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当代大学生消极身体意向与自控力偏向问题的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消极身体意象的现状及其对自控力的影响因素,并探索出契合的解决方案,从而改善大学生受消极身体意象影响所致自控力偏向等问题。[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配合固定访谈法对2018~2020届305例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消极身体意象的现状与了解情况,人际交往、新媒体信息冲击等影响因素的检测,对自控力等方面的影响等。[结果]消极身体意象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且对自控力有一定影响;在消极身体意象影响因素探究中,性格、网络媒体为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个人性格特征与大众对于外表的客体化评价是消极身体意象的主要影响因素,且身体意象与自控力呈正向关系,可进行正向预测及有效防范。
关键词:大学生、消极身体意象、自控力
本文系河北中医学院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14432012
身体意象(Body Image)是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审美或性吸引力的感知。与社会设定的标准相比,它更强调个人如何看待自己[1]。身体意象的概念被用于许多学科,包括心理学、医学、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哲学、文化和女性主义研究,但在这些学科中,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广义上来说,身体意象由人们看待自己的方式组成,包括他们的记忆、经历、假设和对自己外表的比较,以及他们对自己身高、体型和体重的总体态度——所有这些都是由(流行)主流的社会和文化所塑造而成的[2]。
身体意象的研究是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它始于20世纪30年代临床心理学中的摄食障碍问题[3]。随着研究的发展,身体意向的研究对象从临床患者扩大到普通人群,研究范围也从临床心理学扩展到健康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Cash (Cash, Morrow & Perry)等学者总结了过去近20年有关大学生身体意象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身体意象在不断恶化,消极身体意象者已经非常普遍[4]。研究显示,当代大学生较多对自己的相貌、身高、体重等具有消极的身体意象,可称为消极身体意象。究其原因,消极身体意象的产生是受错误观念影响而产生的认知偏差所致[5]。消极身体意象会导致身体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调控,即自我管理能力的失调。自我管理能力又会反复增强消极身体意象的认知,加深对社交方面、综合能力培养、个人主观幸福感等方面的消极影响,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而当前对我国对身体意象的研究较多注重在消极身体意象的描述和注意警惕阶段,很少关注到对大学生自控力及自我发展的危害。由此结合我国国情群体特殊性的背景,分析当代大学生消极身体意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构建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随机抽样法从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中医学院等石家庄五所大学抽取2018~2020届大学生共305例,作为本次调研的研究对象。其中大学生男女比例为76:229。纳入标准: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加入调查;石家庄全日制学校在读2018~2020届大学生。排除标准:参军、实习、休学等未在校大学生。
1.2.调查工具
1.2.1.一般资料调查表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大学生身体意象的相关文献,结合相关专家意见筛选变量,制订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专业、体重等;身体意象情况:了解程度、接触方式等。
1.2.2自制调查问卷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文献,结合社会现象及相关专家意见,针对受调查者年龄、生活背景等特点,以Cash等人开放得到状态性身体意象量表,陈红等人编制的负面身体自我量表为基础,制订了相关问卷,包括社交媒体的信息冲击、他人给予的身体反馈、自身思想认知、对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四个维度。后续通过组间分析来判断与消极身体意象的关联程度。
1.3资料收集及质量控制方法
由系统培训的小组成员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数据,向被调查者发放问卷并进行固定访谈,调查前说明问卷填写方式及问题目的、消极身体意象的专有解释,并向被调查者承诺个人信息的安全性,确保问卷填写与访谈内容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过程中,及时准确记录访谈的不同类型反馈结果,制作表格记录。结束后,记录发放问卷者、时间、日期等,随后进行问卷回收整理;针对补充访谈内容对有价值信息进行整合至问卷,应完整保留受访者的表达与叙述,避免主观臆断。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率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消极身体意象现状
本研究共纳入305例大学生,其中具有消极身体意象的为166例,不具有消极身体意象的为139例,在本次调研过程中,大学生消极身体意象占比率为54.53%。同时,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有近40%的受调查者表示对消极身体意象并不了解其内涵,51.81%的受调查者对消极身体意向产生了错误解读,更有21%得同学并不知道消极身体意象指的是什么。并大多数受调查者表示消极身体意象会对自身产生诸多消极影响,83.93%的受调查者表示消极身体意象会极度降低自信心,60%表示会降低学习与工作效率。
2.2消极身体意象的单因素分析
从大学生自身角度看,性别差别无统计意义,而按照心理学四种性格分类进行测试,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0,p<0.05)。见表1。另一方面,从社会文化影响角度看,但与网络媒体比较中,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60.7,p<0.05)。见表2。
2.3消极身体意象与大学生自控力关系分析
在固定式访谈中,受调查者均表示消极的身体意象,会影响到自身多项能力与生活状态,“感觉自身没有干劲”、“自己不擅长”、“不想引起他人注意”等字眼多次出现。同时,在自制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受调查者认为消极身体意象与个人自控能力联系即为密切。在探究消极身体意象与自控力关系中,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数具有消极身体意象的调查者认为身体意象与个人能力有着正向的密切关系,认为“外表可以判断ta是否优秀”、“外表的客体化反应会产生自己一无是处的感受”等。见表3。
3.讨论
大量研究证明,消极身体意象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13~19岁人群中。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随着社交范围扩大,且生活与大众媒体息息相关,再加上家长“大包大揽”的教育方式,以及高校优秀师资力量有限,导致了消极身体意象与自控力不足的严重问题[6]。而当前我国对身体意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身体意象烦恼、女性减肥者身体意向等问题,研究者多是从调查研究获得一些描述型数据,少有深入的自我管理相关性研究[7],实验研究也比较缺乏。且以往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消极身体意象的描述和注意警惕阶段,很少关注到对大学生自控力及自我发展的危害。
3.1个体特征对消极身体意象形成的作用
以往大学生消极身体意象的调研以女性为主,但本次调研得出性别并不是消极身体意象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性格和气质与消极身体意象有着相关性,感性内向的性格特征或具有完美主义的人群更在意自身外在形象,较易夸大自身“缺陷”[8],对自己产生消极性判断,较易形成消极身体意象。一些学者也发现,消极的身体意象对于低自尊有着正向预测作用,并且,我国刘亚丽等人发现自我同情在消极身体意象中起着中介作用,这些心理活动的倾向与性格特征息息相关[9]。故学校应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等,针对性制定教育方案,从性格特征入手,普及科学健康的审美理念,改善消极身体意象的问题。
3.2外界信息反馈对身体意象的作用
学生为中国网民中的最大群体,社交网站的使用强度较高,随着社交媒体与影视信息深入大学生生活,大学生对于外貌反馈越来越重视,故常以一个观察者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身体,形成自身客体化评价,外貌比较便成为了引发消极身体意象的危险因子。其一,同伴的外貌反馈。青少年将更多精修自拍照传于网上供他人浏览与评价的同时也会收到更多关于自己外貌的反馈。来自同伴的外貌反馈会使青少年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从而对其身体意象产生影响。其二,自我客体化。社交媒体的使用增加了青少年自我客体化的风险[10]。研究中发现, 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上为迎合他人审美,会更仔细地挑选和美化照片来使自己在他人眼中更完美。因此, 大学生在编辑美化的过程中, 用一个观察者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身体, 进一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完美, 从而引起更为消极的身体意象。
并且有相关学者指出,社会支持与消极身体意象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11]。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与人之间联系越来越密切,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变得愈发必要,人际关系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因素。若个人在社会中缺乏良好的社会关系与社会支持,个人情感体验得不到满足,皆会对身体意象产生消极影响[12]。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其心理素质尚未完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其身心健康易受外部影响,消极的身体意向与自我管理能力失调更易出现[13]。故国家及社会应提升媒体介质,打造友好互动的交友平台,注重网络交流的环境建设,由此减少同伴消极的外貌反馈、社会比较等现象。同时关注当代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帮助大学生构建高水平的社会支持,有效调节其个体的行为方式,构建良好的身体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
3.3身体意象与自我管理能力呈正向关系,可为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方法支持
据本次调查数据表明,身体意象与自控力呈正向关系。同样,具有消极身体意象的大学生进一步便会产生自我概念把握不清、情绪体验感差、自我管控失调等问题。并在消极身体意象与自控力之间,认知方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据调研结果可得出,科学合理的认知方式有助于将外貌与自我管理能力区分对待,构建良好自控力,从而反向改善消极身体意象的现状。身体意象与自控力之间的关系说明,可通过消极身体意象现象的存在正向预测当代大学生低自控力的状况,科学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生活状态,也可以就大学生自控能力低下的现象反向探究消极身体意象在其中的影响与作用,深入剖析其心理影响因素,为大学生良好身心发展和自我综合能力提升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葛丹丹.大学生消极身体意象形成的影响因素[J].心理月刊,2019,(19):15-17.
[2]曾艺欣;李燕娟;王雨吟.身体功能书写对女大学生身体意象的作用及其机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02):414-418.
[3]孟雨晴;芮其康;邢国静;程娟;张婷.大学生身体欣赏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校医,2021,(02):85-87+113.
[4]文宽;邹泽豪;蔡楠萍;辛鑫;徐飞.大学生身体意象、社会体格焦虑对体力活动行为的影响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0(01):102-107.
[5]闫心语;李雍;蒋耀军;高剑波;张娜;张建芬;郭雯;周明珠;池睿欣;马冠生.我国青年人身体意象三维图像的研制及验证[J].中国健康教育,2021,(01):8-12.
[6]侯润茜;张家鼎;李冰;陈伟庆;段明花.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调查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1,(04):126.
[7]谭晓斐.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4):43-44.
[8]席仪琳;徐红;张欣柳;石凯文;丁薛腾;魏玉娜.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自我管理情况研究[J].长江丛刊,2021,(08):50-51.
[9]王琳.个人自主与责任意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价值基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1):83-86.
[10]高慧;王振肖;苏颖;陆运清.大学生心理弹性、自我管理与就业焦虑的关系[J].心理月刊,2021,(01):30-32.
[11]高宇晗. 自悯对大学生积极消极情感的影响:身体意象灵活性的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21.DOI:10.27292/d.cnki.gsxfu.2021.001461.
[12]杨伟雪. 初中生社会支持与消极身体意象的关系:自我同情的中介作用[D].南宁师范大学,2021.DOI:10.27037/d.cnki.ggxsc.2021.000544.
[13]胡艺欣. 初中生消极身体意象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2.DOI:10.27175/d.cnki.gjxcu.2022.00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