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哈姆雷特》中的“复仇”悲剧

科教文创媒体号
西北师范大学 730070

摘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一部经典的悲剧作品。在我看来,?哈姆雷特?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其主题“复仇与死亡”当中,剧中绝大部分角色都围绕中心矛盾“复仇”展开。剧中的角色因为复仇的选择,自觉或不自觉的走向了悲剧的命运,他们本身是悲剧,但又都是悲剧的制造者。本文以复仇为线索,对?哈姆雷特?进行探究。

关键词:哈姆雷特 复仇与死亡 悲剧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笔下一部经典的悲剧作品。在我看来,?哈姆雷特?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其主题“复仇与死亡”当中,剧中绝大部分角色都围绕着中心矛盾“复仇”展开。“复仇”不仅是哈姆雷特一人的使命,剧中其他角色如雷欧提斯、奥菲利娅、乔特鲁德、小福丁布拉斯都“被迫”走向“复仇”的道路,其中雷欧提斯的复仇因哈姆雷特而起,小福丁布拉斯的复仇因“老哈姆雷特”与其父的前代恩怨而起,剧中角色在面对复仇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与做法,与主人公哈姆雷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此也更能凸显出整部剧带给人心灵上的颤栗,表现出戏剧极富张力感的悲剧美。剧中角色都因为复仇的选择自觉或不自觉的走向了悲剧的命运,他们本身是悲剧,但又都是悲剧的制造者。下面我将以“复仇”为线索探究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一、雷欧提斯的“冲动式复仇”

雷欧提斯复仇的导火索是哈姆雷特误杀其父劳伦提斯与间接导致其妹奥菲利娅的死亡。他的复仇是果决、迅猛和具有血性的,也是盲目冲动的。在剧中,劳伦提斯深受儿子雷欧提斯的爱戴与敬仰,在雷欧提斯从国王口中得知父亲死于哈姆雷特之手,并且妹妹的死亡也与哈姆雷特脱不了干系时,便毅然决然拔剑而起,展开了一场没有实据的复仇,其命运之绳被国王牢牢把握在手中。他在国王克劳提斯的怂恿和教唆下甚至不顾骑士精神,采取了不公平的手段,给哈姆雷特准备了不锋利的剑与毒酒,然后与哈姆雷特展开决斗,最终导致自己的死亡。

他的悲剧性在于他盲目冲动,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就在克劳提斯的怂恿下开展了复仇的行动,若是雷欧提斯受到基本逻辑的指导,思考以后再行动,推敲“哈姆雷特有什么动机要杀害忠诚老实的父亲?”、“国家最高权力拥有者,英勇正义且至高无上的国王,为什么致力于怂恿自己与哈姆雷特展开搏斗并欲置其于死地?”“哈姆雷特是名正言顺的王储继承人、国王的亲侄子、名义上的儿子,他意图杀死哈姆雷特的深层动机是什么?”、“哈姆雷特遭遇奥菲利娅下葬时悲痛欲绝的表现,其言行举止不像是“真疯”,那之前为什么频频传言其装疯卖傻?”,他的悲剧或许可以避免。雷欧提斯的愤怒与仇恨中暴露出的是最原始的“兽性”与“自私”,没有亲自去寻找证据甚至求证(没有去找哈姆雷特当面对峙或是分析其他条件),简单的听信于国王的话语,缺少理性的支持与主导,这是导致雷欧提斯悲剧的重要原因,就是直到死去,他也并未真正的为父亲和妹妹报仇,反而带着良心上的羞愧给生命画下了句号,他的选择让他直到最后死去依旧感到羞愧。

二、奥菲利娅的“逃避式复仇”

奥菲利娅是在《哈姆雷特》中与王后乔特鲁德唯二出现的女性角色,是在剧中表现巨大“悲剧美”的重要女性人物,也是激化哈姆雷特与雷欧提斯复仇的导火索。哈姆雷特因无意恰逢奥菲利娅下葬现场而情绪失控,暴露了自己行踪。雷欧提斯因其妹之死的巨大打击,最终丧失理智,不惜违背“公平斗争”原则成为国王克劳狄斯的一把毒剑,将剧情直推高潮,迎来最终戏剧性复仇的终章。

在剧中,她是复仇王子哈姆雷特心目中“贞洁又美丽的女神”,也是在王子遭遇母亲改嫁打击后,恋人心目中的“脆弱”;她是哥哥雷欧提斯眼里的“自爱女郎”,也是哥哥眼里应该需要防范男性的守节女性;她是父亲波洛捏斯眼里一个不懂世故的小姑娘,是一个时刻需要警醒戒备的女孩;是王后乔特鲁德心中“理想的儿媳妇”。但就是这样一个天真、美丽而小心谨慎的女郎,最终死于他者目光下自我认知的紊乱,死于自我同一性的混乱。

奥菲利亚悲剧的命运也是因她自己的选择而产生的。奥菲利亚是哈姆雷特所说“女人,你的名字是脆弱”的典型代表,她爱恋哈姆雷特,但是又对父亲和哥哥的劝诫选择了不加思考的遵从,拒绝与哈姆雷特见面、拒绝接受哈姆雷特的礼物,但内心又受到哈姆雷特爱情的煎熬。在长期纠结于爱情与亲情之间的巨大矛盾时又得知是哈姆雷特杀死了自己的父亲之后,表现出脆弱性,将死亡的矛头转向自己。奥菲利亚在面对命运抉择的时候选择了逃避,最终在自我同一性的混乱,内心的纠结之中走向了自杀的结局。

从角色定位来看,奥菲利娅这个词源源于古希腊文,意为“帮助、善、救济”。在剧中,她是莎士比亚笔下“秩序”、“真善美”的代表,是被赋予天真、纯洁、善良的崇高女性角色,但在拥有美好品质的同时,懦弱、依附性强、没有主见、怯与直面的性格缺陷也相应暴露了出来,同时成为了“失序”的代言人。奥菲利娅的“逃避式复仇”也表现为女性对家庭主宰命运的抨击,对女性难于对自己命运做出取舍与选择的诘问,彰显了人文主义下女性追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内在强烈诉求。

三、哈姆雷特“人文主义主导下的崇高复仇”

哈姆雷特的复仇之路充满延宕与犹豫,一方面,他在最容易杀死国王克劳狄斯的时机选择了放弃,究其原因是因为哈姆雷特认为正在祷告、忏悔以求“净化”的克劳狄斯被杀死有可能会上天堂,出于滔天的仇恨,他要选择国王在做罪孽之事的情况下杀死他,这样子他罪恶的灵魂才得以下地狱,得到最严酷的处分。一方面,哈姆雷特的复仇充满了求真与理性,哈姆雷特少的是雷欧提斯的血性,多的却是难能可贵的理性,同时又夹带了一丝对于超现实主义的幻想,不完全否定鬼魂的存在,也不完全相信鬼魂话语,在从鬼魂口中得知父亲死去的真相后,他并没有被父亲的惨痛遭浇灭了理智,而是通过装疯降低新国王对自己的防范心理,同时设计重演父亲死亡现场的话剧观察克劳狄斯的是否露出马脚,坚定了真相后毅然决定手出血刃,却在误杀波洛捏斯后引起克劳狄斯惶恐,将其送出国以谋害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设计逃脱....这些剧情的多次转折使得哈姆雷特的整场复仇行动长达三个月之久。

在哈姆雷特的复仇之中,“他一直在尽力压制冲动的复仇欲望,让审慎的思考和高贵的理性主导行动,在考虑和选择哪一种复仇更符合心目中人的“高贵的理想”价值观。他希望能从复仇、同罪恶的对抗中找寻到生命的意义,即使同罪恶抗争时不得不沉沦,也要勉力试图建构一种更高贵理性的生命意义。”开展复仇行动受到人文主义影响,要求必须要达到“有确凿的证据,有正当的手段,复仇目的是正义的”这三种条件,只有在满足以上的条件之后,他才进行了复仇行动。他的悲剧性在于他受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深深的陷入自我同一性混乱之中,在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下饱受折磨与痛苦。

总的来说,?哈姆雷特?这部剧当中的这些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悲剧性不仅仅是角色个人的悲剧性,也是时代的悲剧性。

?哈姆雷特?是时代的缩影。剧中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揭示和反映的是17世纪英国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和封建贵族地主阶级的悲剧性斗争,哈姆雷特是17世纪国人文主义的典型代表,他的形象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和探索,也反映了英国人文主义者所经历的思想危机和局限,蕴含着深刻的时代内容,这是欧洲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典型,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他的犹豫和延宕,复仇的整个过程都体现着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他的悲剧性也正是当时英国具有人文主义理想的人们所代表的先进力量与现实中强大的封建势力所进行悲剧性斗争的体现。

?哈姆雷特?的背后是作者对人文主义发展到后期,对理想与进步背后矛盾问题的深深思考,是对人性复杂和多样性的探讨,是当时英国人文主义者所经历的思想危机和局限性的生动体现,在?哈姆雷特?中作者通过具有生动性、丰富性的情节,广阔性、深刻性的社会背景的描写,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的塑造,生动感人的语言以及兼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创作较广泛的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思想,具有现实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等方面的巨大贡献。正因如此,哈姆雷特是欧洲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

?哈姆雷特?“不仅属于一个时代,而且属于所有的世纪。”

参考文献:

[1]《莎士比亚全集》(第一、六、七、八、九、十册),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

[2]《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索福克勒斯悲剧》,张竹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

[3]《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孙家琇,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

[4]《外国文学史》,郑克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外国文学作品选》,郑克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