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走进自然,探索农耕

双语媒体号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上京中心幼儿园 366102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幼儿园教育信息化成为学前教育事业创新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幼儿园教育借助信息技术2.0开发园本课程,对于教师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特色课程助益良多。本文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有序开发本土农耕资源,从依托农耕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创设区域游戏锻炼动手能力、走入自然环境实践探究、整合优秀文化引领思维发展四方面着手,在教育信息化下推进农耕文化融入大班主题教育活动,打造幼儿综合发展的优良教育环境。

关键词:幼儿园;信息技术2.0;主题活动;本土农耕

一、幼儿园课程融合本土文化创新活动重要性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有序整合本土文化,能够高效利用地域资源创新园本课程建设,构建更加契合幼儿认知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综合发展、健康成长。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2.0优势整合与运用本土文化,既能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打造特色课程,又能构建体验式、实践性环境,帮助幼儿获取丰富的直接经验。与此同时,在幼儿园课程中渗透本土文化能够让主题活动更加贴近社会、幼儿生活,有效的拓宽幼儿活动空间,进而借助文化优势和地域特色塑造幼儿综合能力。此外,本土文化进驻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能够实现以本土资源为切入点,引导幼儿了解家乡的多样农业生态特色,并借助优质传统文化引领幼儿思维品质、情感意识全面发展。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融合本土资源,借助本土资源传播优质传统文化,引领幼儿情感、思维发展,并借助多元优质资源优化园本课程,打造幼儿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

二、现阶段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突出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活动日益多元化,融合本土资源创新园本课程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革新的重要方向。但是现阶段幼儿园教育中整合本土资源创新性教育活动仍存在部分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教师对教育目标定位模糊,在本土资源开发中教师更加关注整合知识丰富幼儿认知和锻炼动手能力,忽视整合文化内涵引领幼儿思维发展,难以整合本土资源发挥主题活动润心启智的教育价值。其次,幼儿园缺乏相应的自然、社会资源,导致本土文化主题活动局限于园内,难以引导幼儿在相应的自然环境中感知传统文化。最后,教师忽视整合园本课程与本土资源,单一本土文化展示难以激活幼儿探究兴趣,且难以契合幼儿认知,导致本土资源运用形式化。由此可见,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合本土资源仍旧需要幼儿教师更新自身育人观念,并整合先进活动方式有序融合园本课程与本土资源打造特色主题活动,在综合性育人环境中引领幼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三、幼儿园大班融合本土农耕创新教学的策略

(一)构建趣味主题活动,深入感知农耕文化

在幼儿园教育中整合本土农耕文化能够带领幼儿走进自然,直观的感受农耕精神和文化。因此在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可以结合活动主题嵌入“六农”文化,引导幼儿了解农耕知识、农耕经验,既促进幼儿认知和动手能力发展,又借助又有文化提升幼儿文化自信心。以往教育活动实施中更加依赖于幼儿教师口述讲解、绘图展示,单调的展示形式难以激活幼儿探究积极性。而信息技术2.0引领园本课程创新背景下,便于教师运用动画视频、趣味图文直观的呈现农耕故事、民俗节庆、人文活动,激活幼儿参与积极性,并通过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滋养其农耕精神。

例如,在幼儿园语言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秋收喜悦”的语言主题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和表达。为激活幼儿表达思想,教师可以使用微课视频演示秋收的动画故事、秋季传统节日,借助农耕文化内容逐步加深幼儿认知,并引领幼儿积极表达。如教师针对农业发展的交际主题,利用微课视频展示农谚、农作,运用动画视频演示农耕社会中秋收的劳动场景,并逐步过度为展示机械化时代秋收活动,引导幼儿感受农业现代化进程,进而积极表达自身对农业发展的认识。在信息技术2.0引领幼儿园教育改革下,幼儿教师灵活运用信息工具创新性主题活动,并整合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多角度呈现农耕文化,既创设趣味化、多元性环境引领幼儿观察和表达,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又创新园本课程借助农耕文化引领幼儿思维品质发展。

(二)融合区域实践游戏,锻炼幼儿动手能力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方式,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本土农耕文化应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创设幼儿观察、体验、实践的综合性活动环境,促使幼儿结合自身兴趣深入探索。因此在幼儿园农耕课程建设中教师应重视融合区域活动,进一步打造契合幼儿认知与兴趣发展的趣味化活动环境,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同时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2.0资源、交互优势,融合各区域活动并适当的拓展,借助形式多样的区域主题活动引领幼儿认识农耕文化,开发幼儿综合潜能。

例如,在农耕主题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书2.0呈现“六农”资源,进而围绕本土农耕文化创设多样化、充满童趣的区域活动。如教师针对农作、农畜、农食、农器、农谚﹑农技为代表的“六农”,进而创设形式各异的区域活动,引导幼儿结合自身兴趣观察和探索。同时教师可以在各区域活动中演示农具运用、农作物种植过程,引导幼儿模仿视频动手实践,完成农具、农作物种植、采摘等实践任务。由此教师融合区域主题、农耕文化打造多元化课程,并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工具创新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农耕文化的基本认知,并在实践中体验农耕的快乐,促进幼儿文化意识和动手能力综合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改革背景下,幼儿园教育迎来了信息技术应用2.0时代。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合本土农耕文化主题活动,既需要教师提升自身科技素养,整合丰富的优质课程资源创新幼儿园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展示文化知识、应用知识。又要求教师整合社会、家庭资源,带领学生在户外实践中感知农耕文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秀敏.聚力本土特色,聚焦园本课程——浅谈幼儿园文化与课程建设[J].福建教育,2020(48):22-23.

[2]袁逸.幼儿园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研究[J].知识文库,2020(07):156-157.

此系大田县 2022 年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信息技术2.0背景下大班主题活动融入本土农耕文化的实践研究 》TKTY-2224的论文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