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在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高血压护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探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方式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接诊的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和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经过干预后,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以及头晕、头昏及头痛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疾病患者护理中,通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融入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中医护理,能使得患者的血压指标得到更好的控制,促进患者疾病临床症状的有效缓解。
关键词:耳穴压豆;穴位贴敷;中医护理;高血压
在高血压治疗中,普遍应用西药,但高血压无法彻底治愈,往往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服药,但容易导致患者出耐药性[1]。因此文章就具体探讨了高血压患者护理过程中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护理方式的具体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52至84岁,平均年龄(66.3± 5.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年龄46至78岁,平均年龄(65.9± 4.9)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患者的日常饮食需要以清淡以及少盐的食物为主,加大优质蛋白补充的力度,适度增加新鲜的蔬菜以及瓜果的摄入量,根据高血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选择相应的食物,如肝阳上亢者选择鲜芹菜汁、凉拌木耳等,肝肾阴虚患者选择黑芝麻虾皮、甲鱼汤等,并且做好针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以及健康宣教[2]。
观察组患者实施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在对患者实施耳穴压豆护理的过程之中,选择患者的神门穴、耳尖穴、降压沟,配合肝穴、肾穴进行消毒处理,之后,使用胶布在患者穴位相应的位置粘贴王不留行籽,每个穴位需要进行一粒王不留行籽的粘贴,在保证力度合理的基础之上,对王不留行籽进行按压,直到患者的穴位部位出现轻微的发热感、酸、麻、胀、痛的反应为止,每天为患者进行3次按压,每个穴位按压在1min左右,隔日一次,双耳交替,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耳部的干燥,防止胶布粘水的基础之上出现脱落,对患者的过敏反应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发生异常的情况,需要第一时间停止按压,如果患者出现了耳部炎症以及耳部受损的问题,则需要避免实施耳穴压豆。在对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护理的过程之中,需要吴茱萸、白芷、川穹、珍珠母四种药,研磨成药粉,再将药粉和饴糖混合均匀,取大小合适的绵纸,将混合后的药物均匀平摊于绵纸上,厚薄适中,约0.2-0.3cm,制作好放于贴敷内,操作时询问患者有无药物及胶布过敏,无过敏者选择患者的双侧内关穴及曲池穴,将贴敷贴于穴位上,每日一次,于4-6小时后取下,取下后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有无破溃及过敏,若存在进行相应处理。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及护理前后的症状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指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接受护理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舒张压以及收缩压的相关指标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
相比于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头晕、头昏、头痛等相关的临床症状在接受护理后,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
3讨论
在中医理论之内,高血压疾病属于“眩晕”疾病的一种,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肝肾阴虚是导致患者发病的最为重要的原因。肝肾是患者最为重要的病变位置,而且这种疾病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患者其他脏器的健康[3]。在采用中医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之中,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调节阴阳以及补益肝肾。在人体之中,耳部是重要程度较高的一个组织,和静脉以及人体的脏腑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刺激耳穴,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4]。在耳穴压豆操作过程中,选取神门穴具有镇静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高血压、失眠、多梦等症,耳尖穴具有清热祛风、解痉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高血压、发热等症,降压沟为耳朵上的降压反应点,用来治疗高血压等症,肝穴清热解毒,养血平肝,疏郁缓急,具有 降压、调节情志等功效,肾穴能益精气,壮肾阳,纳肾气,可治疗失眠、偏头痛、高血压等,通过刺激以上穴位,可调节阴阳、舒经活络、平肝熄风、疏肝降压,缓解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除此之外,穴位贴敷也是应用概率较高的一种中医护理的方法,通过在患者穴位的位置贴敷药物,达到进行穴位刺激的目的,进而收到良好的降压效果。在对患者实施穴位贴敷的过程之中,吴茱萸药物能收到调和阴阳以及温中镇痛的良好效果,川芎则能收到活血行气以及镇痛祛风的良好效果,白芷药物的主要作用在于温经通络,祛风除湿,同时在止血散瘀方面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价值,珍珠母药物的主要作用在于安神止痛,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同时还具有较为显著的抗炎以及降火清热的效果,在对患者的血压以及高血压相关的临床症状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具有十分积极的价值[5]。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之一,此穴可疏经活络,宁心安神,用于治疗眩晕症、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症;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此穴位于肘部,乃经气运行之大关,能通上达下,通里达表,可疏经通络,调和气血,用于治疗高血压、热病、腹痛等症。在对患者的内关穴进行穴位贴敷的时候,能提升血液循环的效果,提升血管壁的松弛度,缓解心脏部位的负荷,进而达到降低血压指标的效果。在对患者的曲池穴进行刺激的过程中,清热凉血以及疏肝解郁是其最为重要的作用,能降低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度,对患者身体的压力以及紧张进行缓解,降低患者的血压指标。由此可见,在实际干预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过程中,通过采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的方式能收到十分显著的效果,进而达到刺激患者穴位的目的,收到滋养肝肾以及调和阴阳的效果,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有效的平衡,临床症状有效缓解,干预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陈鲁原.《国际高血压学会 2020 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带来的影响和启示[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0,28( 8) : 701-703.
[2]徐鹏敏.耳穴贴压联合情志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9):1706-1707.
[3]谢程程,杨官苗. 中医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观察[J]. 名医,2022,(06):147-149.
[4]李月英,张小敏.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运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20,12(30):38-39+50.
[5]李雅丽. 老年高血压中医护理干预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0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