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4个安酷杜鹃品种嫩枝扦插试验研究
摘要:杜鹃繁殖,以采用扦插法最为普遍,繁殖量最大。以4个从武汉市农科院林果所引进的安酷杜鹃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夏季嫩枝扦插方法进行繁殖试验。结果显示,王妃成活率最高,达45.55%;其次是泰勒和红皇冠,成活率相对较低,分别达15.18%和14.33%;天使,成活率最低,只有3.16%。四个品种均有一定的成活率,表明较适合采用扦插方式进行繁殖。
关键词:安酷杜鹃、扦插、成活率
杜鹃花(Rhododendron simsii)属杜鹃花科杜鹃属植物,为常绿、落叶灌木,别称映山红、山石榴等。花色鲜艳丰富、花型多变、花期长,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被誉为花中皇后,也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地栽、盆栽皆宜,在园林绿化、家庭园艺中应用广泛。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重视程度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场上对杜鹃种苗和成品苗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因此,研究杜鹃的繁殖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杜鹃的繁殖方式有播种、扦插、嫁接、压条、组培等多种,其中,播种繁殖成苗率低,成苗时间长,且幼苗生长缓慢,主要用于培育新品种;嫁接繁殖技术复杂,工作量大,繁殖时间长,成活率较低,多用于繁殖名贵品种;压条法因繁殖数量少、速度慢,常用于家庭盆栽;组培繁殖成本高,技术要求高,以上都不适于杜鹃的快速繁育,大面积生产。因此,生产上普遍采用扦插繁殖,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成苗快、性状稳定、成活率高、能保持母本优良性状等优点,可培养大量的绿化苗。
目前,国内关于杜鹃扦插繁殖技术的相关报道较多,但关于安酷杜鹃的报道较少,专门针对安酷杜鹃扦插繁殖技术相关的报道,尚未见到,本文针对泰勒、王妃、红皇冠、天使4个安酷杜鹃品种开展了扦插繁殖技术探索,以期为从事杜鹃生产实践的同行、大规模扩繁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安酷杜鹃整体特征
安酷杜鹃是美国选育出来的常绿杂交杜鹃,突出的特点是能够多季开花,可以保持2-3个月的花期,且下半年的花期比上半年更长。这和只能当季开花且只能维持2-3周的其他杜鹃品种相比优势明显,有5个色系,即红、白、粉、紫、复色,不同色系又有4种以上的颜色可供选择[1]。相比其他杜鹃,安酷杜鹃不需要经常修剪,养护简单,管理较租放;能抵御零下20度的低温,也可忍受30多度的酷暑,全日照到半阴都能适应;花型、花色各异,应用形式丰富多样,园林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2 供试的4个安酷杜鹃品种特点
泰勒:花为复色,超大花径8-9 cm;枝条粗壮,强健,扩张式生长,抗性好;在夹着紫色条纹的白色的独特花朵间,偶有完全紫色的花朵出现[1]。
王妃:花为粉色,中花径 5.5-6.0 cm;枝丛挺拔,树形茁壮,扩张式生长;有着稠密的深绿色叶片,和中粉色花色很相配,作为弧植观赏植物非常优雅,也很适合栽种在房屋或者建筑楼周围[1]。
红皇冠:花为红色,中花径5-6cm;树性强健,枝条粗壮,扩张式生长;颜色纯正,红色的花朵在整个盛花期都保持得很好,不会褪到粉色。作为安酷系列里紧凑的品种,非常适合容器花卉或是小花园[1]。
天使:花为白色,大花径7.0-8.0cm;枝丛稠密,树势旺盛,扩张式生长;有着纯白色的花朵,并在晨光中闪闪发亮[1]。
3 材料和方法
3.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武汉市江夏区保福街高峰村,属亚热带过渡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9-17.9℃,年均降水量1347.7mm,年日照时数1450-2050h,气候总特征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土壤为棕红壤,pH值4.85[2]。基地设施齐全,水源充足,苗床易排水,易灌溉。
3.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来源于法雅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保福基地2021年从武汉市农科院林果所引进的4个安酷杜鹃品种。
3.3 扦插方法
3.3.1扦插时间
试验时间为2021年6月8日,气温25℃-30℃,处于初夏梅雨季节,此时气候温暖湿润,新梢半木质化,插条营养好,扦插成活率高,为扦插杜鹃最理想的自然条件。
3.3.2 插床准备
选择苗圃大桂花地的宽间距地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棕红壤地块,去除杂草和枯枝落叶,深翻、打碎、整平,做成宽1.2m、高30cm、沟宽30cm的插床,以防积水烂根。用多菌灵消毒,插床浇水至饱和后备用。
3.3.3 插穗的采集与制作
选择当年生、发育健壮、抗性强、无病虫害的四个安酷杜鹃品种的母株,剪取具有饱满腋芽的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装入容器,喷水保鲜,用手捋掉下部叶片,插穗长约10cm,只留顶部3-5片叶,且下部剪成45°斜面,每50枝扎成1捆,并记录总插穗数量。
3.3.4 插条生根处理
4个安酷杜鹃品种使用了不同的生根剂,且浓度不同,浸泡时长也不一样。
浸泡后放入泡沫箱中备插。
3.3.5 扦插过程
扦插前1-2d,插床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1000倍稀释液进行充分消毒,且插前,将插床灌1次透水。扦插时按株距3cm×3cm插入,深度为穗长的1/3-1/2,角度一般为直插,将顶部叶和芽露出地面。插后用手将插穗周围的土压实,浇透水,用多菌灵浇足插条基部。然后将温湿度计、标志牌插在苗床边上。接着按1m的间距插上竹片,盖薄膜,膜四周用土压实。最后在紧贴膜上方搭一层黑色遮阳网,在距离膜上方约1m高处平搭第二层遮阳网。
3.3.6 插后管理
每周定期观察1次,早晨用竹竿轻敲薄膜,使膜上的水珠滴到穗条的叶片上,给穗条补水。遇插床干燥、有病叶时,及时清理,并喷多菌灵消毒液给苗床保湿,水量据温湿度计而定。7-8月遇高温干旱,每隔1-3天早、晚给苗床上的遮阳网喷水,降温。9月穗条生根长嫩叶后,逐渐减少浇水量,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追肥,并撤掉下层遮阳网,11月撤掉第二层遮阳网,薄膜在每次浇水后继续覆盖在苗床上,以给小苗保温,促进冬季生长。次年2-3月寒潮过后,揭去薄膜,按常规苗进行除草、施肥、遮阴等日常养护管理。
3.3.7 成活率统计
有新叶长出即为成活,成活率(%)=成活总枝条数/扦插总枝条数×100,试验实际统计时间为扦插10个月后,即次年4月份。
4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王妃成活率最高,达45.55%;其次是泰勒和红皇冠,成活率相对较低,分别达15.18%和14.33%;天使,成活率最低,只有3.16%。说明不同安酷杜鹃品种的成活情况差异较大,且四个品种的整体成活情况都不是很好,均未超过50%。
此次扦插试验成活率低,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理论上,扦插试验生根数量>成活数量,生根率>成活率。一般而言,杜鹃扦插2-3月后就可以统计生根率或成活率,但试验实际统计时间为扦插10个月后。插后管理时间过长,很多原本已生根的扦插苗,很可能因土壤板结、高温、干旱、感病等各种不利于成活的因素的影响,在生根后又死亡了。
极大可能在此期间因管理不当又死亡了,导致成活率下降。
(2)4个品种中,王妃使用了2种不同的生根剂处理,因未分开统计成活数量,无法直接进行数据分析,假设使用萘乙酸粉剂成活了208枝,成活率为100%,则使用绿迪奥强力生根剂成活了242枝,成活率为31.02%,远高于经萘乙酸处理的泰勒的15.18%的成活率。表明不同品种的杜鹃,适宜的生根剂种类可能会有所不同。
(3)继续假设扦插王妃时使用萘乙酸粉剂成活了208枝,成活率为100%,则使用绿迪奥强力生根剂浸泡5min的成活率为31.02%,成活率高于用同样生根剂浓度浸泡15min的红皇冠,也高于浸泡1h的天使。表明不同品种的杜鹃,适宜的生根剂浸泡的时间也可能会有所不同。用绿迪奥强力生根剂浸泡5min左右可能对安酷杜鹃扦插成活较好。
5 结论与讨论
本次试验的四个品种均有一定的成活率,说明这四个安酷杜鹃品种是可以通过扦插这种方式进行繁殖的。而扦插成活率不是很高,有待今后对扦插过程及插后养护管理技术加以改进,以期提高扦插成活率,以繁育适应不同地区的优质安酷杜鹃新品种。
参考文献:
[1]郭兰.安酷杜鹃品种资源及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20,(6):145-146.
[2]李风,况红玲,等.林木良种‘华农1号’二球悬铃木扦插产业化研究[J].绿色科技,2015,(11):51.
[3]连亚燕,宋希强,史佑海.中国野生杜鹃花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学,2015,(4):98.
[4]王守中.杜鹃花[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5]孙学东,张艳红,王兆东.淀川杜鹃扦插繁殖技术的初步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
作者简介:李玉英,(1995.08--),女,湖北恩施人,本科,毕业于江汉大学,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樱花、茶花、杜鹃等园林植物新品种的繁育、推广与园林设计。
(作者单位:1.法雅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2.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3.武汉市农科院林业果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