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及时反馈
摘要:最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保持统一的步调,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也应该是及时的,教师要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尽快提供反馈。当学生及时收到反馈时,他们对任务的反应和行为仍然记忆犹新,能够针对自身情况及时的采取行动并监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这将产生最大的影响。
关键词:师生互动;及时反馈;促进学习
“及时”的反馈能大大促进师生之间的心灵对话和有效交流,教师能主动从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和作业中获得正向反馈,推动每个学习者前进。如果一个学生要等待太久之后才能得到反馈,学生将可能无法再将这个反馈信息与行动联系起来。那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何给学生一个恰当及时的反馈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以下是个人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课前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基础
课前全面掌握学生的学情,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了明方向、定方法的作用。教师也只有充分全面地调查、了解每位学生现有的相关知识储备,才能逐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实施课堂教学方案时能充分系统地考虑当前学生的认识水平,选择比较适合的教学资源和方法以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的方法和方向。
二、课中反馈,让学生解除心中的疑虑
课堂上及时有效的反馈能使学生学得更快,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我会对我的每一个学生说:“课堂就是你犯错的地方,千万不要怕犯错,课堂上有问题及时的提出来,老师就是帮助你解决问题的。如果一节课你们没有任何问题,那这节课也就不需要老师了,为了体现我的一点用处,你们尽管提问尽管犯错。”因此在我的课堂上,只要与本节课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我都会给予及时的反馈,提供具体的见解或方法,我认为“做的很好”或“方法不正确”并不能真正帮助一个学生理解为什么他们做的这样好,或者让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或做些什么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高时,有学生提出:人字梁的高度为什么要是最长的那条?其他的都不是呢?是的,为什么呢?教材上就是这么定义三角形的高的呀,可从来没有人告诉孩子们这是为什么。可是这个问题如果不搞清楚那么这个学生可能对于高的意义就会一直存有疑虑。可是我要怎么帮助她理解呢?灵光一闪而过,我有招了:
师问:请问,如果量你的身高,你想从哪里量到哪里?
同学:从头顶量到脚底。
追问:如果我从你的肩膀开始量到你的脚底你同意吗?
同学:不同意。
再问:那你认为三角形同不同意?
她笑了,我也笑了,因为我知道她懂了。
这个问题看着似乎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关系不大,但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即使这个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的高知道高的含义也会画高,但对于高这个概念的理解似乎总是缺少了那么一点点。所以对于课堂上学生很多让你无法解答只能用:“数学中就是这么规定的来解答时”,总觉得缺少那么一点点数学的味道,这时我们不妨用自己对生活中的相关见解给孩子一个反馈。让生活中的知识串联嫁接进数学中来,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数学。对于这个问题的及时反馈,既让教师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疑问,也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虑。
三、课后反馈,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加强练习
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更要及时给与纠正并给与合理的反馈。很多时候,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习惯于把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归咎于学生“不够细心”、“他太粗心”、“就是马虎”等等。就单单拿学生的计算来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肯定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曾经有幸参与过一个关于计算的错误原因及相关应对策略的课题研究,我们针对学校一个年级所有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原因加以分析研究,发现学生计算错误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两大类。知识性错误通常是指因学生自己对于计算的基本法则、算理、运算顺序等方面内容的理解不够透彻,或者没有很好地掌握所 学知识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
那么针对每种错误我们要有不同的应对策略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对于那些非知识型的计算错误,主要要从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入手,培养每个学生平时认真书写和打草稿的良好习惯。就拿我们班的学生来说,三年级刚接手的时候很多学生字迹太潦草,对自己的书写完全没有要求,在做题时也不够认真,经常抄错抄漏数字或运算符号,从而造成计算结果的错误;而有的学生出错的原因则是太懒怕麻烦不愿意打草稿,直接用口算造成的。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从三下开始坚持要求每个学生每天至少要有5个草稿,打草稿时也要书写工整,每天早上有组长检查本组学生昨天的草稿情况并及时的反馈给老师。并且在批改作业时发现计算错误,要求学生拿草稿本来对照,看是否是因为没打草稿而出的错误。此外每次的作业或者计算练习我都会表扬字迹工整、答案准确的同学并适当加分,促进学生养成一种认真书写和打草稿的习惯,一年下来,再看我们班级的作业确实要比以前工整很多呢!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学和教的双向反馈中,学生的及时反馈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老师的及时反馈能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清楚的认知,也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的了解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的数学知识,有利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激发。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2022版)
[2]李淑芳.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方法研究[J].2019.
[3]易德红.教育周报·教育论坛.“小学数学计算题错误成因分析及策略”[J].2020年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