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小灯泡》教学案例

双语媒体号
广州市番禺区茶东小学

一、案例设计背景与目的

经历了上节课对家用电器的调查,学生了解了各种电器需要通电才能工作。那这些电器,比如电灯,是如何工作的呢?本节课学生将通过使用电池和导线点亮小灯泡的挑战活动,探究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思考电在这个装置中是如何流动的,也就是电流的路线,初步建立电路的概念。

二、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聚焦部分从学生熟悉的手电筒开始,大部分学生知道手电筒由电池和小灯泡等组成,但是内部的连接就像盲盒一样,因此自然而然就聚焦到本课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接下来,教材通过“如果有导线和电池,你能让小灯泡亮起来吗”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画示意图先表达想法,这也是了解学生前概念的过程。在学生没有尝试之前,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点亮小灯泡很简单,而实际操作中会发现,他们之前的想法不一定能点亮小灯泡。所以在接下来的探索部分,教科书首先引导学生对电路中的材料及其结构进行观察。由于小灯泡实物看不到内部结构,教科书提供了小灯泡的解剖图,帮助学生了解小灯泡内部各结构之间如何连接,尤其是连接点、金属架和灯丝之间的连接要仔细观察。在此基础上,学生才开始尝试点亮小灯泡。学生尝试多种点亮小灯泡的连接并记录下来,同时也要观察和记录不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进而让学生进行观察、归纳和总结点亮小灯泡的连接规律,思考这些连接有什么共同之处,电是怎样流动的?整个实验和操作过程,经过了假设、推理和判断,逐步建构电路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电源、导线和小灯泡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目标

1.意识到电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重要的能源。

2.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观察了解小灯泡结构的基础上,探索点亮小灯泡的电路连接,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电路的意义,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正确连接电路点亮小灯泡。

五、教学环境、工具及资源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2只小灯泡,2节1.5v的干电池,2根导线,研学案

教师准备:一些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板贴。现场小灯泡串的布置,灯光节的视频,点亮小灯泡的视频、教学课件

六、教学活动设计

1.聚焦生活

教师导语:介绍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电灯,继而由灯光节和现场小灯泡串的发光引出问题:小灯泡是怎样发亮的?

(板书课题:点亮小灯泡)

2.实践探索

活动一:观察小灯泡

教师提问:这是小灯泡的结构图,你能观察到它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吗?小灯泡发光的部位是什么?

学生活动:从外到内观察实物小灯泡,并对照解剖图观察小灯泡内部结构,重点观察内部各部分结构如何连接的,推测各部分结构有什么作用?

分享交流:

(1)猜测电在灯泡内是怎么流动的?

(2)补充介绍电池和导线的结构和作用,并进行用电安全教育

活动二:点亮小灯泡

教师引导:灯泡、导线和电池三者怎样连接才能点亮小灯泡呢?请将讨论的方案画下来。

1.学生活动:将如何点亮小灯泡的方案画下来。

2.尝试点亮小灯泡。

3.研讨发现

研讨(1):同学们有哪些连接方法能点亮小灯泡?哪些连接方法不能点亮小灯泡?

(板书:师生共同汇总呈现实验结果,用板贴的方式将能点亮小灯泡和不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分类展示)

研讨(2):对比分析,你认为小灯泡和电池怎么连接,小灯泡才能亮起来?

学生思考:观察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寻找共同点并归纳小结出点亮小灯泡的规律。

师生小结:要成功点亮小灯泡,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要直接或通过导线和电池的正极相连接,而另一个连接点要直接或通过导线和电池的负极相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圈”。

研讨(3):你能猜测一下电流在这个简单的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呢?

总结通路的概念: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经过灯丝,再回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或说“通路”)。

研讨(4):分析其他连接方式小灯泡为什么不能亮?有什么特点吗?

小结概念:

断路:有些连接方式,电流无法流回负极,电路发生中断,没有连通的情况,称为“断路”。此时小灯泡不亮。

4、总结反思

教师提问:在探究中,操作上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怎么解决?

5、学习反馈

6、作业:

使用小灯泡、导线、电池等材料来制作一样精美的手工作品,探究电在电路中是怎么流动的?

七、学习评价设计

本节课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自我管理和他人监督,课堂上老师还采用比赛的方式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和管理。

八、教学创新与亮点特色

能利用身边的生活现象,例如灯光节的视频、小灯串发光的现场感受、和实物投影点亮小灯泡成功和失败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科学规律,学生在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寻找共同点,找出规律,并内化形成科学知识。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