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流浪地球 2》字幕翻译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电影号召力不断扩大,电影成为中国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桥梁,字幕翻译的重要性也逐渐走入人们视野。研究发现,基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理论指导字幕翻译实践,能在准确传达原作内容的同时,实现源语和目的语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流浪地球》生态翻译学 三维转换 字幕翻译
1.电影概述
《流浪地球2》基于本土文化根脉,书写中国科幻故事。电影所呈现的集体主义精神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也呼应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其本身也极具中国色彩,故土难离的情怀植根于每个中国人心中,才有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一宏大而又浪漫的构想。
2.生态翻译学理论背景
生态翻译学发轫于2001年,由胡庚生教授提出,是一门具有跨学科性质的中国本土翻译学说。该理论植根于东方生态智慧,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理论基石,提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翻译适应选择论,即译者(翻译群落)的能动作用。翻译活动自始至终必须通过译者主体意识和主导作用才能完成。译者处于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间各种力量交互作用的交互点上,既是翻译过程的主体,又是译事得以进行的基石(胡庚生,2006)。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本翻译原则可概括为“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具体来说指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原则上在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上力求多维度地适应, 继而依此做出适应性的选择转换(胡庚生,2006)。生态翻译学的基础理论将翻译方法简括为“三维”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以寻求翻译的最佳适应性选择。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依据,从以上三个维度来解读《流浪地球2》字幕翻译如何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3.字幕翻译特点
在影视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是推动情节展开的主要方式,字幕的转换也与影音相辅相成。字幕显示时间需与影音保持同一频率,要求翻译文本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为观众所理解,从而保证观众的观影效果。字幕翻译的特点可简括为大众性、瞬间性、以及时空限制性。
4.生态翻译视角下《流浪地球2》字幕翻译的三维转换
4.1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
语言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08)。宏观上来说,中英隶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中文属于汉藏语系,英文属于印欧语系。微观上来说,中英本身在词汇、句法、修辞方面各有其特点。了解这些根源上的差异有利于在翻译过程中减少语义错误,使语言意义在源语与目的语的转换中不缺省,并且要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文化以及用语习惯。
例1: 别浪了
Cut the swagger
该短语源自电子竞技游戏,后衍生为告诫不要冲动硬拼,慢慢积蓄力量的通用含义。译者为了追求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实施了对译文的选择。从语言维度的选词角度分析,“swagger”一般表大摇大摆的走、趾高气扬等概念。在目的语语境下,swagger的通常指代招摇、狂妄自大。再看到句子为cut开头的祈使句,蕴含命令、警告等感情色彩,表明停止你这种招摇的行为。译者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契合了目的语语言生态特征。
例2: 现在怎么跟世界交代
How will you explain that to the world?
现在怎么跟世界交代
What do you tell the world now?
这句话在作品中出现的背景为推动月球偏离的发动机相继报废,由此“逐月计划”宣告失败。其表明了相关负责人使命未达,无法面对全世界人民的愧疚之情,并重述了两次表明强调。但可见翻译中使用了不同的表达,从语言维的角度考虑,恰恰符合了英语不善重复,讲究词汇的丰富与多样性等特点,这也体现了译者对于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
4.2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胡庚申,2008)。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阻碍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由于目的语读者局限于单向的文化背景,这就要求在翻译时译者要充分理解源语言的文化,不仅要传递准确信息,也要充分诠释文化内涵。
例3: 当年全校第一不是浪得虚名
I was the top priority in school for a reason.
成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且应用及其广泛。“浪得虚名”的原意为空有他人的赞誉,而无真实本领。 由于该成语在目的语没有相对应的表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了表达上的简化,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打破了不同文化维度之间的壁垒,而没有添加诸多注释。同时,译者为了实现源语与目的语在语言生态方面的和谐统一,原台词的否定句改为了肯定句。
4.3交际维的适应性转换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还要关注双语的交际意图,做到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13)。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要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实现交际维度的平衡,要求译者关注原作的交际意图在目的语中是否实现,关注目的语读者能否获得和原语读者一样的交际效果,实现与读者的有效沟通。为了让目的语观众更加贴近原文故事,译者可以适当的对原文信息做出调整。
例4: 我还是有点紧张 但 地球之光要勇敢
I’m kind of nervous But I suppose
As Light of the Earth I need to be brave
中文表达习惯较为委婉,诸多话语意义隐含在文字表面之下,可见于原台词简明扼要。这就要求译者不能盲目追求与原文本的一致性,而应适当将原有信息进行调整之后才能清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译者在翻译时自主增添了“I suppose”“I need to be”等衔接词,并未完全依照原有句式结构。并从背景语境出发,突出了未曾过分渲染的人物的内心活动,使得译语读者能够充分理解并接受原作的意图。
5.结语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从“三个维度”探讨了电影《流浪地球2》字幕翻译的特点。从语言维角度,译者关注到了中英语言形式的差异性,既准确传达了原文信息,又贴近了目的语读者的感受。从文化维角度,译者关注到了中英隶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在充分理解源语言文化背景之后传达原作意象,消减了文化之间的互异性。从交际维角度,译者确保了语境完整性,从而有效实现交际意图。
参考文献:
[1]胡庚申.例示“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03):49-52+65.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11-15+92.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观,2013.
[4]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04):38-40.
作者简介:杨佳玉,女,1999年4月6日,湖南岳阳,研究生在读,英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