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媒体视域下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分析
摘要:本文从新媒体视域下网络语言的特征出发,深入剖析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根据新媒体视域下汉语言文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
一、引言
在人类生活社会走向无纸化信息时代,信息网络成为个人娱乐方式的主流选择,人际沟通交流与新闻信息获取,包括购物等,都能在网络上得到满足。网络语言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运而生,作为人类思想的表现形式,网络语言的广泛运用是个人思想的载体,语体会在不同的语境中发生语义变化,网络催生的网络语言是新型文化的变异展示,而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在新媒体视域下也得到了良性促进,但网络语言的诞生,对汉语言文学的长效发展也会带来不同影响,因此,应当在新媒体视域下以汉语言文学发展为着手点,构建汉语言文学与网络语言共同发展的双线模式,促进汉语言文学的进一步创新。
二、新媒体视域下网络语言的特征
(一)具有创新性与创造性
网络用语的表达,拥有极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这样丰富自由的思想载体,能够更大众进行文化的快速渗透与交融,利用网络语言,创作的文章内容,网络口语风格明显,充分展现了信息化时代的语言特征,使大众交流对象在网络文字交流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进行准确表达,实现汉语言的创新。
(二)存在依赖性与幽默性
网络语言的运用需要依赖相应的语言环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不相关的网络用语,很有可能会造成其他网民的误解,在适当的时间与语境下使用网络语言,能增强思想情感表达效果,增加幽默诙谐成分,有利于营造轻松幽默的网络氛围。大众可以借助不同国家相对简单的语言形式进行重组,用于表达复杂的语义情况,汉语与外语结合能够增添网络用语的趣味性,表现出不同的语言特点。
(三)兼顾简省性与包容性
利用互联网进行实时的沟通交流,交流者能够及时接收对方发送或表达的情感信息,使得交流连续不断,尤其是在快节奏的信息化时代,简洁的网络成为高效率交流的必然要求,具有简省性特点的网络用语,不仅能够在使用过程中简单易懂,言简意赅,同时也方便了交流者的便捷输入与迅速浏览,通过简单有趣的语言代替标准汉语语言,在情感表达形式上实现了创新,增强了语言交流便利性,避免了聊天内容的枯燥乏味,而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为大众网络交流提供了更加自由的思想平台,网络用语在这样的新媒体视域下更具有包容性等特点,不少人会根据自身的习惯用语和喜好进行词汇创新,促使网络语言不断更新与扩充,从而利用网络语言传递更加丰富的情感。
三、新媒体视域下汉语言文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语言使用不够规范
新媒体视域让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普及应用,网络用语的滋生与快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对传统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又因为缺乏相应的逻辑性和实际意义,与传统汉语音法结构和使用习惯产生冲突,给标准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阻碍。青少年在网络信息平台对网络用语耳濡目染,对信息过滤程度低,社会意识形态会逐渐减弱,消极的网络用语,容易影响青少年的意志,部分传统词语的词义被曲解,刻意的错别字与传统汉语规范相悖,会影响青少年在语文教育方面的教学效果,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信息的导向变弱,而负面信息由于网络用语的传播性较强,容易留下深刻印象,对青少年的文化价值理念与精神素养的形成造成重要打击。
(二)汉语言手写空间被挤压
汉字是传统汉语言文学发展的主要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拥有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但在新媒体视域网络语言的冲击下,印刷体已逐渐代替了汉字手写体。为了达到特别的广告效果,不少商家或宣传方都会采用故意或谐音的形式,吸引大众注意,尽管与主旨内容相符,但从原本的字面和商家创新字面来看,容易让大众产生误解与歧义,尤其是小学生,在识字认字阶段,受到网络用语的影响,在写作时,通常会采用与语境不符或整体文风突兀的网络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纠正,学生会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在与人沟通交流时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三)汉语言理论与实践脱节
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在新媒体视域网络用语的冲击下,受到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育现状,从目前的教学形式来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主体仍然是学校师生,我国的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地步,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总结令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实践性学习,在网络用语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受到打击。教师对学生汉语言个性化追求的忽视,让学生逐渐采用网络用语进行学习,主流文化意识的导向作用削弱,使得具有争议性的网络语言进入大众视野,得到大量关注,不仅会造成社会负面影响,同时也不利于社会道德的全面建设,导致我国的汉语言文学发展受到阻碍。
四、新媒体视域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优化策略
(一)规范新视域下网络用语的使用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信息时代下的语言文化产物,具有文化包容性强等特点,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词库内容更新快与词义扩充,既有糟粕,也有精华,青少年无法避免与网络文化打交道,想要消除网络用语的不规范,给青少年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引导青少年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当下网络文化。对专注力不高,容易受到网络语言文化影响的群体,应当密切关注,在满足学生对汉语言个性化的需求下,加强网络教育,抵制不良网络用语,对网络用语的使用给予正确引导,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与普及开展创新活动,丰富青少年的日常用语,杜绝不规范不文明的网络用语,加强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学习。
(二)加强汉语言与优质网络用语的联系
网络用语的流行,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众当前的生活状态与情感特征,需要以辩证的眼光去对待,对于部分正能量的优质网络用语可以进行有效利用,将这部分网络语言与汉语言文学进行结合,通过网络用语快速传播的特点,起到良好的主流价值观导向作用,利用能够体现时代特色的词汇进行适当的宣传,让年龄较小的网民也具备辨别网络语言好坏的能力,避免被负面、消极的网络用语所引导,从而在健康与学习成长上受到不良影响。重视具有人文特色的网络用语,在新媒体视域的冲击下,秉承人文思想关怀,引导青少年将汉语言文学融入自己的实际生活,实现传统文化与优质网络文化的有机融合,走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革新发展道路。
(三)加强对网络平台的语言管控
网络平台语言交流信息管理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但对于维护和谐的网络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想要在新视域网络用语的文化冲击下,实现汉语言文学的有效发展,可以加强对网络平台用户的语言监控,强化对网络用语的深层次管理,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及时筛选出不良信息,在根本上阻拦不良网络用语的传播。尤其是部分不怀好意之人,在网络平台上,通过散布谣言获得平台流量,利用网络用语的快速传播特点,增加大众的恐慌情绪,不仅会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念,还会对青少年的人生观造成负面影响,抵制网络用语糟粕,共创绿色网络交流环境,为汉语言文学的长效发展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五、结语
想要实现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有效优化,需要根据网络语言的基本特征,进行策略管控,抵制网络糟粕用语,加强平台管控,促使汉语言文学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沈玥:《新媒体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影响分析》,《文学少年》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