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云南红色旅游展板解说词的英译策略分析

大众理论媒体号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 昆明市 650500

摘要: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探讨昆明博物馆红色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和技巧。通过案例研究发现,译者遵循目的论的三大原则,即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灵活运用意译、加译、省略等翻译技巧,帮助目的语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红色文化。

关键词:目的论;红色旅游;翻译策略;昆明博物馆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红色旅游主要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战争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形成的纪念场所和地标为旅游景点。通过红色文化旅游,国内外游客可以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奋斗历程和光辉事迹,体验中华民族悠久的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

如果在展板解说词的英译文本中存在表达不当、用词不当、翻译不当甚至误译,中国红色文化的精髓就无法得到充分的传播与发展。这样会不利于中国红色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

1.2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的原文来自于昆明博物馆飞虎纪念馆的展板注释。这些解说主要涉及飞虎队文物展示、昆明首战介绍、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团介绍、陈纳德将军介绍和百年滇越铁路介绍。

本文收集和整理了昆明博物馆红色旅游解说英译文本的文献资料和图片。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主要以昆明博物馆的英译文本作为分析文本。笔者在目的论原则的指导下,对上述文本进行了理解和分析,探讨和总结了昆明博物馆云南红色旅游文本的主要汉英翻译策略和技巧。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昆明博物馆云南红色旅游解说词的英译策略。通过文本分析,笔者试图找出昆明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策略的优势和局限。在目的论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了解说词的主要翻译策略和技巧。

2.文献综述

2.1 前人对博物馆红色旅游解说词的英译研究

国内学者张建英(2011)通过对《昭通旅游导游词英译文本为例》英译文本的研究,得出“译者首先要正确理解源语言信息,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词语来传递源语言信息”的结论。有时“需要补充源语言信息,以实现目的论翻译的三个原则”(张建英,2011)。因此,解说词的英译文本是为了引导和方便游客理解信息。因为中国大部分红色旅游的英译文本主要以目的论为指导。此外,目的论还可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其次,红色旅游文本既蕴含着自身的文化精神,又承载着传播红色精神的文化政治使命。赵建民(2018)在关于《善洲林场红色旅游文本英译研究》的英译一文中提到,“善洲林场旅游宣传资料的英译工作,对于弘扬红色文化,传承杨山洲精神,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赵建民,2018)。红色旅游解说的英译虽然短小精悍,但具有很强的叙事性和简练性,能够充分表达中国红色文化中需要表达的复杂思想。

2.2 前人研究存在的局限性问题

“虽然国内博物馆很多,但是博物馆的解说英译存在各种问题,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叶珊珊,2018)。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翻译思维中国化导致的格式不规范、语言表达错误、信息不平等、专有名词不一致、翻译方法不当,所以博物馆翻译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于提高。最后,关于云南省红色旅游解说的英译研究较少,相关官网上的红色旅游景点英文介绍也十分匮乏。

3.理论框架

3.1 目的论的定义

目的论最早由德国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Hans Vermeer(1989)提出。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着整个翻译过程。目的原则是翻译理论的核心要素。在Reiss理论的基础上,Vermeer在1984年提出了翻译目的论。阐述翻译目的论的定义是,译者在一定的目的和背景下,为目的语读者生成文本。

3.2 目的论的基本原则

3.2.1 目的原则

目的原则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其要义是任何翻译都应该有一定的目的。整个翻译过程中的最高标准是由翻译的目的所决定的。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所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就是说翻译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过程。Nord认为“任何翻译都是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而产生的,并服务于这个目的”。(Nord, 2001: 29)

3.2.2 连贯原则

连贯原则是指译文必须符合语篇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应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使目的语读者能够理解。连贯原则要求翻译后的文本在表达上能够使目的语接受者理解原文的内容,并且其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3.2.3 忠实原则

忠实原则是指译者应尊重原作者,协调目的语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注意读者的阅读习惯,又要尊重原作者的写作风格。译文不应与原作者的意图有太大出入。

4.昆明博物馆的红色旅游解说词的英译策略

4.1 目的论指导下的昆明博物馆红色旅游解说词的英译

在目的论的三个原则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忠诚原则服从于连贯原则,两者都服从于目的原则”。(Nord,2001;32)。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考虑到读者的语言习惯和接受程度。充分发挥不同语言之间的交际功能。

例一 :

中文: 从1938年9月28日开始至1941年12月,日机已经对昆明进行了51次狂轰滥炸,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跑警报”成了昆明人的家常便饭。

译文: from September 28.1938, to December 1941, the Japanese had 51 times sustained bombing in Kunming, which resulted in tremendous loss of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at that time, “run for air-raid shelter” became Kunming people’s ordinary fare.

一般来说,在介绍中国红色旅游和文化景点时会有很多历史文化信息。例如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特殊词汇。像“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地道战”、“游击队”等。外国游客对这些专有名词感到不解。因此译者在翻译这类文本时应考虑历史背景信息。翻译目的论认为决定翻译目的的主要因素是文本的受众者(Vermeer, 2000;29)。因此,翻译文本应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结合当时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并理解“跑警报”的含义——听到空袭警报后迅速逃离至安全地。所以这个词改译成“run for air-raid shelter”很贴切和生动。对第二个词汇“家常便饭”采用直译法。大多数时候,“fare”这个词指的是乘客支付公共交通费或出租车费。根据牛津词典(2009),“fare”也指“作为一顿饭提供的食物”。在昆明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中,译者采用直译是因为该词的汉语和英语的意思是对等的,直译还可以体现原文的真实性。在翻译过程中很好地遵循了目的原则。使得外国游客准确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意思。真正实现了旅游翻译文本的宣传功能。

例二:

中文: 驼峰跳伞生存袋

译文: Dry Hump pilot rigger made parachute survival pack.

中式思维重视自身,重视人类存在的本质意义和价值。因此,他们的思维往往从自我中心的角度来描述客观事物。汉语主动句使用频率高于比被动句相反,西方人重视自然,以客观的态度对待自然物。他们在语言中经常使用被动句来达到句子的流畅。博物馆是一个传播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场所。客观性强是博物馆展览文本的特点之一。因此,博物馆文献中出现大量被动句是很正常的。所以在例二中,译者用“made”把汉语主动语态翻译成英语被动语态,遵循了连贯原则,灵活地进行翻译。使得译文更符合英语母语者的阅读理解习惯和表达方式。如果采用直译,翻译会显得不自然和不灵活。例2的直译是“Hump parachute survival bag”。这样不符合英语语言习惯和阅读习惯,不便于读者理解。例三和例四也都采用了英文表达中的被动语态。

例三 :

中文: 美国航空队手电筒

译文: Inspection flashlight used by American Army Air Force

例四:

中文:华芝亚拉里原有随身携带的刀

译文: Kinfolks knife carried by Joseph Philip Vecchiarelli

例五:

中文: 驼峰航线全长800公里左右,经过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两大山系。

译文: The Hump Fight Route extended 800 kilometers, passing through Himalaya and Hengduan mountain ranges.

第五个例子选自昆明博物馆飞虎队纪念馆。中国两个主要山脉的地名出现在这个例子中。横断山的音译采用汉语拼音的方法。喜马拉雅语采用语音加语义的翻译策略。对地名的翻译要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此外,在翻译“途经......南段时”时,译者使用了英文翻译“on the way to south section of…”这表明,在翻译地理位置等描述性信息时,直译可以完整、直接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这样的翻译也符合忠实原则。

4.2 意译

在红色旅游的英译中,有些原文与译入语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直译会影响读者的理解。为了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意译值得使用,意译法要求译者对文本的字面意义进行组织和总结,这样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背后的意思。

例六:

中文: “飞虎”扬名

译文: Flying Tigers spread their wings

飞虎队纪念馆的展板介绍中提到了这一历史背景。在筹备成立美国志愿军时,宋志文建议以飞虎为标志。他说,老虎是最凶猛的野兽,给老虎加上翅膀,它就会变得更加凶猛。所以在例6中,译者使用了“spread their wings”来翻译“扬名”。一方面,翻译显示了对飞虎队的赞扬。另一方面,它表明飞虎队的名字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全国。

4.3 增译

增译是指在原文的基础上,结合语境的表达内容,在译文中适当添加词语或句子,用明显的语言表达原文的隐含内容。增译可以对原文的解释起到补充作用。它使英语翻译更流畅自然,更适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例七:

中文: 特遣队第23大队的指挥官斯科特上校,后来晋升将军。

译文: Colonel Scot, Commander of twenty-third Brigade of China Air Task Force, promoted to General later.

翻译将“特遣队”翻译为“Brigade of China Air Task Force”。因为这里的“特遣队”是一支名为飞虎队的球队伍,所以译者使用增译的方式让读者知道这个“特遣队”不是普通的“特遣队”。在牛津词典(2009)中,普通的“特遣队”翻译为“task force”,但在例七中,译者在“特遣队”的翻译后加上了“Bridge of China Air”字样,这说明这里的“特遣队”是“飞虎队”麾下的精英团队,是勇敢顽强的空中飞行队。起到了进一步解释说明的作用。

4.4 省译

省译是在翻译过程中删去原文中的一些词语或句子。其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使得译文更加简洁。在翻译时需要注意省略是省略形式而不是省略意义。

例八:

中文: 他们缺乏汽油,缺乏战机,甚至没有统一的军服,但从不缺少战斗的勇气和决心。

译文: They were short of gasoline, fighters and even uniforms, but never courage and determination.

在本例中,译者仅保留原文“缺乏”的第一个词,省略其他相近意思的词,以避免翻译中出现重复和冗余。这种省略使句子表达连贯,突出了文章的重点。翻译出来的译文就会更清楚、更简洁。

5.结语

5.1 主要发现

博物馆红色旅游解说词的翻译要客观准确。翻译时应避免误译,正确翻译具有文化内涵和中国特色的中国红色旅游文化专有词汇。最终的译文要符合读者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5.2 局限与不足

本文的局限性在于作者的专业水平不高。虽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如红色旅游翻译、目的论原则如何指导博物馆解说翻译等,但笔者仍无法进一步理解和内化,这使得本文的水平并不高,仍有很多可以提高和完善的地方。

References

Newmark, P. (1990). The Curse of Dogma in Translation Studies, Lebend Sprachen 35(3):105-108.

Nida, E. A. (2004).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Nord, C. (1991). Skopos, Loyalty and Translational Conventions, Target 3(1):91-109.

Vermeer, Hans J..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百度文库[EB/OL]. Retrieved from Baidu Wenku Website: https://wenku.baidu.com/view/73a4a40fac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c9.html

霍恩比.牛津高阶英汉双语词典[M]. 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

师新民.考古文物名词英译探讨[J].中国科技翻译,2007(8):61-62.

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叶珊珊.宁波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研究[M].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8(31)

张建英.目的翻译理论下的昭通红色旅游导游词分析——以昭通旅游导游词英译文本为例[A].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4

赵建民,孙宗芹. 善洲林场红色旅游文本英译研究 [J]. 保山学院学报,2018,37(6):71-7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