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风险研究

领域媒体号
宁津县审计局 253400

摘 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投资的各类工程项目数量和规模也在逐渐增加和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对其他关系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使用和建设运营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是政府投资审计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从国家审计的视角,有针对性的梳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过程中面临的审计风险,并提出具体的风险防范举措,为审计机关做好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提供一些思路,以供审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竣工财务决算 审计 风险

一、引言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作为监督国家财政资金使用合法性合规性的最后一道关卡,其审计结果直接反映项目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项目参建方的直接利益。由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建设单位管理水平,审计人员审计胜任能力等因素,导致政府工程竣工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存在风险。如何有效降低及避免工程建设项目带来的风险,从而提高建设单位的管理水平,有效监督建设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是国家和社会各界尤为关注的话题。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具有审计周期长,审核工作量大,风险高的特征。国家审计通过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审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通过这种方式来有效确定建设项目审计重点和范围,将审计资源集中针对高风险领域,以合理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准确识别、评价和防范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风险对于审计资源的配置、审计方案的设计和具体实施审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相关概念

1.竣工财务决算审计

竣工财务决算是指在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由建设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中实际支付的全部建设费用的文件,包括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和竣工财务决算报表。

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根据建设单位出具的竣工财务决算,核对工程造价,分析施工情况,审核项目质量的监督过程。通过审查竣工财务决算,结合工程项目建设相关资料,审计人员作出审计评价,依据审计评价出具审计报告。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由国家审计机关负责,以确保国有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吕锦荃, 王梅. 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方法及实例研究[J].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4):5.]。

2.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通俗的定义是对含有重大不实事项的财务报表产生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由内在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内在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过程中发生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不能发现和改正已发生的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不能查出重大不实事项的可能性。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审计风险=内在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本文主要分析审计风险中的检查风险[ 胡春元. 审计风险研究[D]. 上海财经大学.]。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风险是指工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时,由于使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不合适,导致出具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或是在项目审计过程中未发现结算报告中的重大错报,可能导致审计机关承担未发现重大错报责任和损害审计机关声誉。

三、竣工财务决算审计中的风险

1.工程风险

工程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因工程本身的特征所具有的风险。主要包括隐蔽工程、变更签证和人为阻力。

隐蔽工程是指施工作业中上道工序被下道工序所掩盖的分项工程,具有点多、面广、不可见的特点,如地基、地面垫层、地埋PVC管道、强弱电管线等,其数量、质量无法通过直观的观察测量进行复核。因此导致工程竣工后审计人员不易对隐蔽工程进行核查,只能根据施工验收资料进行审计复核,而验收资料不能全面反映隐蔽的分项工程实际状况。这样就给施工单位弄虚作假、高估冒算提供了可乘之机,隐蔽工程也因此成为审计的风险点[ 陈超. 关于工程造价审计风险与防范对策的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10):2.]。

工程变更是由工程参建单位一方或多方提出,对工程做法、质量等实质性内容进行改变的情况。工程签证是由建设单位代表、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负责人共同签署的,用以证明施工过程中某些特殊情况的一种书面手续,是临时发生,没有规律的,涉及技术、经济、工期、隐蔽项目等内容[ 梅露红, 柳晓明. 工程造价审计存在的风险与防范对策[J]. 建筑知识, 2017(11):2.]。变更签证都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部分,是决算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审计人员主要依据施工合同和已经形成的工程资料,对其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计价准确性进行审计,难以识别区分弄虚作假增加的工程价款,导致审计风险不易把控。

人为阻力。审计机关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局算审计时,其最终的审计结果会直接关系到被审计单位的切身利益,尤其是直接参与项目建设的部门和负责人,如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重大问题需进一步取证时,就会遇到较大阻力。竣工结算文件的定案由建设、施工、造价咨询等单位共同签字盖章确认,因此,在应对审计人员的角度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益联盟,会共同采取措施掩盖一些不利证据,使审计工作处于被动局面,造成审计风险。

2.人员风险

在实际开展审计工作时,经常出现审计途径不明确、资金多方流转等情况,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审计人员在对工程项目开展审计工作时,不单单要熟练掌握财务审计工作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专业建设、工程造价方面的知识。因此,要想开展好工程审计财务决算,审计人员还要掌握多方面专业知识。想要熟练掌握一门知识,其就要在这个领域开展大量实践,获取足够多的经验。目前的工程审计人员通常只精通一门知识,或者具备财务审计知识,或者具备工程项目、造价知识,很少有精通两个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这也是导致风险存在的原因。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被审计单位不配合的情况,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水平,同时要恪守正直坦诚的审计职业道德。审计人员应当积极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了解具体原因;同时还要坚持原则,不屈从于外部压力;不歪曲事实,不隐瞒审计发现的问题;廉洁自律,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这对审计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同时也客观造成了审计风险的存在。

四、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1.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必需的职业胜任能力。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合理运用职业判断,保持职业谨慎,对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保持警觉,并审慎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得出恰当的审计结论。达到以上要求,需要审计人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实现审计目的基础,审计机构应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加注册造价师、监理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执业资格考试,学习基本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提升职业判断能力。

2.借势借力充实力量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工程竣工决算审计实施也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马艳荣. 论防范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五个环节[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为充实审计力量,完成审计任务,审计机关可以通过选择专业的中介机构或建立专家库协助开展审计。充分利用社会专业力量参与一些专业性强审计工作,发挥专业人员的特长,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3.加强过程审计监督

全过程跟踪审计打破了传统工程项目事后审计,审计人员只能将有关招投标文件、变更单、签证单、验收单等资料作为审计依据,审计工作只能承认资料的“事实”的窘境。实施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降低了因不了解情况而带来的审计风险,真正起到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确保建设项目管理合理、合规、合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资效益。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