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音乐教学中“文化理解”的教学研究

双语媒体号
绍兴文理学院

摘     要   本文基于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提出,通过初中音乐课堂在“文化理解”方面当下的现状及意义,对核心素养之“文化理解”进行了解读,提出了初中课堂中加强 “文化理解”能力的教学方法,并且探讨了“文化理解”与其他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关系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   文化理解;初中音乐教学;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之“文化理解”解读

1.1文化理解的具体内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文化理解是对艺术作品在特定文化情境下所具有的的感知、理解和阐释能力。”音乐文化是众多形式不同、特征不同、作用不同的音乐现象综合产物,在给欣赏者带来听觉盛宴的同时,也包含着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音乐文化理解是重要的社会人文素养。。

1.2“文化理解”素养的特定目标

音乐是一种文化,它可以显示出深厚的人文底蕴。所以,对音乐文化的认识,不仅要了解它的艺术形式,更要关注包含在音乐中的文化。音乐虽然是一门听觉的艺术,但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上,而应该对其文化内涵有深入的理解,从文化的角度去认识作品和历史文化背景所产生的风格特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认识音乐的特点。

其次,通过了解自己的民族,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良好的审美价值观,对本民族的文化产生认同感,从而使本民族的文化不被外来文化所淹没,为学生将来的成长之路做好铺垫。

最后,通过学习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开阔初中生的文化视野,也有利于他们了解和尊重别国文化,树立平等的文化价值观,更有利于世界的和谐与友善。

2核心素养之“文化理解”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2.1初中音乐课堂在“文化理解”上的现状

现在的初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影响还不够,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还不够,音乐作品与实际脱节。再者,音乐教学没有升学的压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就成了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但重分数、轻素质的现状,使得教学基本上是以枯燥无味的教科书为主。初中生平时对流行音乐元素的兴趣比较大,因此对音乐文化的认识也比较浅显,尤其是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正在逐渐被人们淡忘。

2.2增强“文化理解”能力的意义

2.2.1了解音乐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由此可以看出,当今时代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但学生在学习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时,积极性并不高。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国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认识和熟悉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从而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进一步的热爱。

2.2.2感受文化差异,提升文化认知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离不开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尤其是在积极推进共建共享共商理念的新型国际关系建设下,学生在学习世界多民族音乐的同时,要通过音乐课拓宽视野,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学习世界多民族的音乐。

3强化初中课堂“文化理解”能力的方法

3.1对比赏析法

发掘文化价值,找到适合学生的立足点展开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文化特色特点是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文化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比较或类比中感受、体会音乐速度、节奏、旋律、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浅显易懂地体会文化内涵的价值,从而体会音乐文化的差异。

如初中音乐课堂对《茉莉花》这首民歌的学习,可以通过比较江苏、东北、河北这三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音乐文化的差异。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较为优美流畅,表现了南方潺潺流水的情愫。而东北山歌山歌《茉莉花》,都展现了北方山歌小调特有的味道。三地《茉莉花》各具风格,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感受到人文情怀,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以及民族自信心。

3.2情景体验法

如果想增强初中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还应将音乐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感知艺术,也是一门抽象艺术,在初中生的眼中,音乐可能只是一段旋律,并没有什么深层的内涵,所以初中音乐老师要认识到自己的引导作用,并实施相应的策略,将音乐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比如京剧的这一内容,教学难度较大,所以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穿上京剧服饰、使用京剧道具等走进京剧教学的情景,老师通过范唱,加上京剧动作,让学生参与到表演中来,创造一个京剧教学的环境,让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愿意对京剧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应用情景体验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情景体验中“共情”。

3.3跨学科融合

要想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应该进行跨学科交流。将音乐与社会生活及其他学科加以关联和融合,并在欣赏、表现和创造的世界中结合相关文化,理解音乐的人文内涵和社会功能,提升文化理解素养,在学科融合中灌输音乐文化理念。

例如,将音乐与语文科目相融合 ,将传统诗词艺术和古文与音乐旋律相结合,或者将已经被人们所熟知的古诗词改编名曲介绍给学生们,比如《明月几时有》,让学生在音乐旋律的加持下,理解诗词艺术与音乐结合的魅力,从而加深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其次还可以将音乐科目与历史学科相结合,比如给学生播放《黄河大合唱》时,让学生分析这首歌曲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创作出的,带领学生们了解该时期的历史文化,以此来加强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4结语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解读新课标并将其运用在音乐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阐述了“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 理念以及其在初中课堂的贯彻。文化理解作为核心素养之一,通过音乐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以平等的文化价值观理解世界音乐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22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张业茂,肖韵楠,许锋华.文化理解: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教育的应然诉求(下)[J].中国音乐教育.2022(05):10-14

[3] 耿仁甫.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之“文化理解”的理论与实践[J].艺术评鉴.2021(19):104-106

[4] 陈泓霖.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文化理解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11):8

[5] 杜宏斌.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践行课标新理念(下)——如何在教学中培育与发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J].中国音乐教育.2018(06):4-7

[6] 秦铭卉.南北地区民歌《茉莉花》比较研究[J].戏剧之家.2020(19):90

[7] 郭睿.高中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方法[J].新课程(中学).2013(05):41

作者简介:江芷珊(2001.12.——),女,汉族,浙江宁波人,现绍兴文理学院本科生,专业:音乐学(师范)。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