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美育渗透探究

学术研究媒体号
安徽省金寨第一中学?安徽六安?237300

摘要:在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时,许多教师着眼于该学科的效益诉求、价值诉求和质量追求全面践行新策略和新理念,整合利用新资源,确保新思维能够贯穿于整个高中生物教学的始终。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始以渗透美育为基础,逐步优化生物教学模式,紧密融合课前、课中、课后等多个育人环节,积极实现美育与智育的协同并进。让学生能够站在宏观的视角主动学习生物知识,实现融会贯通。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生物;美育渗透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美育渗透价值

首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高度,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品质。教师会将生物知识与美育元素融为一体,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在主动接触美学元素的过程中调整个人的言行举止,积极追求更高阶的精神生活和艺术品位,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抵御不良思想文化侵袭,拥有更加纯洁的精神世界。

其次,有助于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更好的实现与时俱进。教师会结合生物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及核心任务针对性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按照层次性、多元化的教育准则合理渗透美育教育。将其与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融为一体,确保美育目标能够顺利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最后,有助于践行科学育人观。在纵向推进生物教学改革时,学科教学目标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学要求有所转变。教师会结合立德育人、立德树人、文化育人以及教书育人的教学要求全面贯彻及落实素质教育及新课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美育成长环境,激活学生思维。

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美育渗透对策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期待、思维层次以及学习基础针对性的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在正确人生三观的导向下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更好地走向社会。为了确保该目标顺利落地,高中生物教师开始主动渗透德育元素,逐步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学生合作探究、互助成长中的综合表现借助美育元素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全面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1整合利用电化设备

生物课堂中的美育渗透比较考验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内外表现,以情绪感染、心理暗示和感官刺激为基础,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应激反应,进而保持极强的自主性。教师需要科学处理学生的感官信息,选择契合学生内心诉求和信息偏好的美育元素,在美育教育目标的导向下组织开展生动直观的美育活动。其中电教设备以及电化教学最为关键,直接关乎美育渗透的成果,教师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掌握电化设备的使用要求,实现灵活操作以及科学分析。比如在讲解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教师发现一部分学生存在认知上的误区,难以肉眼观察到整个运输的具体过程,教师则可以利用电化设备生动直观的展示细胞的物质跨膜运输,实现无形知识向有形知识的顺利过渡。在电化设备的辅助下,学生能够看到细胞失水过程以及吸水过程,通过对颜色变化的深入分析了解外部环境对动物红细胞的具体影响,进而真正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在感悟生命能动之美的过程中学生大受启发,能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重拾生物学习的自信心和能动性。

2.2全面践行主体教学

主体教学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中心地位,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顺利过渡,让学生能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和取长补短,全面释放学生天性。对此,教师应将主导权、参与权、话语权交给学生,想方设法的提升学生的创新力、交流力、思维力和认知力,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以及个人力量。在互相帮助和启迪的过程中实现快乐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美育渗透做好准备及铺垫。比如在讲解伴性遗传时,教师可以先设置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人类的遗传现象。比如红绿色盲病患者中男性居多,抗生素D佝偻病女性居多,在讲解完基本案例后,教师则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道尔顿的红绿色盲故事。围绕断线遗传的基本定义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具体的遗传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健全生命体的来之不易,进而产生爱护自己身体的想法,想方设法的实现自身的价值,更好地感受生命之美。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的自主独立性更强,能够意识到个人的独特性,主动尊重自己以及他人。

2.3科学设置教学情境

高中生物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美育渗透势在必行,教师需要主动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挂图、实物、电化设备相结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减轻学生理解压力。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训练能力,学习新知识。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营养生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开展红花月季嫁接实验。其中红花月季上会长出粉色、黄色、白色的蓓蕾,学生能够在细心观察以及深入品味的过程中获得收获美、创造美的喜悦,深入感知生态学知识并主动参与进美化环境的实践活动。教师则可以展示其他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借助电化设备设置教学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对苗部整理、树木修剪以及树木栽种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情境教学的感官刺激作用比较明显,有助于感染学生情绪,冲击学生的心理。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思维短板紧密融合品德教育、思想教育和美育教育,让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心理波动,主动接受教师的美育熏陶。比如在讲解细胞的增殖时,教师则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设备生动直观的展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具体过程,让学生直观分析丝状物形成隔膜分隔以及姐妹染色体形成,意识到生命体成长发展的艰难过程,逐步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敬畏意识、尊重意识。确保学生真正做到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始终保持正能量,直面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结语

在组织开展生物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科学设计教学方法,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并组织趣味十足的教学活动,全方位渗透美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和艺术品味,实现德育教育品质教育思想教育的齐头并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生物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个人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辛艳安.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初探[J].2020.

[2]梁亮亮.聚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科学探究的思考[J].中学生物教学, 2017(1):2.

[3]姜松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之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探析——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例[J].中学生物学, 202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