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摘 要:本文以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现状,随后阐述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最后论述了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对策建议,以便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实效。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机器人技术;高校
随着现在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获得了飞速进步,工业机器人的技术也在变得日渐成熟。例如,在汽车行业、电子电器行业、食品加工行业、物流行业,我们都可以看到工业机器人的广泛运用。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了先进制造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制造2025中,我国提出需要进一步加快工业机器人的普及,预计2025年比2020年工业机器人的数量翻一番,使我国成为工业机器人生产大国,以此提高我国的生产效率。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探讨工业机器人所面临的挑战,以此促进我国工业机器人持续发展。
一、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一共经历了4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上世纪的70年代,有关工业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部分高校之中,这一阶段由于受到经济环境因素的制约,大部分研究都是理论性研究,在机器人运动学以及结构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为后续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进入到上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工业发展非常迅速,对于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组织人员大力研究工业机器人,加强了工业机器人需求的调研,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研究工作,一些工业机器人的样机步入了开发阶段。在此期间,我国出台了有关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计划,将工业机器人纳入到高科技发展战略之中,开展了工业机器人基础型号公关,先后研制出的不同型号的机器人,例如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等等。这也是我国第一批工业机器人的雏形。
到了90年代之后,工业机器人进入了示范应用的阶段。为了确保高科技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我国确定了将发展特种机器人与发展工业机器人并重的发展战略,以应用带动关键技术的创新,同时也加快基础研究。在这一阶段我国研制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例如直角坐标机器人、自动引导车、平面关节型装配机器人等等,可以运用的这些机器人超过了100多种。在这些机器人中有58项关键技术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有21项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进步奖,有116套技术获得了省部级科研进步奖,实用发明更是数不胜数。到了90年代末,我国建立了多个机器人生产基地,同时也建立了多个研发基地,为国产机器人的产业发展奠定了精神基础。
在步入21世纪之后,我国专门加强了有关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大力倡导以企业作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体系。国内一大批企业与高等院校展开合作,加快了工业机器人的研制工作,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初步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先后出现了数十家专门从事工业机器人生产的企业,这些企业拥有许多自主创新技术,在机械加工、电子等领域占据了国内的半壁江山,一些企业的产品进入到国际市场之中,开创了国产机器人出口国际的先河。
综上所述,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经历了一系列的公关活动,这奠定了我国独立自主的机器人产业发展道路。但是,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总体技术与国外相比,依旧存在着差距,也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虽然我国工业金融的生产规模非常庞大,但是大部分生产都是以小批生产模式为主,关键配套单元及器件依旧依赖欧美的出口,工业机器人的性价比并不高。
二、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增高,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提升产业自动化水平,加快我国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已经成为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拥有庞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这为促进国产工业机器人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是,我国工业技能的发展已经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认识层面上看。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和高端制造的核心装备,工业机器人是高端装备产业的新型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也是一个国家高端制造实力的象征,因此推动工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在全社会形成共识,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共同达成一致的意见,以此营造良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氛围。但是,当前我国在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认知方面依旧不够统一,尤其是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意见不够统一,并没有真正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机器人发展道路,这也会影响到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实效。
第二,从战略层面上考虑。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培育新兴产业的核心,智能制造对于推动工业机器人发展也会带来巨大的正面效应。为此,我国需要抓住机遇,推动工业机器人生产链的建设,必须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但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长期被欧美所垄断,我国并没有真正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一大批核心技术依旧需要进一步研发,这也是当前我国危机可能在战略层面上出现的问题。
第三,从应用层面上讲。虽然我国拥有多元化的应用市场需求,但是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品种类依旧不够丰富。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我国主要的应用层面集中在国防、航天、航空等尖端领域,民生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我国亟须构建能够运用于不同领域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以此构建完善的生产与市场体系,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
第四,从技术层面上讲。现在智能制造对于工业机器人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制造产品的种类越来越繁多,要求工业机器人要有较高的柔性和高集成度,制造的专业化水平也在不断增加,经济化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而当前我国在技术方面的储备不够充足,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有关工业机器人制造的要求,这也是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三、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建议对策
第一,提高认知,推动工业机器人向前发展。为了促进工业机器人的向前发展,我国需要从认知层面上达成一致意见,政府部门、企业以及高校需要形成统一的认知,真正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工艺技能发展道路,以此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质量。
第二,将工业机器人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为了促进公益机器人发展,我国需要将工业机器人发展提高到战略高度,国家需要为工业机器人发展设置发展规划,尤其需要加强对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的规划,大力发展核心技术,以此解决工业企业的在发展中面临的危机。
第三,强化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其实就是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加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可以不断拓展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范围,尤其是可以拓展在民生领域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运用范围,这对于促进整个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不断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在智能制造的今天,工业机器人发展离不开核心技术,我国需要牢牢把握核心技术,提高工业机器人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同时降低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成本,以此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制造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我国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需要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将工业技能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加强工作技能的应用,同时不断强化核心技术研发,以此促进工业机器人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嘉辉, 顾乃华, 韦东明. 工业机器人与中国制造业地区发展差距:后发优势还是先发优势?[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2, 43(1):5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