。尽快完善三级训练网建设,杜绝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的断层现象[12]。此外,管理系统形成后,对后备人才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尝试明晰产权,遵循“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形成有偿培养和输送制度。

4.2 革新训练理念,重视后备人才培养

加大对基层运动队的管理,科学训练,健全比赛机制,改正基层教练员急功近利的训练思路,建立输送运动员的奖励机制,并且将运动员的成材情况与基层教练员的待遇挂钩,鼓励基层教练员科学训练。

与此同时加强高素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体教融合”机制。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需要,改变人才培养观念,更新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其次,建立及优化运动选材机制和评价系统,提高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率。

4.3 强调科学选材,建立完善的竞赛机制

比赛不仅可以锻炼队伍,还是检验训练效果的途径,也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取得成绩的途径,通过比赛可以使教练员、运动员积累比赛经验,检验训练效果,把握运动发展方向,找到合适的突破扣,发现训练过程中的不足。通过健全竞赛机制,强化科学训练思路和方法。通过多渠道组织比赛,让游泳后备人才得到更多的比赛机会,可以以赛带练,在比赛中学习训练方法,找到自身的不足。建立一支科学选材、科学训练、医务监督、营养恢复一体化的科研队伍,对运动员的选材要按照科学的选材理论进行,尽量减少经验选材。购置科学选材的工具和仪器,形成科学选材网络。在训练方面,引进先进的科学训练方法与手段,建立完备的训练数据库,将运动员按年龄、按性别、按专项、按级别进行细化,形成数字化的训练体制,科研人员针对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建立科学的训练计划与内容,由此可以提高后备人才的成功率、防止运动伤病、提高运动成绩、缩短运动员成才周期、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等一系列问题。

4.4 提升教练员水平,强化教练员综合素质

当前,我国许多地区基层教练员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却得不到保障,这就影响到基层运动员的培养,导致基层教练员训练方法和训练理念滞后。应该健全教练员培训机制,增加教练员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在学习与交流过程中,学习先进的科学的训练理念和训练经验。通过竞争机制的引进,并且要把这一机制落到实处,促使教练员自觉主动的学习新知识、新理论。

参考文献

[1] McNarry G, Allen-Collinson J, Evans A B. Reflexivity and bracketing in sociological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Researching the competitive swimming lifeworld[J].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Sport, Exercise and Health, 2019, 11(1): 138-151.

[2] Gonjo T ,  Olstad B H . Race Analysis in Competitive Swimming: A Narrative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0, 18(1).

[3] McNarry G, Allen-Collinson J, Evans A B. ‘Doing’competitive swimming: Exploring the skilled practices of the competitive swimming lifeworld[J].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 2021, 56(1): 3-19.

[4] 李建设,王章明,李蜀东,关志逊,顾耀东.中国游泳“浙江经验”及美国游泳长盛不衰之探究[J].体育科学,2019,39(01):27-34.

[5] 杜更.从第1—30届奥运会审视世界竞技游泳格局形成与态势演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03):86-90.

[6] 魏高峡. 优秀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脑功能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中国体育博士文丛, 200806.154.

[7] 游泳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及个性化训练探索[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学术专著丛书, 201105.242.

[8] 王章明,李建设,顾耀东,关志逊.美国竞技游泳长盛不衰的原因和启示[J].体育学刊,2019,26(03):33-37.

[9] 程燕,张明飞,尚明宇,李悦,贺巧.从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比赛特征看代表性国家第32届夏季奥运会的夺金实力[J].中国体育科技,2021,57(07):11-16.

[10] 李天赠,黄丹.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游泳动态数值模拟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科技,2019,55(02):19-28.

[11] 李建设,王章明,顾耀东.中国游泳“浙江现象”及形成机制探究[J].体育科学,2017,37(06):35-40.

[12] 张军.体育强国目标下我国游泳项目的发展机遇和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12):70-73.

作者简介:耿筱(1986-),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方向:运动康复。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