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下大学生职业资格证考取的研究

大众理论媒体号
广东培正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基于《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规划》,本文以广东省高校为例,从学生、学校和社会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识及考取情况,增强考生在考证类别和范围选择上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从而为大学生考证问题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职业资格证书;“十四五”规划;考证问题

1引言

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大学生想要通过考取证书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造成乱考证、考“水”证等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十四五”规划,从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现状、问题以及对策三个方面重点研究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具体情况。

2 大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现状

为了解“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下大学生职业资格证的考取现状,本研究设置了相关调查问卷。本次问卷以高等院校学生为主体,因疫情原因,此调查问卷以线上的方式收集,共收到有效数据268份。

据统计,有考证意愿的人数占59.33%,其中,因就业需求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占其91.82%;对于证书类型,有意考取教师资格证的人数占大多数,其占比为61.01%;就备考时间而言,愿意花3-4个月备考的占60.38%;就备考方式而言,72.33%侧重于自学。他们认为该方式费用较低,便于独立思考且时间相对自由,而27.67%则侧重参加机构培训,认为该方式学习氛围好,计划性强,课程资源丰富和师资力量强。与此同时,通过调查得知,高校和社区对职业资格证书的宣传主要依靠相关课程、培训及相应补贴,有关职业技能比赛和讲座与公众号推文。

然而调查发现,51.49%的人不了解《“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这一政策,分不清专业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大学生占38.43%,说明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于职业资格证书的概念相对模糊;34.86%的大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用处以及相关福利政策不太了解。不难发现,职业资格证方面的认识与考取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发人深省。

3大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所涌现的问题

3.1学校对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学校的教学对于帮助学生了解这一类证书起着重要作用。但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未能从学校的教学中了解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信息。首先,学校未能根据不同专业,提供以及完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且未能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方式,设置相关的考试训练等帮助学生了解该类证书的直接渠道。其次,学校部分教师对职业资格证书不够了解,职业能力未能与时俱进,未能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融合到日常的教学中,且未能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训作业。最后,学校缺少职业资格证书的校外合作教学和培训,且校企合作也有待完善。

3.2学校给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支持相对缺乏

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对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的帮助相对不足,并且他们认为大学期间会出现考证迷茫,对各类证书用途混淆的现象。第一,学校未能为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提供便利的通道。例如,学校多为四六级,计算机等国家专业考试提供考场。第二,学校集中于某类职业资格证书,对于其他证书的教育不重视。其表现为没有为学生普及其他证书的含金量和考取现状,未提供相关的资讯如报名时间,考场分布等信息等,或是较少开展相关讲座。这种情况导致学生不了解职业资格证书的信息,则对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准备不足,从而导致出现盲目考证等情况。

当前,不少职业学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给予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支持相对缺乏。

近日,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进一步畅通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入读高等职业学校的渠道。其中,“加快发展现代职教体系”明确提出,支持中高职学校开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施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3+4”贯通培养项目。探索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改革,开展“3+4”(专科+本科)、“3+2”(专科+本科)和“3+2”(专科+专升本)等贯通培养试点。

3.3 大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了解甚少且具有局限性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可得,大部分学生不清楚证书类型及用途,没有切实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理性考取。首先,最大的问题是学生们缺少职业规划,对证书类型等基本信息了解不全面。部分调查对象表示,他们自我认知程度较低,即使考取相关证书也不准备从事此类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求职时拥有丰富的简历,给自身增添信心。更多的调查对象不清楚哪类职业资格证书会对未来就业有帮助,于是,出现盲目考证随大流的现象。大学生考证被看作是一种积极追求进步和自我提升的行为之一,学生们为了不成为所谓“荒废时光”的反面例子,则大多选择盲目投身于备考拿证的过程中。再者,对于证书类型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大学生对证书的社会认可度和含金量缺乏概念。网络上考证信息真实性有待考察且冗杂度高,大部分学生疲于分辨,对权威信息获取渠道的认识参差不齐,这种轻率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们费时费力考取含金量较低的证书,在社会就业得不到利用和转化。

3.4 学生考证成本较高

本研究所提及的考证成本除了时间、金钱成本以外,还有心理成本、机会成本等。一是时间成本。正如上文指出,大学生备考时间普遍为3-4个月,同时大部分同学倾向于自学,因此投入时间成本就更多。二是金钱成本。其中包含报名费,培训费及交通费等。随着社会发展,各类考试的费用也水涨船高。即使部分考试的报名费不高,但培训费却令人瞠目结舌。另外,部分学生需要跨区考试,期间路上的交通费和住宿费更是要纳入考量。三是心理成本。对于备考过程中的压力,对考试结果的期许,对所考证书的收益考量等都使学生产生焦虑和迫切的情绪,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们对考证的心理负担。最后是机会成本,即在备考过程中所放弃的实习兼职、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等发展机会。这使部分学生缺少立足社会能力,容易陷入本末倒置的局面。以上各类考证成本对大学生们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态度和行动产生反向影响。

4相应的对策

根据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大部分同学对职业资格证书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偏差或者不了解,所以本研究拟对目前的现状做以下对策分析。

4.1认识职业资格证书类别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赵钿[3]指出目前我国市面上各类资格证书的总数已经超过300个,而且每年都有新的证书出现,其数量超50个。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获得各类证书的需求,各类技能培训市场已将目光从传统的计算机、英语入门培训转向雅思、托福、国际项目管理资格等高级知识和技能培训。而如此繁多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导致人们混淆的原因之一,所以分清楚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是首要任务。

以下是较为常见的七大类职业资格证书。

4.2政策层面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于2021年12月30号发布了《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规划》[1],“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大力扶持重点行业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优质培训机构合作,建立新的职业培训基地、新技能学院等,并实施高水平的职业培训、技能人才评价和鉴定。

为了加强对技能人才的管理和服务,国家开始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并将鉴定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由政府认定的鉴定机构负责鉴定工作。根据《劳动法》《职业教育法》和《社会保险法》等法律规定,劳动者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后可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精神,劳动保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十四五”政策将推动行业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等开展共建共培。在“十四五”规划的背景下,广东省相关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的精确性与实效性将不断增强,学生可通过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参加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并获得相关证书,以此提高自身的含金量与职业素养。如今各行业人才需求不断扩大,社会将推崇建设技能型社会,因此未来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工作将持续完善,企业与工作单位将提高职业技能人才的待遇。这将激励大学生积极学习相关技能、考取相关职业证书、并从事相关职业工作,为以后的职业道路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对大学生而言,这无疑是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与学习职业技能的大好时机。

4.3学校层面

在证书考取方面,学校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以从大学开始培养学生的考证意识,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其次,学校应大力发展与实践能力相关的学科和课程,使高校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实践训练。再者,在专业学习中注重知识应用和动手能力培养,将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结合起来。最后,学校为学生提供相关证书福利支持,激励学生们考取相关证书,创造更多成功经验。

相关教师需要做好合理引导的角色,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用自身优秀学科知识以及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塑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职业规划和考证目标,引导学生对人生做出正确且适合的职业规划。

4.4学生层面

作为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对于市面上的各种证书更需理性对待。“证书”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存在,并无必要去过度追求、追捧之嫌,关键看自身的能力水平。因此,学员应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来选择考证类型。 一是要从官方渠道了解培训机构的资质和实力,沈素丹[2]等人提出报考培训机构一定要谨慎,首先就是培训机构的资质是否正规,是否有正规的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证书,如有这两点则表明该机构的合法性、权威性以及对证书的认可度;二是不要盲目跟风考证,考证前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的,要让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收获;三是不要以证书作为唯一筛选标准。技能培训不等同于学历教育,不能完全以“证”来代替“学历”。

5总结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查阅文献等形式对职业资格证书考取进行研究探讨。其中包括目前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的现状及其成因探析,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职业资格是连接高校教育、个人、社会之间的桥梁,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选择专业证书时首先要考虑清楚自己是否对本职业有兴趣。其次还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如所学专业与就业方向是否一致、将来想从事哪类工作、对哪领域感兴趣等。

参考文献:

[1]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规划 [J]. 职业, 2022, 602(03): 19.

[2]沈素丹, 张慧心, 刘鑫鹏, 唐雨晟. 大学生考证问题及策略研究 [J]. 现代商贸工业, 2019, 40(16): 78-79.

[3]赵钿. 继续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与培训 [J]. 科技视界, 2021(36): 135-13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