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特色现代学徒制的高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领域媒体号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高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基于特色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实践中发挥了突出的效果。本文概述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寻了高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以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可行性借鉴。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校;专业;人才培养

在现代职业教育深入发展的今天,汽车专业,尤其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现代复合型人才的“一体化”培养模式及其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了可能。特色现代学徒制是当前国际公认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主导模式之一,为中国战略提供了人才保障。既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多以人才连续培养为教育体系的重点,并实现不同学历阶段的有效衔接[1]。现基于特色现代学徒制的高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分析如下:

1、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专业的定位特色度不高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上,旨在夯实学生的专业服务知识和实际职业操作技能,并可顺应企业产品服务需求,在诸领域培养专门型人才。

而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因专业设置定位雷同性大,故在专业的定位上因缺乏自身特色,故无法依据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及学校教育现实来实现。如在汽车技术服务上,多注重在汽车修理、汽车性能诊断和检测上,没有外延至汽车美容等领域,导致培养出的人才无法满足现阶段的人才需求。

1.2课程设计体系问题

以CBE-CDIO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将工程项目构思、设计、实施、运行与教学任务分析、设计、实施、评价相结合[2]。当前,在专业教学设计上,基于不同年级的分阶段设计中,常受课程安排不恰当,无法发挥课程的联合和融通优势,同时在教材上趋于欠专业化局面,更与现代社会相背离,也使得其在教材篇幅设计上,耗费的精力过多,教学无法发挥预期的效果。

1.3教学内容和实际的不匹配

在当前大多汽车专业教学中,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环节涉及的智能化抱死装置,不同现代化新技术等的讲解式教学,无法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兴趣不高。

1.4实训基地等基础条件不佳

在实际的汽车专业教学中,基于实践课程的开展极有必要。但受专业教学环节,所需购买的相应的设备资金投产较高,但与此同时办学成本及其行业设备更新速度快,使得实践内容和汽车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可忽略。

2、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现代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因对职业教育的技能性教育缺乏人才培养保障,导致后劲不足。但在实训教学及其实践教学中,受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对实践技能的要求更高,而特色现代学徒制对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人才培养质量上供不应求,结构失衡;原因与教学模式守旧,创新乏力相关。重知识轻素养的情况屡见不鲜;已开设的实践性教学课时无法完全满足学生需要,师资力量不足、经费有限、实训场地设施不完善、实训时间过短等相关。而在实际的校企合作中,受产教融合不足,在实际运作中,未能使校企共同受益。加之教学评价及反馈体系缺失,对教学评价与学生、企业、社会反馈无法满足既定要求。

3、高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3.1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应当下特色现代学徒制的建构体系要求,对高校该专业人才培养加以创新。而应当下目标岗位(群)所需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创新课程体系结构,在原有专业知识的纵横向沟通中,突出特色,并形成“平台+专项+综合+岗位”的“素质+技能”整体培训体系,而基于综合素质课程、基本技能课程、专项技能课程、综合技能课程、岗位技能课程,并能将汽车维修、汽车营销策略等充分融入到新的课程体系之中。

3.2建构汽车营销专业实训中心,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构筑汽车营销专业实训中心,协同4S店、售后服务中心等“顶岗实习项目”;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完备的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效果,并能在标准化的绩效测评考核中,以树立足够的信心面对该行业。利用汽车资源共享平台,为校企双赢提供资源化、品牌化优势,协同企业定期多元化开展培训活动,内容扩充到汽车品牌文化、型号技术及服务等相关的行业中去。从理论到实践,扎实汽车操作技能,顺应时代发展。

通过构建学校汽车文化馆、汽车校企合作品牌基地,近距离感受汽车文化和汽车人才育成体系。校企双方举行校企合作座谈会,围绕产业具体需求、未来培训体系搭建、内部人员管理、技能等级认证、员工实操培训、未来合作方向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

让毕业生毕业后先入企业作为技术员,再回到母校座谈交流,既熟悉又亲切,系统化的课程安排和母校浓厚的汽车文化氛围,让其对汽车产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坚定了在汽车专业深入工作的信心;在汽车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文化积淀融入训练营,让各产业单元熟悉汽车产业人才如何育成。

培养汽车产业人才队伍,做好企业内部各汽车产业单元的协同发展,希望各汽车产业单元重视人才梯队化建设助推企业发展。在前期校企合作基础上,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将开展深度合作,服务企业汽车产业链发展,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共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打造产教融合样板。

3.3把握专业方向,体现学校教学特色

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将专业方向定位在汽车营销、汽车技术、汽车服务三方面。以特色化专业设置彰显教育本色,其中,基于汽车营销的人才培养上,要求学生懂得销售流程,熟悉与汽车营销相关比如市场活动策划、市场调研、二手车市场等的知识,对汽车营销的知识进行牢固掌握。汽车技术上,培养能熟悉汽车后市场相关技能点,能简单应用各种检测工具及汽车维修工具的人才;在汽车服务上,要求汽车知识的应用更熟练、牢固,对汽车构造相关知识的及其与售后服务有关的工作逐一落实。

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可从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销售工作,在交通运输及管理等部门从事车辆销售及其管理工作,从事相关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为追求专业设置的特殊化效果,明确学校自身定位优势,并设置汽车维修专业方向、汽车电器、汽车销售专业的。在课程设置中,将现代化汽车新技术和新知识等作为汽车专业教学的目的,以基础课程和汽车专业课融合作为专业交融性的有效依据。

课程结构调整上,要突出重点;将语文课中应用文的写作及书法练习教育;数学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育;外语课培养学生对简单的口语及与汽车有关的英语;电子、热力学及力学教育;计算机应用能力教育和体育课身体素质教育;政治课以学生素质品质等为主。而汽车类专业课程的开设中,基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的教学,还需与相关证书的取得西抗骨。

3.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从经验中借鉴

“双师”型队伍要求教师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以在实际的教学经验积累中,进一步顺应社会发展形势,并在多媒体与线下教学中,以理实一体化完成预期的项目教学法。

在兼顾应用型本科教学需求,详细解读了新的技术与销售技巧,涵盖与专业相关的销售等领域[3]。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开发顺应移动互联时代发展潮流,通过创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4]。校企合作上,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上加以创新,全面培养合宜的人才[5]。还需立足新工科教育背景,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模式,整合新能源汽车技术前沿理论及实践经验,并加以融会贯通[6]。

为提升教学质量,将汽车销售案例数据全面渗透到课程体系搭建、课程内容研发、实训操作示范以及能力标准设定中,把一线维修经验带进汽修课堂,真正发挥企业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向专业化、纵深化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整体提升教师能力水平和教学质量。从产业及教育两个维度,将企业一线岗位需求为导向指引共同开发在线教学课程以及面向职业教育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通过如企业一线,利用暑假挂职锻炼,由学校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寻求和专业对口的企业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结束语:

在现代教育教学深入改革的今天,以特色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高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中,为储备专业技能型人才,并在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各职业院校需结合自身实际,探求适合自身道路的人才培养路径。而为进一步提升“校企协同、全程融入、层级递进”,以在专业人才培养上,更契合时代发展,真正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一涛,路晓丽. “中高本硕”衔接的理论溯源、实施现状与路径优化——基于类型教育的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3):60-67.

[2] 温国强,关志伟,常文爽,等. CBE-CDIO理念下机电类专业留学生实践类课程构建——以"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调试"课程为例[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3):214-218.

[3] 孙建.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开发及应用发展研究——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21(12):后插2.

[4] 翟静. 互联网时代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20(12):150.

[5] 黄敏雄. 汽车类高职院校校企文化对接的创新与实践[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7):后插6.

[6] 邱亚宇. 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评《新能源汽车技术》[J]. 铸造,2020,69(9):后插5-后插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基于特色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编号2021ZK010”阶段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