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任务化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在统编教科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在实际教学中,因这类课文与学生时空跨度大等因素,教育者往往机械地教授知识或传授思想内容,导致学生对革命历史的陌生,由此引发的谁知偏差、情感剥离、思想受限等问题。本文尝试探讨根据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特点,创设任务情境,以任务为驱动,设计创新且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以实现语文素养和精神成长的共融发展。
关键词:革命文化 教学策略
2022年4月21日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革命文化作为课程三大主题之一,“厚植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革命精神”,旨在培养有根的中国人。通过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对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植入红色基因,对于传承革命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收录了28篇有关革命文化题材类的课文,占据全套教材课文总数的10.67%,题材涉及国家、政党、榜样和民族精神等领域,文本涵盖领域范围广,分布突出学段特征,呈现形式多样,足以见得对小学生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立足于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激励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使课文教学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习动力
任务化教学首先要拟定指向学科的关键知识和能力的驱动性问题。革命文化题材课文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思想价值,在任务的问题设计更需考虑“跨时代”,即精准把握该篇课文的语言文字与思想情感相融合的结合点,以此为出发点,方能设计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任务。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即为本单元学习所要掌握的学科核心知识与能力。《军神》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是精读课文。课后思考题一“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后来为什么称他为‘军神’?”和思考题二“从下面的句子中体会刘伯承的内心,再有感情地朗读。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思考题三“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变化,再以他的口吻讲讲这个故事。”聚焦人文主题。这三个思考题体现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设计学习任务的关键点。
基于生活化情境,笔者提出真实问题作为驱动性问题:怎样才以沃克医生的口吻,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给弟弟妹妹听呢?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展开头脑风暴,讨论确定“确定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讲述‘军神’故事的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学生既要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找出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导致沃克医生心理变化的根本原因——军神的力量。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思想情感的体验互促共进,助为学生掌握核心知识与能力,体会人物形象。
二、着力任务设计,发展学生思维
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不仅能打通不同思维层次的界限,更具有拔高高阶思维的特性。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实施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跨度,更要考虑任务的设计是否超越个体现有的思维水平,迈向最近发展区。
在任务设计中,目标的制定必须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指引方向,同时有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军神》一课的任务设计可分解为三个子项目:怎样做好准备工作——把握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怎样体会军神刘伯承的优秀品质——读懂军神;怎样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故事——学习品质。对照三个子项目分阶段制定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
任务化学习强调基于真实世界的方式和技能解决问题,把人文、历史、艺术等各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技能融入语文学习中。在学习传统文化类文章时,应联结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感性的体验来破解理性思维的障碍。如在《军神》一课时,要理解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教师则要设计第二个子任务抓住词句品英雄,将理性的文学解读转换成感性的艺术鉴赏,让学生用形象的方式表达对军神的理解。
三、借力评价实施,提升核心素养
任务化教学评价以表现性评价为主,既有对学科核心知识和能力掌握水平的评定,又有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真实表现考量。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会根据任务评价标准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表现和成果。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任务化学习活动中,应特别关注主体阅读时的代入感、个性体验和主动探索意识,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任务化教学评价中,学生的身份既是评价主体,也是评价被评价者。作为评价主体,需要根据真实情境,灵活调动知识储备和情感经验,分析、评判、验证他人的学习成果。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知识及对人物的理解,在听故事时产生共情或受到启发,融入对课文内容的新理解和情感新体验进行评价。作为被评价者,学生理解和运用学科核心知识与方法,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在被评价过程中,根据成果分享对象,调整表达、展现的方式,反馈他们的知识理解、精神体悟情况。整个任务化学习进程中,学生在被评价者和评价主体的身份间切换,不断获得知识理解和精神体验。
【本文系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江义小学2022年立项课题“统编小学语文“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策略的研究”(立项编号:SDX202217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22.
[2]刘军.浅谈统编小学教材中革命文化类课文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1(上):57-58.
[3]周海祥.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教学策略初探[J].小学语文,2020(1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