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边疆高校场域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探索
呼伦贝尔地区较少人口民族母语保持的场域研究——以额尔古纳市俄罗斯族家庭语言变迁为例,呼伦贝尔学院第二届民族文化研究课题
边疆高校场域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探索,呼伦贝尔学院校级课题
摘要: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对外交往的不断加深,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当今中国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边疆高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平台,其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使命。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阐述了边疆高校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和意义,并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实践探索建议。本文旨在为边疆高校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边疆高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践探索
引言:边疆高校在提升青年学生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探索中,明确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是实现国家现代化、提升国民素质和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发展要求,推动新疆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推动民族共同意识的形成,各大边疆高校要利用地域优势,积极主动的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融入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从思想上进行转变,逐步铸就中华民族集体共同意识。
一、贯彻国家政策,铸就民族共同意识
语言是社会的重要文化现象,是不同群体间的共同语言。边疆各大高校要以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为主方向,学校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将其纳入学校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党委和行政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语言已成为沟通世界、传播思想、传承文化、交流信息、形成社会凝聚力的重要载体。语言能力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边疆高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证。因此,各大高校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有助于使各族师生加深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边疆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践行“中国特色、地域特点、高校特点”的基本思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二、开设文化课程,注重文化内涵培养
边疆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民族文化、国家历史等相关课程的教育,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激发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识和使用能力。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加强民族文化交流和历史文化考察等实践活动。其次,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和民族的关爱,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最后,加强与当地社会和企业的合作,探索共建共赢的模式,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2]有意义的教学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边疆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民族文化、国家历史等相关课程的教育,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激发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情。例如:边疆高校还可以开设民族文化交流、国家发展战略等专题课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历史沿革,深入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未来走向,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增强民族自信
边疆高校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有意义的教学活动能引导学生加强交流与沟通,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眼界,促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增强民族自信心。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民族文化调研、历史文化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历史演变。与此同时,高效教学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3]边疆高校应该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例如:教师可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组织学生参加民族文化节庆和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融入家校共育,增强家校联系
家校共育在我国任何阶段的教学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和学校都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密切关注者,站在统一的战线上。家校共育教学是一种互补的教学模式,能促使学校和家庭教学进行结合,将学生专业教育和家庭生活教育进行互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学校情况,并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家长,实现联谊教学的促进作用。家校融合教学需要学校主动搭建起桥梁,将国家和学校的各项政策做好宣传,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积极主动的宣传党的政策,实现家校共同管理模式。例如:在实际的家校联合教学中,各大高校要积极宣传“三个白皮书”精神、宣传援疆省份对边疆各省的无私援助。与此同时,家长还可以主动搭建起网络沟通窗口,利用电话、网络和线上教学整理等工作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从而实现家庭与学校的合力教学。
结论:综上所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边疆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现实的教学中,边疆高校的特殊背景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措施和实践探索。这些措施和实践探索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文化素养,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维. 关于加强边疆高校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思考[J]. 教学研究, 2019, (12):23-25.
[2]杨明, 张红.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思考[J]. 人民教育, 2019, (5):28-30.
[3]李乐. 加强高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思考[J]. 贵州教育科研, 2020, (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