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岗位的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基础课,也属于专业技术的教学中,在轨道交通建设行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服务城市地铁交通工程实训平台进行分析研究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以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为基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城市轨道;行业技术
一、引言
轨道交通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交通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经济社会快速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了满足人们出行需求。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强度、长周期的公共交通方式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中去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和突破性进展(1)在地铁基础应用方面: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以北京地铁公司为主体单位构建覆盖全市各主要交通网络的综合客运枢纽体系;以大连机场为中心建设覆盖整个区域内所有主要运输线路,并逐步向周边城市延伸。
二、基础理论与基础
(一)基础理论的界定
基础理论是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基础,应用型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基础、工程设计与制造等内容。
计算机技术专业(ITS)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中涉及了软件开发及维护,计算机硬件的选修以及相关设备维修保养等等;这些基本内容涵盖了轨道交通行业所需具备的各种知识和要求;同时也包含对城市轨道交通工作流程、线路选择,安全防范措施进行分析评价等基础性应用能力需求。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的发展
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的基础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需求,在我国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学生作为中心。而对于应用型人才来说则更多的是以专业技能为核心。
目前国内很多院校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课程改革探索工作:一是建立起符合本行业需要、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二是加强对现有教材知识和技术基础理论学习内容进行整合研究与开发应用,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等措施来推动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发展。
(三)基础理论与应用功能定位
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内进行自主学习。本文以国内轨道交通行业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教育技术岗位教学内容及目标、教材结构和实施方法等方面问题分析。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是目前我国高校急需完成任务之一;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将应用基础课程标准具体化,使其具有实用性,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需求[1]。
三、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概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为学生提供的一个基础性、应用型技能训练,其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通过在公共轨道交通领域中进行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素质与综合能力水平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都必须对该门专业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并掌握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应用营销及服务工作原理与方法基础知识以及技能操作规程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化教学。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概念及技术特征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通信原理和相关的理论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具有熟练的运用语言文字处理技能才能完成操作任务;同时还要掌握相应学科知识与技能,能够独立解决不同问题或遇到新情况下解决问题时需使用通用术语与符号来进行说明,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岗位的教学改革设计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岗位的教学改革原则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要坚持“因材施教”,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授课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轨道交通行业特点以及学生学习兴趣来设计相应的课时安排及教学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与产业政策要求对本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相关技术岗位人才培养目标做出明确界定:既要把“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作为主要课程基础,而不是以专业技能为主线。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服务模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学生,通过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进行授课。高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技术专项课时应充分考虑到该行业对人才综合素质方面上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另一方面则是将信息技术类项目内容作为重点、分模块地讲授给学生们理解和应用基础知识点,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利用;此外还要注重实践性课程设计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创新。
五、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设计与应用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论基础扎实的学科,主要包括工程实践、生产应用以及计算机软件开发等,这些课程需要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进行。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完成岗位任务。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学习有关理论与技术方面相关内容及方法体系知识;同时要加强对该门职业特点有深入了解并能熟练应用到具体项目上;另外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计算机基础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2]。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平台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基础课是关键。因此,建立一个基于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应用能力要求和职业岗位技能实训平台来进行基础课程知识点、实践环节以及操作环节。在该模块中主要包括:专业理论学习、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等内容;通过该功能系统将专业基本信息与轨道交通行业相关工作需求联系在一起并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六、总结
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已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在传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技能基础上进行了更多层次、更加系统的学习。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对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而要求学生掌握更全面、更高质量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及学科综合素质提出新内容与创新性教学目标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一步探索研究,这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武茜, 史岳鹏.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0, 000(010):358.
[2]唐倩游鑫.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 职业时空, 2020, 007(006):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