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联合俯卧位通气在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对策分析

健康护理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探析基于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联合俯卧位通气在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对策。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共12例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患者,对其均给予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手段,同时对患者展开严密观测及有效护理措施,对患者相关指标及治疗效果做评价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cTnI及CK-MB与治疗前作比较发现,均呈现显著降低现象(P<0.05);12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治愈共11例,死亡共1例。11例治愈患者均已出院并无相关后遗症存在。结论:针对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患者,给予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手段,可明显减少患者病死风险,同时对患者展开严密观测及有效护理措施,可最大化改善患者并发症问题,其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俯卧位通气;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护理;并发症

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患者会经常发生突发性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或是心力衰竭等严重问题,由于此类患者病情具有危重及进展较快等特点,如果未获得有效及时的抢救手段,可在数小时中造成患者死亡。而体外膜肺氧合(ECMO)以及俯卧位通气属于临床针对此类患者较常应用的治疗途径之一,现已获得临床的高度认可及肯定,但是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较高[1]。因此,增强并发症护理干预工作,可为临床及患者安全性做出有力保障。基于此,本文特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共12例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患者展开有关探析,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共12例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患者,男性患者共7例,女性患者共5例,年龄在28岁至54岁范畴内,年龄中位数是(41.37±1.42)岁。

1.2方法

(1)治疗手段:①选择ECMO模式:在患者股静脉位置通过离心泵从而将血引出体外,而后由氧合器待气体交换后对股动脉做输入操作,并提供循环及呼吸功能的支持,将动脉氧分压保持在较高状态内。②俯卧位通气技术:将患者摆放为俯卧位姿势,从而提高患者功能残气量,将患者膈肌运动形式以及位置做出改变,以此便于展开分泌物的引流处理,优化肺依赖区通气以及血流比,降低心脏和纵膈对肺部产生的压迫,改善胸壁的顺应性,以此保证患者氧合的稳定性[2]。

(2)并发症护理措施:①出血:可能因较大的手术创面、肝素化、血小板被耗尽、导管脱落以及脏器功能性衰竭等原因,而致使插管位置、消化道、胸腔以及头颅等处发生出血现象,所以应对患者瞳孔、意识以及出血征象施以严密监测工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操作,加长注射部位的按压时间,对粘膜提高保护力度,降低鼻腔与气道的吸引,在护理过程中保持轻柔且熟练的动作[3]。②感染:将患者安排至单人单间的病房,并由专人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工作,期间按照无菌标准施展严格且规范化的无菌操作,对切口处的敷料予以定时更换,最大限度降低局部感染风险,密切观测患者体温等指标,早期给予科学化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加大对皮肤护理的工作力度,以免压疮等问题的发生。③栓塞:在ECMO上机过程中,需做有力的管道保护工作,保证各个管道间的连接紧密,并按规范要求对管路做预充处理,将管路以及膜肺中的空气予以排出,对输液瓶施展定期更换措施,从而预防空气栓塞的发生[4]。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相关指标及治疗效果做评价分析。

1.4统计学方式

通过SPSS26.0软件完成数据的分析,若数据之间存在组间差异性,则以P<0.05展开。

2结果

2.1对患者相关指标做评价分析

治疗后患者cTnI及CK-MB与治疗前作比较发现,均呈现显著降低现象(P<0.05),详见表1。

2.2对治疗效果做评价分析

12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治愈共11例,死亡共1例,死亡原因为多个脏器官功能性衰竭。此外,有6例患者发生了并发症。但经有效治疗及护理后,11例治愈患者均已出院并无相关后遗症存在。

3讨论

由于ECMO属于极为复杂而又综合性强的一种治疗技术,所以在开展该项工作时,一支配合性良好且专业性较高的疗护团队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护理人员必须具有极高的工作责任心与专业性,对易忽略的护理细节问题加强关注度,才可最大化保证患者疗护质量。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BNP、cTnI及CK-MB与治疗前作比较发现,均呈现显著降低现象(P<0.05);12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治愈共11例,死亡共1例。11例治愈患者均已出院并无相关后遗症存在。由此得出,针对出血、栓塞、压疮以及感染这几种在治疗时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护理人员一定要对此加强患者体征及各项指标变化的监测力度,将并发症预防工作做到位,不断学习先进护理技术并提高专业知识的储备量,从而为降低患者并发症风险及提升疗护工作有效性打下良好基础[5]。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患者,给予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手段,可明显减少患者病死风险,同时对患者展开严密观测及有效护理措施,可最大化改善患者并发症问题,其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李姗姗,张慧霞.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联合俯卧位通气在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患者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20,7(25):46-47.

[2]吕林开.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联合俯卧位通气在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13):15-16.

[3]林芳.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2):313-314.

[4]张孝连.体外膜肺氧合对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8):114-116.

[5]辜刚建,秦臻,罗明,等.体外膜肺氧合在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7,15(4):252-256.

姓名:杨雨菲 98年2月生籍贯:湖北武汉性别:最高学历:本科职称:护士职务:护士研究方向:心内科护理邮编:430015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姓名:贺锦涛 1998年 3月生籍贯:湖北孝感性别:男最高学历:本科职称:护士职务:护士研究方向:心内科护理。邮编: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