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数字化转型下制造业绿色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研究综述
1.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数字化转型、“双碳”目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中国制造2025”拉动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作为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制造业肩负着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蜕变的新使命。自中美贸易战、科技战叠加新冠疫情以来,全球各国都意识到,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对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社会稳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国务院、工信部就大力振兴制造业、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提出了《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方针,如今“中国制造 2025”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我国工业正式迈入新的时代。
然而,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制造业企业面临技术创新、产品迭代、产业周期不断提速的严峻竞争形势,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技术手段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要求。近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在消耗大量能源同时,高污染、高能耗的问题愈加凸显,资源与环境约束导致发展空间不足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作为一种能够降低环境风险的组织管理创新实践,绿色创新成为制造业企业在各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战略制定和推进过程中,由于制度和市场的不完善使得中国制造业绿色创新战略的实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理论上,由于过度强调制造业绿色创新的实践成本,学界对其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的理解与探讨尚不够深入。实践上,一方面绿色创新战略实施过程中初始成本较大,制造业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如何改善环境效益的同时利用数字化转型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基于制造业门类众多,行业内部绿色创新机制及政府部门环境治理政策也不尽相同,政策制定者对于驱动不同类型企业的柔性绿色创新体系的构建尚不够清晰。因此,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突破传统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和情境机制研究对于引导制造业企业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治理绩效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综述
自Fussler 等提出“绿色创新”这一概念以来[1],其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内涵及外延进行了拓展。综合来看,绿色创新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旨在通过对现有技术方案、产品工艺和设计流程等内容进行绿色改进,实现生态破坏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利用率提升,从而获得经济增长的创新活动。从研究内容来看,近年来,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测度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2]。国内学者则更侧重于绿色创新效率的测算[3],主要从不同地理区域角度、不同产业角度展开研究。由于地理位置、资源储备、制度政策等因素的差异,区域角度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更侧重于分析现有条件下区域发展状况,进而寻求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的有效路径。而不同产业角度的研究主要是学者们致力于不同的产业需求,综合考虑行业差异展开相关要素搜集并进行效率研究。
3.总结与未来研究方向
总体来看,首先,学者们普遍关注传统工业企业或者区域视角下的绿色发展问题,忽略了数字化转型下制造业所面临的巨大绿色发展挑战,且鲜有学者从行业异质性视角出发,展开绿色创新效率研究。对于拥有不同技术研发能力、面对不同污染物排放压力的制造业各行业来说,其内部创新机制及面临的政府环境管制也必定各有迥异,仅基于行业同质性的假定进行分析,很可能使得研究建议的过于局限,因此未来研究可以从行业异质性出发,寻求符合制造业各行业的绿色创新差异化发展战略,促进制造业整体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研究评价的准确性和实践性。
其次,现有文献主要基于“外界压力—绿色行为—创新效率”的经典逻辑,运用制度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识别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绿色创新的驱动作用;以及运用资源基础观剖析绿色创新对财务绩效或环境绩效的作用机理。这种仅从能源或环境制约的单一视角展开绿色效率研究,缺乏对环境和能源共同约束下的创新研发探讨,往往使得改进措施顾此失彼,难以实现节能环保的初衷。目前学界对生态福利绩效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其与绿色创新效率耦合协调的研究则更为少见[4]。基于此,未来研究可以从情境机制入手,对内外两个角度对财务绩效和生态福利绩效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从而全面衡量数字化转型下制造业绿色创新的效率问题。
最后,尽管近年来学术界逐渐开始关注绿色创新对企业可持续绩效的综合影响[5],但融入时间维度的影响机制研究较少;此外,数字化转型下不同类型制造业的绿色创新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差异也需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一方面,绿色创新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过程,其长期和短期的影响路径存在差异,因此,基于中长期的面板数据模型对于拓展绿色创新理论研究不可或缺;另一方面,不同类型制造业的绿色创新往往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数字化转型下基于不同的数字技术和发展路径,可以为企业带来不同的领先优势。因此,未来可以在“绿色创新过程—绿色创新情境—绿色创新绩效”的理论框架下探究不同类型制造业的绿色创新在不同的时间与情境因素下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及绿色创新战略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FUSSLER C, JAMES P. Driving eco-innovation: A breakthrough discipline for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Pitman Publishing, London, 1996.
[2] Fall F,Akim A M,Wassongma H. DEA and SFA research on theefficiency of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 A meta-analysis[J].WorldDevelopment, 2018, 107(7):176-188.
[3] 钱丽, 王文平, 肖仁桥.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中国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及其技术差距[J]. 管理工程学报, 2021, 35(6):97-114.
[4] 肖沁霖, 肖黎明. 绿色创新效率与生态治理绩效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及响应——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为例[J]. 世界地理研究, 2022, 31(1):96-106.
[5] 解学梅,朱琪玮.合规性与战略性绿色创新对企业绿色形象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最优区分理论视角[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1,33(04):2-14.DOI:10.13581/j.cnki.rdm.20210420.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制造业绿色创新发展模式构建与选择研究”( L21CJY001)
作者简介:高明晶(1990-),女,汉族,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供应链管理系教师,讲师;张兆宇(2001-),男,汉族,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物流工程系学生,本科生在读;孟繁文(1990-),男,汉族,信华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解决方案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