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低压配电台区线损异常及解决策略
摘 要:对于线损而言,表现为电力在实际传输时损失的电能。低压配电台区立足于公用变压器,将电能向用户区域传输。线损涉及三个方面,即固定损失、变动损失及其他损失。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电力行业实现了较好的发展,供电企业应密切关注低压配电台区线损管理工作。基于此,对低压配电台区线损异常及解决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低压配电台区;线损异常;解决策略
引言
当前,低压配电台区线损异常是一种常见问题,引起线损异常问题的原因较多,在技术处理方面难度较高,若未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处理,会对台区配电工作的有效性、可靠性等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低压配电台区线损异常原因展开分析,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在确保台区工作稳定性、安全性方面意义重大。
1解决低压配电台区线损问题的必要性
电能传输过程复杂,发电厂生产电能后,运用配电网络、变电站等相关配电设备,把电力传输到各个用电主体。受复杂传输程序的影响,实际传输时极易产生各类问题,如传输电能线杂乱,导致电能出现损耗情况。要解决此类问题,要加强线损管理,使电能损耗降低。同时,针对降低电能损耗的问题,我国制定了许多措施,其中涉及分台区管理的方式,即检测整个台区的用电状况,若存在线损异常的情况,需及时将问题点找出,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低压配电网效率的提高。导线损耗仅显示电动机起动器和用户断路器,但电流消耗过高的情况除外。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不确定是否存在故障时,维修人员才能发送线路,然后在短暂观察后返回下一次停电。只有在多次出现制动电阻时,服务技术人员才能检测和检查布线问题。但是,这往往导致停电增加,停电次数增加,严重影响用户的正常功耗,减少甚至导致客户投诉,可能影响公司的信誉。
2低压配电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分析
2.1管理原因
对配电台区运行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运维力量短缺,没有对配电台区进行及时的检测和调整。例如,管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及抄表问题等。以抄表举例,许多供电企业在抄表过程中存在错抄等情况。智能电能表普及后,也会出现电力使用与计算不符的情况。部分地区供电环境十分复杂,且线路年限偏长,管理难度高导致线损异常。
2.2技术原因
技术原因,例如距离、客户测量的设备和电路电阻。在大规模发电过程中存在着低电流阻力,一些配电装置仍然面临着高电阻能力。射程也是距离和导线损耗之间的正关系,现有技术无法完全消除。此外,客户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异常和过期等问题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2.3其他原因
低压电力线是电力部门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与电力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安全功耗密切相关。同时,配电和布线在连接配电电路时容易接触不良,导致断电。在其他地区,由于低电压结构的差异,电网可能导致各地区之间严重盗窃。此外,由于配电管理不足,各区的电费和停电都在增加。
3低压配电台区线损异常的应对措施
3.1加强多方面管理
供电企业低压配电台区线损率要得到有效降低,应重视各项管理措施,让供电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1)加强线损基础管理工作,健全管理制度。例如,对线损管理进行细化,增强线损管理考核力度,让工作人员更加关注线损,健全奖惩机制,提高管理工作人员对于各项工作的热情;组织员工进行线损分析和总结会,共同讨论行之有效的整改策略。2)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能准确认识到线损管理的重要作用。定期对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使之掌握低压配电台区线损计算、分析以及解决方法。3)增强窃电管理。供电企业需和国家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共同打击违法窃电行为。完善反窃电技术体系,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窃电情况,全面推广反窃电设备和技术,特别是窃电严重的地区,需落实好检查工作,严厉打击窃电行为。4)做好线损日常管理工作。针对部分重点地区,需加强巡视,若出现线损状况,对事故地点进行及时定位,运用相应措施解决,确保电力系统维持稳定状态。另外,还需重视低压配电台区清洁工作,防止线路受外力因素影响产生线损问题。
3.2解决电能计量装置异常
带有中性点的非活动接地系统是指中性点未接地和接地的系统。中性线接地系统是一种低电阻直接或接地的中性线系统。对于不同的中继器运行模式,必须满足电气测量仪器的布线要求。对于具有中性导体的有源接地系统,功率测量必须基于三相接线测量,能量测量必须基于三相接线输入测量。对于使用中性点访问非活动接地端子系统的电压传感器,需要大于35kV的Yyn连接,小于35kV的Vv连接。对于访问中性导体主动接地系统的电压传感器,主要使用ynn。以分割形式连接的所有辅助电缆,用于免费电源转换器。
3.3治理三相负荷不平衡的问题
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监测管理系统监控配电变压器的三相电压、电流,实时掌握临时用电和季节性用电的实际接入情况,实践表明,三相负荷不均衡是引起线损异常问题的重点。同时三相不平衡的情况对供电工作的稳定性、安全性等产生不良影响,需重视此问题,降低低压台区线损异常问题产生的频率。平均基本负载不超过25%且电压波动大的情况,需运用有载调容和调压配电变压器的基础处理措施。对于新增台区配变设计工作,应重点考虑台区内供电半径和供电实际负载数值,实现对区域电能资源的最优化分配。区域电流不平衡超过15%且负载率高于60%的台区,如果运用以上措施后无法得到有效处理,在有关区域增加三相不平衡的自动调节装置辅助处理各类问题,促进供电系统工作效率、稳定性的提高。
4结束语
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定,及时更换计量设备和检修系统,换修老化的线路。运用低损耗、高灵敏度及电子式电能表等设备,确保低压配电能够维持在安全运行的状态。全面落实电力系统的计量管理工作,避免引起电能消耗,严格管理与控制存在危害的行为。定期维护管理电力系统设备,针对接触不良极易引起发热情况的配电设备,及时处理与维护。实际工作中,如发现因为材料、失误及设备等造成的不良现象,应第一时间清理并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荆本成,马震,王睿,郑涛.分析低压配电台区线损异常及对策[J].农家参谋,2020(04):215.
[2]范明,梁祥威,郝建刚.低压配电台区线损异常及应对措施研究[J].电子测试,2020(03):114-115.
[3]滕红兵.分析低压配电台区线损异常及对策[J].科技风,2019(30):169.
[4]席强.低压配电台区异常线损的治理[J].居舍,2019(14):176.
[5]廖玲.低压配电台区线损异常及应对措施分析[J].科技风,2018(3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