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浅谈
摘要: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这种文学体裁能抒发人的情感,阐述人的灵魂。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优化诗歌教学,从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古诗词。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等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真正掌握古诗词的精要,提高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开展策略
引言
我国的古典诗歌富有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这三个特点,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一句短短的精妙的语言,能够叙述出各种各样生动形象的故事。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古诗歌中的语言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具备自己的审美系统,发展自己的情感,提高初中生的人文意识,让学生能够感受诗歌的美,鉴赏诗歌的美,促进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的过于功利化
虽然我国一再提倡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但是应试教育观念在传统诗歌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教师在开展诗歌教学过程中只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对于备考知识的传授与强化方面,在诗歌教学中,将对于诗歌的解析转化为“填鸭式”的背诵与默写课。而学生迫于老师、家长对于成绩过于重视,常常将重心放在英语、数学等成绩提升较快的学科,从而淡化了对于诗歌的学习。
(二)诗歌教学方法死板僵硬
教师不注重方法改革,不讲究上课环节,就是老三套,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这个程序成了不少老师一成不变的模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内古诗的教学绝大多数教师还是秉承传统采用串讲法,即按照逐字逐句地解释、串讲诗意、最后让学生背诵默写的步骤进行。而且,教学时往往不是以学生已有的基础为起点,例如,教学那些学生幼小时就接触过甚至能背诵如流的古诗,教师仍然当作全新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样,既浪费时间,效果又不是很好。其实教师可以采用自学点拨法,即让学生先自学,然后交流,老师对难点进行点拨。
二、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一)加强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在学习中普及古诗词
朗读和背诵是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要求,是感知、领悟古诗词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的一个入口,熟读成诵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古诗词学习的目标之一。在初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要实现古诗词的普及学习,朗读和背诵是必经之路,只有在不断地朗读背诵过程中,才能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对古诗词的悟性和运用能力。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可见,加强对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每天让学生做到“曲不离口”,是学习古诗词乃至普及古诗词的前提条件。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
诗歌是古代华夏人民所凝聚的智慧结晶,经过了无数的时代才沉淀下来的珍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诗歌不只是为了学习知识与诗歌的内容,更是要让我们能够了解古代人民的文化,学习古代人民的智慧。中国古代的文学与现代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中的一些语句的运用和意思和现代文化都不一样,所以在带领学生学习古诗歌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很不适应,看不懂文章所表达的含义,导致学生不想学习。因此,在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形式让学生对诗歌的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再进行诗歌的理解教学。
例如,笔者在讲到《浣溪沙》这一课时,就会运用故事让学生进入课堂教学的活动中,给学生讲解苏轼被贬后的故事,去到了城东一个叫东坡的地方,那里的生活非常的艰苦,但是苏轼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通过这样的方法有效的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学生对于这首古诗的学习也立马来了兴趣。这时我会提问学生,这首诗你们觉得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我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讨论,学生在反复的阅读和讨论中得出了答案,在文章中的美景中感受到了豪迈的气势,再结合之前讲到的苏轼的故事,学生很快的发现了作者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把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展现了出来,感受到了作者不会因外物而悲伤的的性格。由于古诗的语言非常精简,但是内容又很丰富,因此,在教导学生的时候就要把诗歌中的动词和修饰语重点学习,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诗歌的节奏韵律美,理解诗歌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分析诗歌意境,呈现丰富的诗歌画面
诗歌虽然篇幅短小,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短短的几十字就蕴含着丰富的画面和深刻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诗歌语言的高度凝练。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在讲解过程中就要注重“品词凿句”。优秀的诗文都很注重炼字炼句,正如大诗人贾岛曾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好的诗句往往因一字而尽传精神。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整体掌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对诗歌中精彩的词句要适当点拨,引发思考,精细讲解。可运用对比教学法,体会该字词的独特之处,可否用别的字词代替,引导学生感悟诗歌语言的精练,懂得字词的妙用。
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诗歌中的意象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诗歌中有很多特定的意象,它们在特定的情境下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例如“月亮”古往今来都被认为是思想的象征,“落日”也被认为是迟暮之年的象征。在我国古典诗歌悠久的发展历史中,这些意象被赋予的含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掌握好这些特定意象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作品,更好地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想要真正的理解诗歌,就要对当时作者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解,理解古代人民的思想和中华文化,用历史的眼光去鉴赏诗歌,因为诗歌所描述的都是作者对于当时的社会人民的生活以及思想,不同的时代的诗歌都具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色彩,所以如果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不了解,就不能真正的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首诗歌和这首诗歌的内涵。
例如,在唐朝时期,由于当时国力旺盛,人民的生活都很幸福,所以当时的诗歌都是一些积极阳光,语言令人读起来心情舒畅的诗歌,其中李白的诗歌大多数都有这一特点,非常的有气势。但是到了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杜甫在写诗时就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的动荡。到了晚唐时期,唐朝已经不复往昔,国家日渐衰退,杜牧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写出了一首《江南春》,深刻的表达出杜牧对于国家衰退的忧国忧民的感情,所以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很重要的,都是通过诗人本人的经历来决定一首歌想象表达的情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诗歌教学,可以使学生有效体验到汉字的精美,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产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对我国的诗歌文化产生认同感,让学生能够欣赏诗歌的美,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白云飞.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探析[J].科学咨询,2019(08)
[2]王义语文课程中古代诗歌教学与中学生情感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2):19-20。
[3]邢关印.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探要[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