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法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分析

双语媒体号
延边大学法学院

摘要:当前我国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十分关注,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法学专业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并且其中蕴含着多种思政元素。因此,高校在开展法学专业课程教学时,应该对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充分挖掘,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大力推动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创新以及发展,从而尽可能提高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整体水平。本文主要对法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来源进行分析,研究了在法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意义,并进一步探讨了法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促使思政元素在法学专业课程中得到高效融合,从而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关键词: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来源;融合策略

引言

法学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法律职业工作者,思政教育的开展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我国曾表明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德法兼修”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法学专业课程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高校在开展法学教育的同时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应该通过加强思政教育来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法学专业课程教学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和特色性,以及能够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拥有较大的突破。

一、法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来源

(一)溯源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及建设法律制度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其中的思想指南,将马克思主义法学观融入到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是法学课程思政的基本要求。首先,在对我国法治建设历程进行分析时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其在中国法治化的实践应用发展成果作为思政的传授内容,根据我国特色对法治规律进行揭示,对法治经验进行总结,不仅能够帮助高校学生掌握法学相关知识还能够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价值认知,并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充满自信。其次,在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帮助学生对当前法制与司法之间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从而有利于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矛盾中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中国法律制度自信。

(二)凝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堂作为传播文化的主要场地,在为学生进行专业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为其讲解法学知识体系,更应该帮助其传承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法学的教学以及实践过程中经常可以见到见义勇为、诚实守信以及尊老爱幼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法学课程中具有丰富的思政内涵。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良的文化现象,并且其很难对这些不良文化的价值进行准确的判断,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模式非常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我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法治发展的历史脉络,促使其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属性能够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令思政教育与道德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其具有的作用。

(三)突出时代主题

时代主题是指人类社会某一发展阶段中带有全球性、战略性和关乎全局的核心问题,其能够反映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及代表着社会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依据,其还为课程思政提出了系统的时代命题。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所蕴含的公正、法治、民主、平等、诚信等也是法学专业课程理论中的基本要义。在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育功能,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始终与国家的思想道德价值向一致,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够具有高尚的品德,做到尊重以及保护他人。其次,法治人物在用他们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促使我国法治进程不断向前。通过利用法治人物的事迹进行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从有血有肉的人物中看到法治进步的精神与灵魂,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职业责任感,从而更加脚踏实地的对法律知识进行探索。

二、法学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的意义

(一)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要求,不断加强思政课程建设。法学专业作为高校教育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因此高校应该将法学专业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领域。通过对以往法学专业的教学情况进行观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高校将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素养上,并没有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法学专业学生实现健康成长。然而通过对法学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充分挖掘,并将其融入到课程当中,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法学专业与思政知识之间具有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思政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从而可以促使学生在未来就业与发展过程中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根基,更好的融入到社会当中。

(二)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在传统教育中,思想政治知识是思政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会对该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同时虽然每周都有思政课程,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对思政课程的学习提高重视,导致思政课程过于形式化,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及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思政课程作为学校育人的基础,以及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主战场”。高校应该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到法学专业课程中,并编写相应的教材,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将思政知识放在重要的位置,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政修养,并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加入思政元素,还能够促使法学专业的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思政教育,自觉学习思政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政修养,从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有利于推动三全育人的发展

随着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三全育人成为了高校人才建设的重点。当前很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三全育人的建设机制,有研究表明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法学专业课程中构建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建设三全育人机制起到支撑作用以及推动法学专业课程的改革。通过实施法学专业课程思政能够促使法学专业课程的教师积极参与到三全育人中,从而突破育人主体的限制,推动三全育人实现纵深开展。

三、法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

(一)营造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环境

在法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环境,有利于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到法学课程中,同时还能够深化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因此高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培养法学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不断为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加大投入力度,为开展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同时,法学专业的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对教学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营造和谐的氛围,并对学生在思政政治方面以及专业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二)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思政元素

首先,应该制定新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高校教育来说,人才培养方案对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过去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教育的需求了。因此为了响应当前国家提出的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号召,高校应该将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或者重新编写,在其中加入思政元素,从而促使法学专业的教师以及学生都能够重视思政教育,并将其与法学专业课程进行有效融合。其次,应该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课程思政”是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新兴的一种教育模式,主要是指积极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路径,促使学生能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高校在法学教育中应该善于应用“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得到有效提高。此外,应该加强教材建设,构建高质量的法学教材体系。教材作为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直接关系着党的教育方针能否落实以及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因此高校应该突破传统法学教材框架,将思想政治最新的理论实践成果有机融入到专业教材中,促使教材具有一定的前沿性。

(三)更新法学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政理念

教师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其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广大教师应该成为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以及高校的法学专业教师队伍要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首先,应该提升法学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教师要改变以往重专业轻思政的观念,将课程思政放在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其次,应该促使高校法学教师与思政教师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通过观察我国高校的法学专业教师可以发现,其中有部分教师在接受教育的阶段并没有接受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其在为学生们开展教学活动时很难将思政元素与法学的专业课程进行有效融合。然而,思政教师通常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政专业知识,因此应该促使法学专业的教师与思政教师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促使双方能够共同取得进步。此外,由于法学专业的教师往往会将大部分关注放在专业知识的储备、理论功底的积累以及实务操作的锻炼上,没有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因此,应该定期安排法学专业教师参加培训,可以通过组织其参加学习交流会或者举办讲座等方式,促使法学专业的教师定期进行政治学习,参加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从而有效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四)提高法学专业与思政元素的融合程度

当前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法学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之间的融合点,并通过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的方式,促使法学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之间的融合度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强化法学教育的价值引领。首先,应该积极探索法学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之间的融合点。法学专业的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二者之间的融合路径。由于法学专业的教师通常掌握丰富的法律基础知识,因此其可以通过对法律案例以及法院判决等多种方式寻求法学教育与思政元素之间具有的融合点。高校还可以通过举办交流会的形式,邀请法律专业人士以及思政教育专业人士共同对思政元素与法学专业课程的融合路径进行探索。其次,应该对法学专业的授课方法进行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能够促使法学专业与思政元素之间拥有良好的融合程度,教师应该将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可以采取网上互动、师生讨论以及课堂教育等多种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思政学习当中,从而有效融合法学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

结语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法学专业课程中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一条必经之路。但是当前部分高校在将法学专业教育与思政元素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挖掘法学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通过营造法学专业课程思政环境、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思政元素、更新法学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政理念以及提高法学专业与思政元素的融合程度等多种方法来促使法学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实现有效融合,从而有效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以及推动三全育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凌燕.法学类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讨——以行政法学课程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23,14(06):98-100+135.

[2]梁伍.新文科背景下“行政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教师,2023(12):108-110.

[3]李嫚嫚.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法学课程教育实践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2):115-117.

本文系延边大学2021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程思政建设对高校法学专业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及解决对策研究”,课题编号(ZD202100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