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电工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对建筑设备专业的培养模式的研究

领域媒体号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基金项目:2019年华清远见教育集团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1902026007”

【摘 要】电工学的知识构架较复杂,在建筑综合体的环境下,为了高效有机地学习它,本文以建筑设备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电工学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字】创新;电工学;改革

电工学是电气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包含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包罗万象,对于科班出身的学生想要真正地学好这门课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对于非科班出身建筑设备专业的学生来说,该怎样高效地学习电工学,才能不与专业脱轨、适应专业的发展需求呢?我校教育者们通过对它的授课形式与内容的研究,创新型地总结了改革手法与模式。

1 专业特点

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正式确定水暖电一体化专业(简称建筑设备专业)的专业地位,这意味着建筑市场对综合性高技能的实践型人才的需求,要培养出“一专多能型”人才,即“懂原理,能设计,精施工,会管理”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对建筑高校的办学方针进行有机地调整与知识体系的重构,将实践的元素注入到课程体系中,电工学作为学习建筑设备专业中电部分知识的基础专业课程,必将面临着大规模的整改与重构[1]。

2教学的改革

2.2合理简化知识构架

传统的电工学中模拟电子技术部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的学习关系到学生对电子线路的设计与构造的创新,可对于土木类出身的建筑设备专业来说,对电工学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对建筑电气的内容学习做铺垫,保障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知识点的最大量化,因此,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就要进行简化,进行有效学习,懂得用创新型发展眼光去构建知识框架。

在重新构架学习框架时,不等于全部的否定,会辩证性地学习与构建它。根据企业的需求来设置课程体系,即按照“岗位需求—能力培养—对应知识点”,以“倒逼”的方式,设计人才培养的结构改革,制定电工学的教学大纲。根据这种观点,教育者们大胆地将数电与模电部分内容进行删减,在授课手法中,拓展与今后学习知识点衔接的内容,将建筑元素注入到课程体系中。

2.2 教学手法的改革[2]

以往的讲授方法是结合PPT以老师的板书为主,学生多数时很被动,缺乏思考性与灵动性。就单纯的科班出身的学生,有时也会觉得概念晦涩难懂、枯燥厌学,更别说对建筑设备的学生,若照搬以往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必然会出现单纯的知识点叠加,在有限的时间内,若将水暖电三个专业的学习内容都一味地堆积给建筑设备专业的学生,势必会造成师生的学习疲惫,更会产生厌烦与厌学现象。结合建筑设备专业的特点,对电工学的授课模式进行了改革。应以建筑为背景来学习电工学,在学习过程中融入建筑电气[5-6]的内容,为未来学习打牢基础,节省授课时间,事半功倍。为增强趣味性,适当采用与建筑结合的案例式教学,将整个电工学打包成模块进行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首先进行预习式学习,由组长负责,鼓励研讨、辩论、知识点拓展等形式进行预习,然后授课中老师结合授课内容进行案例知识点拓展,以学生为主体授课,激发学习兴趣。

2.3实验环节的改革[3-4]

传统电工学实验环节的设置主要注重考核学生对基本原理的把握与验证,没有真正地将实践的灵魂注入到实验,我校教育工作者试着依托产学研合作单位华清公司提供的实践平台,开拓性地设置基于瞬态变化的短路电路模拟实验、提高日光灯功率因数的创新实验等,将实验与建筑中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觉得实验比较新颖,有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4教材、资料改革

当前教材市场中存在的电工学教材存有无序竞争、重复编写、概念陈旧、互相抄袭的现象,没有一本教材能与建筑结合的实践性较强的教材,从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以工程发展需求为倒叙的研究手法,重构课程的框架,通过产学研合作单位提供的仿真、实践资料为契机,收集工作案例、项目等,打破学科体系,对职业、岗位进行规划分析,开展系统化课程设计。在编写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调研收集到的专业项目案例有机整合,并且随时与企业人员沟通,适时调整资料的结构和内容,确保资料内容既有趣味性又有实用性。

3第二课堂的建立

课堂上的实践时间是有限的,为了拓展实践面,让学生在实践中喜欢上建筑电气部分内容[5-6],根据产学研合作单位提供的教学设备资源,以建筑电气实验室为依托,利用常见电机、电器、控制电路模板等,创办第二实践课堂。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教育者们发掘身边的资源利用腾讯会议等大平台将专家思想引入到课堂,打破学习的地域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式让学生自由拆分、组装电路,从看似无规矩安装到深层启发式创新能力的培养。

4 总结

本次针对建筑设备专业的特点,创新型地推翻知识理论框架,重构电工学的知识体系,是一次大胆地尝试,改革中虽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绩,但构想过程中还有很多考虑不周之处将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电工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探索与实践[J]. 郭瑞,姜竹楠,于佳,李勇.  中国电力教育. 2011(30)

[2]探究式教学在电工学中的应用[J]. 曲萍萍,江秀红,黎红梅,刘庭欣,王相海.  教育现代化. 2016(25)

[3]关于优化电工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崔虎.  科技信息. 2011(31)

[4]电工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的探索与实践[J].高德欣.王逸隆.姜学勤.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06)

[5] 杨世忠,邢丽娟,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8.10

[6] 段春丽,于兰,黄丫,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