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禹州市方山镇红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领域媒体号
天津商业大学

摘要:文化是旅游发展的核心灵魂,为旅游产业提供了宝贵资源,旅游又为文化发展构筑重要平台,文化旅游既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与旅游的紧密结合对促进文化和旅游的发展皆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以禹州市方山镇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以及实地调研法研究当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红色旅游;方山镇;文旅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办、国办《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央军委《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等纲领性文件都做出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的相关部署和要求。传承红色基因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红色旅游的核心思想[2]。随着以“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基础的阶段式促进红色旅游理论与实践发展系列政策的不断推进,文化旅游建设进入了“文化+”和“+文化”的新阶段[3]。

位于河南省的禹州西部山区的禹州市方山镇,是方、雷、邝的姓氏发源地,也是抗战时期豫西主战场之一,文化积淀丰厚,拥有国家一级景点11处,二级景点12处,景观资源非常丰富。

1方山镇红色旅游特色资源

禹州市方山镇贯彻“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重要精神,同时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紧扣文化旅游转型发展主题的前提下,深入发掘红色文化、姓氏文化、廉政文化、书法文化、乡贤文化,打造了豫西抗日英雄广场、方山奇袭战遗址、方山钢铁人民公社、长征广场、夏都碑林文化苑等教育基地以及河南省首家乡镇级党史展览馆,豫西抗日英雄广场还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

2方山镇红色旅游个案研究

2.1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以及访谈法展开研究,访谈内容包含对方山镇的概括;对方山寨等红色旅游资源的了解程度;参观的形式;参观后对景点基础设施、历史遗迹、红色文化等方面的想法或建议等问题。

正式调研访谈对象分别为以河南历史文化为研究方向,实地考察过方山镇政府某干部,年龄43岁(受访者A);在当地生活二十年以上的方山镇本地人,年龄32岁(受访者B)以及庄沟村村委会干部,年龄45岁(受访者C)。调研选取不同年龄层次/社会地位/身份背景的对象,同时保证其对阳江镇的熟悉程度,以实现信息收集的全面与精准。

2.2研究发现

2.2.1方山镇红色旅游景点较为分散、没有集中整合

景点虽然颇具特色,但不同景点之间相隔太远且公共交通不便,仅可进行单点的简单参观,属于浅层开发。整体来说,存在景区分散、市场认知度低、没有进行资源的挖掘和特色打造等问题。

受访者A提到:“当地红色资源开发程度较好,有所建树也需要继续开发,当地红色资源分布较分散、没有集中整合;包括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服务等需要加强。建设益处和坏处的话,肯定是双向的,益处就是带动了经济发展,开发是一方面,管理好则是更重要的。

2.2.2受外部因素影响大,生态环境保护需格外注意

大部分红色旅游资源处于山区植被较为丰富的地带,如何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保证环境可以被妥善保护也是一个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

受访者C提出“开发过程中的确需要注意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需要注意突发事件的应对状况。方山镇的部分景点就受到暴雨冲击,导致景点无法对外开放,方山镇部分景点处于修缮中,游客的观赏条件受限,会影响景点客流量与收入。”

2.2.3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但认知度较低

方山镇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优越条件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同时方山镇区位优势明显,具备发展文化旅游“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吸引来自临近地域人群前来观光旅游,但未能得到良好宣传。

受访者B在访谈中说到“当地特色的红色景点有很多,但是我的孩子除了小学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时去过旧址参观外就再也没有去过,本地人也没有特别重视。”

3方山镇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建议

3.1推进“红色旅游+”模式,助力乡村发展

建议方山镇可以根据以往开发经验,与红色旅游相结合,增强红色旅游景点吸引力。依托当地特色的乡贤文化、姓氏文化、乡村文化、古镇文化等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3.2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

红色旅游需要将严肃且富有教育性的故事和历史人物以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与表达,多产业融合满足前六项要素,同时也会一定程度上满足新要素中的“修、学、情”等要素,做到在红色旅游中感受当地特色红色文化、革命精神,在旅途中有所学习,修养自生,留下回忆。

3.3政府引导,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

通过一些鼓励措施、培训方式提升村民的专业性与知识储备,保证提供岗位后可以保证对当地红色旅游发展有所帮助,在保证成果收益的同时,也发挥了红色旅游对于巩固脱贫成果方面的辐射作用。

3.4借鉴革命老区成功经验,打造景区连通性、体验性与互动性

江西瑞金为解决景点分散问题将叶坪景区、红井景区、二苏大景区、中华苏维埃纪念园组成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形成一条旅游专线,这一做法使瑞金四大景点变成了五A级景区。方山镇可借鉴瑞金经验,将红色村、王文明故居和方山钧瓷博物馆等组合起来,出售景区联票并且提供景区观光车循环发车,将散落的各大景点连接在一起。

3.5确保红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要注意红色旅游资源的局限性,消费者对它的需求是有限的,不要盲目做大这些项目,以免浪费资源,可以适当开发,有深有浅,把它当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建设,在这些景区可以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体验革命战争时期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后代人要铭记历史,努力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喇明英.川西高原民族地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与路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08):137-140.

[2]本报记者程佳.红色旅游专列:将红色地标串珠成线红色记忆“圈粉”又“圈心”[N/OL].中国文化报,2022-06-18:003.

[3]周学军,吕鸿江.游客涉入情境下网红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游客忠诚的关系研究[J/OL].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36(01):192-20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