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容积与粘度测试的个体化摄食方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影响的研究

全科媒体号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陕西西安 710061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容积与粘度测试的个体化摄食方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影响。方法:研究期2022年1月-2023年6月,入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共两组,每组50例,一组为观察组配合基于容积与粘度测试的个体化摄食护理,一组为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方案对患者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护理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容积与粘度测试的个体化摄食方案融入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预防误吸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为患者提供康复支持,价值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容积与粘度测试;个体化摄食方案;脑卒中;吞咽障碍

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吞咽功能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日常活动,包括进食、饮水等,因此,通过科学、有效的摄食管理,对于降低误吸风险,恢复吞咽功能,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十分重要[1]。研究由此展开,设计对照试验,引入基于容积与粘度测试的个体化摄食护理方案,选择对应指标,统计相关数据后进行量化表现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以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于2022年1月-2022年6月筛取100例入组,进入研究后,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完成分组(共两组,每组50例),分别归纳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实行基于容积与粘度测试的个体化摄食护理,后者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名,女性26名,年龄52-78岁,平均(58.10±4.45)岁,病程12-48d,平均(28.5±1.1)d,脑梗死患者34例,脑出血患者16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名,女性27名,年龄50-78岁,平均(58.29±4.36)岁,病程12-52d,平均(28.9±1.4)d,脑梗死患者38例,脑出血患者12例;将以上各项资料统一分析,再利用信息技术解析结果,得到“可比较”许可,数据表现为“p>0.05”。

纳入标准:(1)各项临床资料记录完整;(2)符合脑卒中诊断相关标准,经CT、MRI检查等技术确诊;(3)经吞咽造影检查确诊存在吞咽功能障碍;(4)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咽喉、食管占位性病变;(2)合并严重感染患者;(3)凝血功能障碍患者;(4)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5)因其他原因无法全程配合完成研究。

1.2方法

观察组实行基于容积与粘度测试的个体化摄食护理:(1)容积与粘度测试:①首先给予患者5ml糖浆稠度的液体进行吞咽,若能安全咽下,则依次给予10、20ml糖浆稠度液体进行吞咽;如果出现吞咽安全性受损,就直接进入吞咽5ml布丁状半固体阶段;②如安全咽下,依次给予5、10、20ml水,观察其在吞咽这2种不同体积时的状态,若出现安全性受损,则需停止水的吞咽,直接进入布丁状半固体阶段,若能安全咽下,也同样进入下一阶段;③让患者依次吞咽5、10、20m布丁状半固体,观察吞咽过程,观察患者在吞咽这2种不同体积布丁状半固体时的状态,一旦出现吞咽安全性受损,立即停止吞咽布丁,结束测试,如安全吞咽则测试结束。(2)个体化摄食护理:参考测试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例如安全性受损、容积≤10ml患者,配合留置鼻胃管、鼻肠管喂养;对于安全性受损,容积>10ml患者,每日营养摄入量基本满足活动、基本消耗所需营养量的60%以上,主张经口进食;摄食护理期间,每日进行容积与粘度测试,直至患者恢复正常饮食。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针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饮食辅助,日常治疗、生活护理、康复功能锻炼等措施。

1.3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评估:经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效果评估,按照“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维度进行评定[2],患者吞咽困难消失,饮水试验评定达1级,以上为显效,患者吞咽困难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较护理前改善至少2级,以上为有效,未达到前述标准统一记录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该项目利用计算机配合完成,设置软件自动(SPSS20.00)运行,规范统计学规则:在计数资料中,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在计量资料中,统计方法-检验方式:“”-“t”,输入数据,如输出“p<0.05”,提示对应数据存在分析差异。

2结果

2.1护理效果评估

观察组中患者护理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

3讨论

吞咽障碍是一类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危害性大,具体是指出现在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如不进行及时的干预、处理,则可能引起食物误吸,诱发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容积与粘度测试是一种患者安全吞咽功能的测定工具,其能够对患者吞咽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准确评估,进而为患者的吞咽障碍识别、摄食指导提供参考[3]。本次研究中,即针对观察组患者实行基于容积与粘度测试的个体化摄食护理,其中容积与粘度测试即在摄食开始前进行,有效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以此为依据对患者进行后续喂养,根据患者每日喂养量情况,确保摄入饮食总量,满足患者的日常需求[4];确定留置鼻胃管、鼻肠管喂养与经口进食等方案,保证患者食物、营养、水正常摄入的同时,强化咽喉部肌肉、口腔肌肉的功能,满足患者营养需求的同时,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5]。

综上,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基于容积与粘度测试的个体化摄食方案的应用,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使患者正常饮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升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价值显著,值得临床实践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文,朱文欣,刘康永. 精密型摄食训练监管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者中的应用研究[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8):2725-2728.

[2]付连琪,钟美容,廖洪全. 吞咽摄食管理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研究进展[J]. 广西医学,2021,43(16):1996-1999.

[3]徐艳华,李熠,戚仁佳,等. 摄食训练结合改良康复护理吞咽操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患者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3):97-100.

[4]沈亚玲,朱伟,夏晓燕,等.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卒中合并摄食-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9):58-60.

[5]张莉,袁衬香,梁国如,等. 摄食-吞咽培训联合吞咽障碍康复路径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中的护理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28):177-178.

项目名称:基于容积与粘度测试的个体化摄食方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影响的研究;课题名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研基金;课题编号:2021HL-1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