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析《诗经》中的女子诗歌之情
摘要:提起《诗经》,大家常常关注诗作本身,缺很少讲诗作与诗人本身进行结合。看过《诗经》后发现,诗人虽然不论男女,但是,男女看事物的角度却各有不同,譬如,他们对情的侧重程度就有很大的相同。女诗人细腻地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当中,对情的重视程度相对更重视一些。笔者将通过分析女诗人的创作特点和笔下的人物形象,分类总结女诗人在作品中对情感的体现,再以情感将女诗人进行分类。用女诗人的视角来看五百年间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近距离地感受其中的文化与习俗。
关键词:《诗经》;女诗人;情
在《诗经·国风》的情诗中女子的形象突出、语言坦率,而且女子的性格远比男子要大胆直露。她们的内心情感在毫无遮拦的展露出来,无论是相思离别还是怨恨恋慕, 都能直言不讳。从西周时期到春秋中叶,因为社会较为开放,对女性的各种纲常礼教还未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所以,女子的心态没有被禁锢,使她们在感情的追求和表达上,都更多地显现出敢爱敢恨的单纯之态。
一、《诗经》中的女诗人与诗作
(一)《诗经》中的女诗人
说起《诗经》中的女诗人,她们的作品大部分出现在《诗经》的十五国风中,她们用不同国家的乐调,表达着自己对于劳动的的赞美、爱国的情操,并诉说着自己的命运。
她们有着与众不同的身世,性格也各不相同,通过她们的故事和经历,我们可以深入她们的生活。她们的性格秉性,通过她们诗歌中的文字意义向我们展示出来,让我们体会带领改变诗歌风格的魅力。这些主题在卫康叔家族的这六位女诗人的诗歌作品中,都可以找到。
(二) 《诗经》女诗人的诗作
女子诗歌中,有的作品在作者上就有所争议。就女诗人及其诗作,我从情的角度,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整理:
1.复沓传情。《氓》、《摽有梅》女诗人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增强语言节奏感,强调语气和感情。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一章比一章突出诗人的情感,层次感很强,也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2.叙事与抒情的有机结合。外国的诗歌大都以长篇的叙事诗歌取胜,唯独东方诗集《诗经》以其言近旨远的抒情诗见长。例如《氓》与《谷风》都属弃妇诗,尽管有许多叙事,却都抒发内心的哀愁与怨责,因此形成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新诗风,并能通过叙事与抒情展示诗人的不同个性。《氓》与《谷风》中的叙事与抒情并重的新诗风,对后世的叙事诗有较大的影响。
二、品味女诗人诗作之情
在女诗人的诗歌中,人物形象和情感都是细腻的。她们对情感有着天生的敏感,情感也是支撑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故事和感情都在今天我们的生活中可以体会到。
(一)内敛与奔放
在当时社会,女子相对于奔放更多的是内敛,更多的是“发乎情而止乎礼”。《诗经·郑风·东门之墠》[1]的表达方式都是内敛委婉的。
一诗分上下章,从男女两个角度,表现了性格内向的女子表达爱情的方式:“东门之墠,茹藘在阪。”有境有情,描述了女子的生活环境,充分表现了男子的真情实感。“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表现出了男子的可望不可及的痛苦。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诗歌中的美丽景色,其中也蕴含着女子期待的美好的憧憬。“岂不尔思?子不我即。”女子在向意中人倾诉自己的感情,同时也在怨恨小伙子为什么不来向自己表明心迹,所以女子孤独、忧伤,饱尝爱情的悲痛。
女诗人用内敛的方式诉说男女心中的悲苦,来表达自己对感情的看法是很矛盾的。不只是天生的内敛,还有社会环境的影响。让女子既犹豫怨恨对方不愿说出口,又渴望对方能够表明心迹。不能直接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心中是焦虑渴望的。
相比之下,《国风·召南·摽有梅》则是通过三次“摽有梅”——梅子的成熟程度的变化来形容女子的年龄变化,将女子对于爱情的热情全部呈现出来。树上的梅子还有七成,女子心中就开始着急;枝上的梅子只剩三成,女子开始呼唤爱情;梅子已经完全熟透,女子迫切地呼唤男子快开口。
急迫感层层深入,更直接地体现了女子的迫切。当时社会对爱情抱有期待与向往的女子有很多,她们希望在自己年龄正好的时候可以拥有幸福。女子通过四十五个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青春转瞬即逝,时不我待。诗歌文字是细腻的、大胆的,奔放中带有女子的委婉。
(二) 幸福与痛苦
说到幸福生活,我就会想到《诗经·小雅·采绿》[2]中那个采荩草和蓼蓝的女子。她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足,她的幸福不是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她的行为和心理反映出来的。
“终朝采绿,不盈一匊。……维鲂及鱮,薄言观者。”心里记挂着丈夫,采绿采蓝不足一匊一襜;为了可以让自己用最好的状态去见丈夫,反复梳妆打扮;你要去打猎垂钓,我都精心的帮你做好准备,是夫唱妇随的幸福,女子的幸福就是生活给予她的满足感,别无他求,就只牵挂盼望着自己的丈夫。全诗没有任何华丽的文字,而是为我们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小幸福。女子心念着不在身边的丈夫,做什么事情都心不在焉。真正的幸福往往就是生活中最简单的喜悦感。
从最开始女子倾其所有嫁给了氓。不难看出,女诗人自身对待爱情的态度是很认真、很单纯、不计回报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把女子的美丽容颜比作桑叶的润泽,生活幸福而热情。桑叶有败落之日,女子也有不再貌美之时,面对氓的背叛,女子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对负心氓的愤恨。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女子开始审视自己这几年的感情生活。不辞辛劳的付出,换来的是丈夫对自己的“暴”。回娘家希望找寻温暖,等来的却是亲人的冷嘲热讽。最终发出了感叹:从开始初恋的甜蜜,到许下誓言“白头到老”,到还未白头就相生厌恨。
《诗经·卫风·氓》[3]是痛苦的代表,诗人将自己的伤口撕开给我们看,痛苦也就很直接地传达给我们。对于女子来讲,真正的痛苦不是一时的情感,而是这种痛苦你看不到尽头。
共姜的对婚姻的忠贞;庄姜在坎坷人生中显示出的宽阔胸怀;许穆夫人在个人幸福和国家利益面前的深明大义与充满智慧的选择;在国家发生巨大变故时的爱国情怀……我们通过女诗人细腻的文笔,能感受到她们巨大的情感能量。
参考文献:
[1]姜玉琴:《<诗经>文本与诗学原型》,文史哲,2001年3月。
[2]王冬梅:《< 诗经·国风 > 中的女性形象》,《赤峰学院学报》,2006年234月。
[3]姚明亮,《<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