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同伴支持的延续护理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的效果研究

全科媒体号
巴东县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湖北巴东,444324

【摘要】目的:探究基于同伴支持的延续护理应用于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3月期间至本院就诊并实施手术干预的直肠癌永久性结肠患者共10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通过同伴支持下的延续性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分析该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护理前10例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较低,而在护理之后,10例患者的自护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较之于护理前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10例患者中经过护理后发现,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几乎为0。结论:通过同伴支持下的延续性护理方案来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展开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在自我护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整体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展开推广。

【关键词】同伴支持;延续护理;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

直肠癌在临床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主要是由于直肠组织中的细胞发生病变而引发的恶性肿瘤,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来展开治疗,而在实施手术干预后需要对患者展开永久性结肠造口操作,在完成结肠造口后,患者一般在短时间内难以自主完成排气和排便,因此对患者实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有研究显示[2],给予患者相应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特别是基于同伴支持下的延续性操作效果更加理想。基于此,为了进一步证实上述观点,本文选择2021年1月-2023年3月期间至本院就诊并实施手术干预的直肠癌永久性结肠患者共10例纳入研究,实施同伴支持下的延续性护理干预,现将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3月期间至本院就诊并实施手术干预的直肠癌永久性结肠患者共10例纳入研究;10例患者中有男性6例和女性4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32-65岁之间,均值(49.56±6.74)岁。按照文化程度划分为初中及以下、高中、大学以上,例数依次为5例、3例和2例。研究已经通过医学伦理会统一批准,患者和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晓。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纳入指标

(1)纳入满足直肠癌永久性结肠临床诊疗指标的患者;(2)纳入满足手术相关指征的患者;(3)纳入有正常的交流和认知能力的患者;(4)纳入有较高配合度的患者。

1.2.2 排除指标

(1)排除合并肾、肺、心等重要脏器缺失的患者;(2)排除交流沟通或者精神方面有严重障碍的患者;(3)排除依从性较低的患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基于同伴支持下的延续性护理方案进行干预,首先,术前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负性情绪变化,给予其有针对性的疏导,及时和患者家属展开交流,积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让患者能够提升治疗的积极性。其次,术后护理;在术后,护理人员需要提前招募同伴教育的相关志愿者,入选人员主要包括:实施造口术后两周且病情稳定的患者、接受过专业的造口治疗师、心理咨询师以及营养师和护士等,同伴需要完成集中的培训,比如常见的不良症状预防、造口袋的具体更换等,同时还要对患者的心理变化以及沟通技巧有一定的掌握。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和同伴进行沟通,并让双方进行相互了解,想办法增加双方的信任度。随后通过微信或者其他社交平台展开联系,同伴教育者需要每星期定时通过社交平台发布一些造口护理的基础知识,且每周至少要有一到两次的音视频访问,在实际交谈期间,要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进一步了解患者本人的心理变化情况、造口袋的更换情况以及自我管理方面的能力掌握度等。还需要帮助其分析在自我护理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其负性情绪进行有效疏导,积极鼓励患者提升治疗信心,以乐观的心态完成自护过程。最后,同伴支持者还需要对患者的饮食加以留意,让患者尽可能选择高蛋白以及高热量的食物为主,尽可能的避免摄入过多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1.4观察指标

1.4.1 对全部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护能力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包括有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概念和自我护理责任感等内容。

1.4.2 对全部患者出现的不良并发症进行统计;其中涉及到伤口出血、溃烂、坏死和水肿等几项。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涉及到的研究数据均围绕SPSS26.0来展开精准分析,分别借助“(±s)”和“[%(n)]”来表示对计量和计数的相应数据,并借助“”、“t”来对组间数据差异实施检验,当检验结果(P<0.05)时表示较之于护理前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反之(P>0.05)则表示差异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全部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护能力进行分析

在护理前10例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较低,而在护理之后,10例患者的自护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较之于护理前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2.2对全部患者出现的不良并发症进行统计

10例患者中经过护理后发现,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几乎为0,由此表明了同伴支持下的延续性护理方案有极高的安全性。

3.讨论

直肠癌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临床一般是以手术干预的方式来对病情展开控制,其中,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属于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且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此种方法往往需要在患者的腹部展开结肠造口,对于患者排气以及排便等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还会使得其幸福指数进一步降低,患者容易产生消极、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影响疾病的预后。基于此,给予患者有针对性、高效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是极其重要的。

本研究对直肠癌实施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以同伴支持下的延续性护理方案进行干预,使得患者在自护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也进一步降低了造口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状,促使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和改善。由此表示延续性护理过程中以同伴支持干预为中心,让同伴支持者和患者通过情感扶持、电话支持、网络聊天以及面谈等方式来进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让其能够相信通过自我护理完全可以实现正常的生活,帮助患者疾病预后的改善以及加快其康复进程[3]。

综上所述,通过同伴支持下的延续性护理方案来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患者展开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在自我护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整体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展开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姗,于娟,陈思思.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2,38(03):64-67.

[2]周丹.健康教育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18(S1):250-252.

[3]王可.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35):101-10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