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路径探析

领域媒体号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智能科技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随着新时代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成为当前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专业之一。在这个背景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计算机组成原理》需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这也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课题。本文探讨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特点,探索了创新《计算机组成原理》思政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介绍了如何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提出了实施的路径和方法,以促进新时代人才培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计算机基础教育;计算机组成原理

中图分类号: TP368.1; G642    文献标识码: A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的需求和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迫切。在新时代建设的背景下,独立学院的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包括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1]。《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不仅要满足技术性的需求,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如何融入思政教育,使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课题[2]。

1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特点分析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理论性强,但是实际应用性不够,课程包含很多广泛且抽象的内容,包括: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运算方法与运算器、存储器系统、指令系统、CPU与指令执行、总线与总线互联结构等内容,学习难度较大,难以理解逻辑关系,学生可能会对课程失去兴趣。而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中,可以使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面向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物联网等多个专业,因此在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可以使多个专业的学生受益。

2.1 优化课程结构,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在将思政元素纳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时,首先需要重新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将思政元素纳入课程教学大纲中[3]。在原有教学大纲基础上,更加关注专业知识的扩展与价值取向的引领,结合社会现状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最大程度发挥课程内容的思政教育价值,实现思政教育与技能教育“双管齐下”。最后通过课程设计制定教学纲要,将思政理念纳入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大纲的修订有两个方面:

第一,在修订《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时,应该修订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将思政教育目标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并依托于全面育人的教学要旨,在专业教育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技能教育中融合思政素材,并以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政治认同、道德素养等作为开展思政教学的重要切入点[4]。

第二,在修订《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时,应该在原有的教学大纲基础上,切实融入思政教学要求与教育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了解相关知识内容。

2.2 合理设计思政教育的切入点,融入思政教学内容

《计算机组成原理》包含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课程中涉及的思政元素也比较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和思政有关的知识点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存储系统和计算机存储芯片发展史时,可以告诉学生在科学研究中要有耐心,对所从事的工作要有毅力,热爱并不在乎名利。因此,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能够相互结合。下面列出部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对应关系,如表 1 所示。

2.3 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要有效将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元素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道德修养,学科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思政核心素养培育需求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托。除了传统教学模式,《计算机组成原理》也能够基于线上教学平台开展课程教学,使用课件、视频、案例教学来帮助学生预习和复习知识,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动性,提升学生线上资源搜集能力,学会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提升学习实效,发展逻辑思考能力与实践探究能力。

2.5 优化课程教学考核方式

新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下,若要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双管齐下,则不可仅沿用传统书面考评的单一方式,而是要推进考核路径的多元化。

第一,以线上教学平台为载体进行学习过程管理与考核,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分析,能够及时获知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短板并进行相应的修正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构建多维度评价机制,涵盖学生的自我评估、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估以及教师评估等,从多个角度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达到课程思政多层次考核的目的。

就考核内容而言,课程思政教育考核体系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还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估,通过结合过程和结果来完善对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评估。

4 结语

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是当前教育界需要关注的课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我们发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并在实际操作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师资素养亟待提升、理论系统性不强等。未来,应继续深入研究融入思政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有效措施,奠定新工科高素养人才培育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刚.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创新性改革探索与实现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1):26-29.

[2]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 [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13-16.

[3]辛晓明,胡霞敏.课程思政对“新工匠精神时代”的内核驱动作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7):218-219.

[4]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Suppl 3):4-10.

作者简介:周琦宾(1995- ),男,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专职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电路设计、机器学习。

基金项目: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2022年科研项目,项目名称:“新工科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MBXH22YB27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