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黎族船型屋申报世界非遗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摘要:黎族船型屋是中国黎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黎族人民生活和文化的真实写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黎族船型屋是一种黎族传统的民居建筑,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价值,因此将其申报为世界非遗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有高架船型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型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从远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船,因而被称为“船型屋”。其圆拱造型有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有防湿、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冬暖夏凉。船型屋用藤条、树枝、木棍扎制屋架,用茅草覆顶,屋檐接地,檐墙合一,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
2008年,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白查老村被住建部列为“中国传统村落”,被誉为“黎族最后的精神家园”和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活化石”。
1.黎族船型屋申报世界非遗项目的重要性
1.1维护文化多样性和传承民族文化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是世界上各个民族保护自身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黎族船型屋作为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黎族人民生活和文化的真实写照,其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价值[1]。将黎族船型屋申报为世界非遗项目,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黎族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保护文化多样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黎族文化[2]。
1.2推动文化旅游和促进经济发展
黎族船型屋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成为黎族地区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申报为世界非遗项目,不仅可以提高黎族船型屋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可以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增加地方经济收入。通过保护和传承黎族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黎族文化,同时也为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3]。
1.3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了解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同文化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它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了解。黎族船型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申报为世界非遗项目,可以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可以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合作[4]。
1.4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世界非遗项目的申报和保护,对于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黎族船型屋作为黎族传统的民居建筑,在经历了民房改造并历经多年的风雨侵蚀后,已经出现了一些一定程度的损毁,需要进行及时的修缮和保护。通过将黎族船型屋申报为世界非遗项目,可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增加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投入,推动文化遗产的修缮和保护工作,让黎族船型屋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1.5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世界非遗项目的申报和保护,不仅可以提高当地的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也可以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黎族船型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申报为世界非遗项目,可以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声誉和影响力。
2.黎族船型屋申报世界非遗项目的必要性
黎族船型屋作为中国南方地区非常独特的传统建筑形式,它融合了黎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生活习惯和社会制度的认知和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技价值。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黎族船型屋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将黎族船型屋申报为世界非遗项目,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极端必要性。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1文化保护的必要性
黎族船型屋作为一种传统的黎族民居,体现了黎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社会制度、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然而,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这些传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逐渐被淡化和遗忘,因此有必要将黎族船型屋申报为世界非遗项目,以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2.2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黎族船型屋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建筑,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通过将黎族船型屋申报为世界非遗项目,可以促进文化旅游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同时,黎族船型屋作为传统的建筑形式,也具有非常高的文化和科技价值,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3社会和谐的必要性
黎族船型屋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建筑,是黎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将黎族船型屋申报为世界非遗项目,可以增强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社会和谐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同时,黎族船型屋的传承和发展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黎族船型屋申报世界非遗项目,对于保护黎族船型屋的发展,促进黎族船型屋的传承,开发黎族传形屋的文化价值,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做好黎族船型屋申报世界非遗项目具有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刘丙发.海南黎族地区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保护探讨[J].湖北农机化,2020(1):46.
[2]梁培培,梁东慧.全域旅游视角下的肇庆传统村落建筑文化[J].西部旅游,2020(5):45-47.
[3]陈里思.海南黎族区域的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及传承发展[J].艺术科技,2019(4):220.
[4]王沫.海南黎族村落环境的建筑体系与功能解读[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63-166,172.
作者简介:陈荣川,1975年,男,汉,海南省东方市,大学本科,馆员(中级),研究方向:群众文化,非遗保护。
(作者单位:海南省东方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